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杰、周雪娇、杨亚萍、柯博林、张瑞华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浙江万里学院自1999年改制以来,稳扎稳打,扎实办学,已从成立初期的专科教育全面转向如今的本科教育,2005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获得优良成绩。
回首办学伊始,学校各专业招生普遍需要降分,而如今平均录取分数要高出三本分数线20分以上。这样的招生奇迹很好地诠释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稳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万里”特色的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
目前学校正苦练内功,全校师生同心同德,以申请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契机,进行新一轮质量提升工程。为了准确把握内涵,稳步推进质量工程,需要了解社会对我校培养人才的评价和建议。为此,在浙江万里学院建校十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以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为主题的“走进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性”教师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以从现实角度直接了解我们为社会输出的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基于上述背景,为了更好地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地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本系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2008年暑假走进企业,开展了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活动。
二、调研范围
暑期伊始,我们便着手问卷调查表的设计,选定需要调研的学生,分别采用实地调研、电话调研和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各种方式共联系到36名毕业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6份。其中,我们走访了宁波、北仑、杭州、萧山等地,与13位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化通信方式对未能面谈的毕业生进行了远程调研。
三、调研问卷分析
(一)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1.单位性质
被调研的毕业生60%以上在企业单位工作,30%左右在事业单位工作,还有个别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工作。
2.工作单位与所学专业对口情况
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网络问卷及结合实地走访来具体统计,有55%的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而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17%。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相关度较高,只有少数毕业生目前从事与本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
3.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网络问卷及结合实地走访来具体统计,对目前的工作有42%的毕业生较满意;52%的毕业生觉得有个工作不容易,凑合着干;6%的毕业生不满意,还想调换。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都很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
4.是否调换工作及原因
至调查时间为止,28%的被调研毕业生从未调换过工作单位;72%的被调研毕业生调换过工作单位,其中39%的被调研毕业生只调换过一次。调换工作单位的原因除专业不对口、不能学以致用外,80%以上的被调研毕业生是因为觉得工作太累、待遇太低、没有专业前景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都不太满意,绝大部分毕业生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很注意自己的职业发展。
5.目前月薪统计
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网络问卷及结合实地走访来具体统计,每月工资在1500~2500元和2500~3500元的各占47%。结果显示,由于我们的毕业生从事工作的时间都还不长,工作岗位还较低,工资收入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少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较快,工资收入水平较高。
(二)大学四年的认识与体会
1.对学院学风的印象
总体而言,被调研的毕业生对我院的学风印象是比较好的。其中认为我院学风很好的6人次,占被调研人数的17%;认为比较好的22人次,占被调研人数的61%;认为一般的6人次,占被调研人数的14%;而认为不太好的2人次,占被调研人数的8%。结果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对我院的学习风气表示认可,但也有部分毕业生认为我们的学风与一些名校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2.在校学习时的主要阻力
从问卷及实地走访反馈来看,学生在校学习时的最大主要阻力是“专业学习投入的时间不太多”,占被调研人数的61%;而认为“对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和“对学习缺乏持续性,缺乏学习的意志力”的分别占被调研人数的48%。统计结果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题体系安排还不尽合理,我们的专业教学方法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改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3.评判教师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
被调研的毕业生认为评判教师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依次是:“讲课有激情,有感染力”,“教学内容要能反映学科前沿”,“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能给学生以启迪、联想”,“课堂气氛活跃”,“对教学内容熟悉,运用自如”。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我们老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持肯定态度,但认为部分老师对教学内容还不够熟练,讲课时不够深入浅出,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说明我们的老师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自己教学能力。
(三)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求职中最大的难点
在对毕业生当初求职中的最大难点的调研中,78%的被调研毕业生觉得“专业能力不够”是求职过程中的最大难点,而有65%的认为“没有工作经验”也是求职困难的主要因素。大多数毕业生反映,求职困难是由于自己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和没有工作经验,这里面可能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不愿意学、不想学,也有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些地方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符合三本院校实际,实践环节的培养不到位等因素。
2.大学期间需要加强学习的知识
由于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有83%的被调研毕业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最应该加强学习的知识是专业知识,这是他们通过求职、通过工作得到的非常宝贵的结论。这启示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强和深化专业教学及建设。
3.大学期间需要加强锻炼的能力
通过工作的锻炼,被调研毕业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加强锻炼的能力依次为“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统计结果说明,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具有活跃的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后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调查基本结论
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基本评价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看,我校本科毕业生的素质在总体上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赞誉。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本科毕业生在思想素质上表现出作风严谨,踏实肯干,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业务素质上表现出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对本职工作的适应性好,包括一些未在本专业岗位的毕业生对现任工作上手也较快;在综合素质上有一定的优势,一般在毕业后一年内就能成为业务技术上的骨干。而且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2.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业务素质不足方面的意见
本次调查中,征询用人单位技术和人事主管部门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意见,除了前述的从总体上充分肯定的评价之外,用人单位也对我校毕业生业务素质不足的方面提出了意见。主要表现为:知识面偏窄,既表现在基础理论知识上,也表现在专业知识面上,“缺乏宽广的专业视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不足;外语能力与工作的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等等。工科毕业生普遍缺乏工程意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业务素质某些不足方面的意见,也就是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3.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40%的毕业生表示在校学习时的主要阻力是“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难怪乎教师们总是埋怨学生课堂纪律不好,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想象,这一部分不太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奋斗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得过且过,60分万岁;毕业后走向社会有可能改行,没有改行的也很难去专心致志钻研本职业务,缺乏职业热情。
因此高校在完成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将就业指导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作为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新生进校后即进行成才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当前学习活动与实现个人职业目标活动的意义,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懂得“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的创业”,从而激发他们以更高的学习热情去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毕业生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从用人单位的反映和毕业生的感受可以看到,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这种不足限制了毕业生在工作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1)教学内容要与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大学应是社会先进技术和创新思想的最前沿阵地,而不仅是对现有知识甚至是滞后技术的照本宣科。
(2)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对实践环节进行教改,让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真正得到证实的心得,让创设性实验真正有创新之处,亦知创新非易事。从一年级课程设置起,要循循善诱,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拓宽专业视野,着力培养工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其工程意识。
(3)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己任,改革现有单一的培养模式及评价标准。借素质拓展之载体,使拓展素质真正落地有声,立竿见影。改善学校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