书城教材教辅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8928100000031

第31章 学习生态:主体性管理模式(8)

(三)构建弹性学习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还需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更需要学校内部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实践。因此,构建职业教育的弹性学习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1.弹性课程、弹性管理是构建弹性学习制度的一项基础工程

在职业院校内部做好弹性课程、弹性管理等工作,是构建弹性学习制度的一项基础工程。弹性管理包括弹性学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弹性课程包括弹性教学计划、弹性选课和弹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对职业学校而言,该如何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呢?

(1)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深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前提。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传统的职教课程体系下,突出学科中心,课程结构严密,学科内容冗杂,一些课程开设的时间跨度长,且各学科间相互掣肘,忽视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一进某一专业就定下了“终身”,使学习主体失去了自主发展和潜能发挥的余地。在课程改革方面,国内外的职教界同仁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如源自北京市朝阳区的“宽基础、活模块”职教课程模式(即“KH模式”),在其倡导者蒋乃平先生的努力下,全国20余个省市的数百所学校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实验研究,其课程思想和操作程式在我们构建弹性学习制度的过程中,对于开启我们的思路,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2)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应当以弹性选课为核心内容。弹性选课是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相联结的纽带,是教育行政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从弹性学习制度的本身含义看,没有选课弹性,就不可能有学制的弹性;没有选课的弹性,课程弹性仅仅是一纸空文;没有选课弹性,教学管理的弹性也会变得毫无实际意义。一句话,没有弹性选课,学习主体的自主、自觉学习就难以实现。在弹性选课制下,分层次教学思想得到体现,弹性的教学内容得到落实。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而且这种选择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甚至可能伴随学习者的终身。

(3)学分制是弹性学习制度的一种重要教学管理形式。学分制是随着选课制的产生,为规范选课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不但可以衡量学习者学习的量,规定着因弹性选课所导致的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内容、时间所要达到的共同学历要求的度(即毕业要求),而且可以通过绩点制衡量着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国内有关学分制的实验和研究由来已久,并已积累了一整套可操作的程式,但总的来说,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有二:一是在宏观背景上,学分制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计划经济体制下,学分制就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二是许多实验学校就学分制而学分制,或者把学分制当作是包医百病的济世良方,没有将课程改革和弹性选课作为前提和基础工程。当然,没有弹性学制的学分制,也只能是“不完全”的学分制,或称“假学分制”。所以,只有当学分制与弹性的学习制度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4)导师制是弹性学习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学习管理手段。有了弹性选课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并非就能保证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弹性学习制度绝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就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这是由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即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求知地位决定的。愈是自由、灵活的学习制度,愈是需要教师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愈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设计”进行指点。导师制的实施,解决了实行学分制以后,班主任难于兼顾众多学生多样化的选课和学习问题,同时也给全体教职员工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提供了舞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弹性学习制度能够出实效。

(5)科学、规范的考试、考核制度的建立,是构建弹性学习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弹性学习制度需要一系列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作为保障。否则,教和学的质量都将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实行教考分离、建设试题库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以后,不论是考试考核,还是学分制,重视的仅仅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一方面,重视过程管理这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过程管理就不会有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分制重视的是学分这一“结果”,如果仅仅重视过程管理,就会从根本上否定学分制,从而使弹性学习制度失去了它最适宜的管理形式。

2.政策保证是弹性学习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前提

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热情、主动地关心和指导职业院校为构建弹性学习制度所做的种种努力,积极开展试验和试点工作,帮助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从政策上保证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当前,从职业院校构建弹性学习制度的实践看,迫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第一,修改现行的职业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给试点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允许学生间断学习过程,实现工学交替。第二,改变现行的按学期收费制度,改为按所修学分收费。第三,鼓励职校间联合办学,实现职校间所修学分的沟通,承认跨专业所修学分。

第四,加强与劳动和人事部门的联系,使用人单位承认学分制条件下毕业生的教学质量。第五,尽早采取措施,沟通职教成教,联结职前职后培训。总之,如果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仅职校内部构建弹性学习制度的工作做得再好,也属枉然。

3.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一刻都不能离开社会大环境。制约职业学校实施弹性学习制度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家长及社会舆情等。第一,从用人单位来说,一是往往不理解学分制,认为用学分衡量毕业,就看不出毕业生的质量优劣。其实,绩点制的学分制是通过学分绩点来区分学习质量的,它比百分制更精确、更科学,因为学分绩点不仅反映了学习水平,而且同时反映了各门学科的权重。二是用人单位应大胆接纳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学生上岗,还要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对这部分学生一视同仁。第二,从学生家长看,家长可利用其特殊的地位,不仅影响甚至制约其子女的选学校、选专业,而且还可影响其子女的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事实上,学校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离开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将很难成功。第三,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则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情导向,而且也能广泛地影响实施弹性学习制度的中等职校的师生们。总之,教育教学改革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而且关系到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