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8928100000030

第30章 学习生态:主体性管理模式(7)

——按学分收费制度。按学分收费制度在我国施行学分制的高校中已较为普遍推行,积累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其做法是:试行按学分收费的学校,确定各专业的总学分和每一门课程的学分,并按国家规定的学年收费标准,换算成每一学分的收费标准。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按学分收取学费后,学生交费额与他所修的学分多少有关,而与修业年限长短无关。实行按学分收费后,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学校可以收取学费,但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收费标准。

综上所述,选课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工作,在优化选课制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在优化选课制管理体系和操作体系上下工夫;同时,还迫切需要我们在建设促使选课制更好成长的外在环境上着力,努力做好家长、社区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选课制在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中的巨大优势,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职业教育弹性学习制度

(一)弹性学制与弹性学习制度

弹性学习制度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弹性学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弹性学制所指大致上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由于各地特别是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不平衡,学校及师资的不平衡,在教学内容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各地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确定适宜自己的学制年限,使全国的学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弹性。其二,就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主体的天资禀赋,学习基础及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保证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学生提前修业年限毕业,一部分学生延长修业年限,甚至可以间断学习时间,使每个学习主体在学制上具有灵活性即弹性。

弹性学习制度的含义则要广泛得多。弹性学习制度不但包含了弹性学制,而且还包含了伴随着弹性学制的实施而来的诸如弹性的课程计划、弹性的教学内容、弹性的选课和弹性的教学管理等;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不但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科学地把握弹性学习制度,首先要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之中。说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这在传统学制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反过来说,过去的学制改革之所以很难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市场经济这一宏观环境。其次,弹性学习制度的提出,是针对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社会,着眼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过去那种学习即学校教育的陈腐观念应当破除,否则就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第三,正确认识弹性学习制度,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为前提。在教学观上,要从“教为中心”真正转向“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在课程观上,要牢固树立能力本位观念,摒弃重知识轻技能,把学习主体的能力发展放在第一位的观念。过去,我们就学制改革而改革,忽视教育观念的变革,这不能不说是过去学制改革之所以难于获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如前所述,弹性学制是弹性学习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更多地可以依靠法律手段和行政命令。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观念变革,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做基础,弹性学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过来看,如果有了弹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的实验,而缺乏弹性学制作保证,那么教育的发展也就必然会陷入“瓶颈”。所以,应当把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看成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机制、新机遇,从而大胆地去探索和实践。

(二)职业教育实施弹性学习制度势在必行

1.弹性学习制度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弹性学习制度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并最终融入市场经济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实行弹性学制,使职业院校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变化。经济建设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既有较高学历要求的岗位,也有大量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即能上岗的工种。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这就造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需求量会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冷热”变化而呈现出“热胀冷缩”:当经济快速发展时,需要大量劳动力上岗;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萧条低迷时,就会有大批劳动力下岗、失业。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一岗”甚至“一行”终其一生的可能性已相当微小,转岗和转行已成为必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以后的职业学校教育,不但能快速、灵活地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的培训基地,同时职业学校也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人才“储蓄库”,可以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

职业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殊功能本身就表明了,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劳动力这一要素市场的重要“孕育者”和“扶养人”。而弹性学习制度的实施,必将为职业院校的发展进程注入强劲的生机和活力。

2.弹性学习制度是职业院校适应主体发展的需要

弹性学习制度也是职业院校主动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较好地满足人们个体的多样性发展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使学习者获得充分、自主、全面的发展。这也是主体教育思想要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以后,学习者也就摆脱了过去习以为常的“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学完了规定的全部课程”的桎梏,既可自主选择适宜的学习时间,也可灵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有可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真正使职校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针对性。弹性学习制度的推行将能有效地减少流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经济拮据或学习困难造成的中途辍学,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3.弹性学习制度是职业院校融入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

弹性学习制度还是职业院校主动融入社会大教育之中,建构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一种必然选择。从国内外包括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看,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自成一体、壁垒森严,缺乏大教育观、大职教观,造成了职业院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瓶颈。弹性学习制度的推行,给职业院校教育敞开了这样一扇大门:它有利于普教和职教的渗透,有利于职教和成教的沟通,有利于中职和高职的衔接,有利于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结合,从而使职业院校的教育成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过程,其本身就是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一项重大变革,不仅必然带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一系列重大转变,而且必然将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方方面面凝聚在一起,不啻于一场教育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