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敏、郑长娟、程言清、王金圣、吴丽娟、韩晓燕、姜明伦
一、项目调查背景及意义
国际企业管理特色班是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批准设立之前的一个试点,2002年从全校各专业学生中选拔组成,共有37人,现已毕业两年。该班曾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成功申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毕业两年后对该班学生职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听取他们对学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挖掘该班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突出代表和典型事例,深入总结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不仅对2009年即将毕业的第一届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后续的工商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项目调查范围
国际企业管理特色班共有37人,本次调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35人,只有2人未联系上,调查率达到94.6%。本次调查中,我们在2008年7-8月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宁波、慈溪、余姚、杭州、温州、台州、绍兴、上海等地,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同时也通过电子邮件、网络QQ、电话等现代化通信方式获取了在国外的学生或未能面谈学生的就业信息。
三、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就业状态
在35位受访人员中,其中有30人工作,占85.7%;4人出国留学;1人因为怀孕而从公司辞职,暂时没有参加工作。
(二)单位性质
在参加工作的30位学生中,以在民营企业工作为主,有16人,占总数的53.4%,由此可见受访者的择业选择与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以及很好的就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是创业者,有5人,占16.7%,表明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以及学校的创业教育支持制度对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受访者职位
受访者工作职位以基层员工为主,占50.0%;其次为高层管理人员,占26.7%。由此可见,受访毕业生除了自主创业或家族企业继承可以在单位高层任职外,其他多还处在基层部门。我们认为,主要是毕业不久,多数毕业生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四)受访者工作所在地和家庭所在地
受访毕业生工作单位以宁波最多,有11人,占36.7%;温州次之,有6人,占20.0%。受访毕业生家庭住址以温州最多,有11人,占31.4%;宁波次之,有7人,占20.0%。由此看见,毕业生工作地点的选择受家庭住址和生源地的影响,而宁波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条件。
四、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发放了35份问卷,回收了30份,回收率85.7%。有效问卷27份,问卷有效率77.1%;其中参加工作者反馈有效问卷25份,留学者反馈有效问卷2份。通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数据全面翔实可靠,可作为今后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此次问卷共设计25道题目,问卷的内容主要是校友的目前工作情况、在校情况和对学校的评价及建议。
(一)受访者的个人情况
此部分主要针对受访毕业生的自我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基本情况包括月收入水平、单位基本情况、受访者择业情况等相关问题分析。
1.月收入水平
受访毕业生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之间,占总数的29.6%;其次是5000元以上和1000元以内并列。由此可知,毕业两年后,国际企业管理特色班毕业生的月收入处于较高的水平。
(二)受访者自我评价
1.受访者工作岗位与专业是否对口
受访毕业生中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基本对口的有23人,占总数的85.2%。由此可见,毕业生择业时大多数还是以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为主,毕业生也认为从事相关专业比较得心应手,也更容易发挥个人能力。
2.受访者认为现在自身最需要加强的知识
由表19可知,有34.1%的受访者认为法律知识是现在最需要加强的知识,有22.7%的受访者认为专业知识最需要加强。由于现在商业纠纷较多,以及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多数受访者认为法律知识是现在最需要加强的。所以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应该增加法律知识教学。
3.受访者对职业技能证书作用的看法
对职业技能证书的作用,有20位受访者选择作用一般,占总数的74.1%;认为没有作用的有5位受访者,占总数的18.5%。
4.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用
有20位受访者认为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用一些但不多,占总数的74.1%;有7人选择基本够用,占总数的25.9%。有22位受访者觉得所学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基本够用,占总数的81.5%;有5人选择不能使用,占总数的18.5%。
(三)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在哪些方面对受访者工作影响最大
有17位受访者认为素质培养对他们工作影响是最大的,占总数的47.2%;有8位选择了教师教学,占总数的22.2%。
2.学校学习的哪些内容对受访者从事的工作最有帮助
有19位受访者选择了政治理论知识对从事的工作最有帮助占总数的25.0%,选择专业知识的有16人,占总数的21.1%;选择外语知识和第二课堂知识的都为18.4%;选择计算机知识的有13.2%。
3.在校期间哪些活动对受访者成长帮助最大
有19位受访者认为社会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帮助最大,占总数的25.0%;有16位受访者认为社会活动对自己成长帮助最大,占总数的21.1%。
4.择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有21位受访者选择良好综合素质是择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占总数的48.8%;分别有8人选择了良好的性格以及懂得规划职业生涯为择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各占总数的18.8%;有3人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背景,占总数的7%,有2人选择了很强的专业能力,占总数的4.7%。
(四)对学校的建议
本次调查设置了3道选题来了解班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看法和建议。
1.在毕业生职业素养培训方面欠缺因素
有17位受访者认为学校最欠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占总数的22.4%;而受访者选择最少的是创业精神,只有4人,占总数的5.3%。
2.学院应该重点加强的工作
有23位受访者认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学院应重点加强的工作,占总数的28.4%;有19位受访者选择了专业课程设置,占总数的23.5%。
3.学院应该增加的课时
有15位受访者选择专业实习应该是学院增加的课时,占总数的26.8%;有13位受访者选择专业实验或实践课时,占总数的23.2%。
五、调查基本结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希望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从学生就业基本情况来看
受访毕业生在校期间多为学校各领域的佼佼者,有88.9%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有33.3%的学生通过英语六级,而口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程度都基本不错,且74.1%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所以说良好的自身素质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晋升和学习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访者中有4人继续留学深造,5人自主创业,4人在国有企业任职,1人为政府公务员,其他大多从事的还是与自己专业基本对口的工作,而工作多以在民营企业为主,工作地点也较集中在民营企业多、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宁波、温州两地。
(二)从就业的影响因素来看
47.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素质培养对他们的工作影响最大,而素质培养和社会活动是受访者普遍认为对他们成长最有帮助的项目。学校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最大,有25%的受访者选择,可见学校明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不过受访者普遍认为学校提供的专业实习岗位不足,在对工作影响最大的选项中,实习条件是选择最少的,只有2个人选择,而专业实习是大家普遍认为学校最应该多增加的课时。
(三)从学校层面来看
问卷显示,28.4%的受访者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学院应该重点加强的工作,所以学校应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炼和修养。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竞赛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综合之前的问卷分析,学校应当在专业实习实践方面多做工作,多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实习条件;要加强学院与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并保证实习质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的实际操作,从而对自我以及对社会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努力使学校提出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贴近市场需求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带来的毕业生剧增、就业越来越难的形势下,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院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