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8921700000017

第17章 基于IPR‐CDIO理念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2)

3.研究项目

近两年,课题组成功申报了相关教学改革类项目10余项。包括已经结题的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08年新立项的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两项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重点子课题,其中一项就是基于IPR‐CDIO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进展到典型培养方案设计阶段。

(三)学生培养成效

1.课程学习兴趣及CDIO能力增强

四年来,部分学生长期参加课内外的项目化训练,对软件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DIO思想及能力基本具备,从2006年开始,学院面向校内外承接了10余个具体研发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各项目均取得了成功。其中“华力公司ERP软件系统”是学院首次与企业合作的有合同、有经费资助的真实项目;还有四个软件:“基于条码的制造业质量跟踪系统”、“模拟法庭教学软件”、“文档流程训练系统”和“研究式教学过程信息采集系统”已经获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参与者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大为增强,为成功就业奠定了基础。

2.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

IPR‐CDIO式训练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激情,自2006年以来,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获批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5项,申报与IT技术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及参与人数逐年递增。近三年来,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创新性逐年提升,有不少作品在挑战杯、多媒体设计、软件设计等竞赛中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励。

3.创业、就业质量和服务意识提升

通过IPR‐CDIO递进式的项目化训练,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提高了能力,也使其了解了现代企业流程,增强了创业意识,有些学生还没毕业就自主创业了,自2006年以来本专业学生自主注册IT类公司6家,目前状况良好,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发展壮大。

与参与项目化训练较少的学生相比,毕业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有些还没有毕业就被上海、杭州等地的大型软件开发公司聘用,有些在实习期间就委以重任。

在2008年暑假期间,教师团队走进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与专访,其中56.6%的学生在IT岗位工作,37.3%的学生直接进行工程项目研发,基本上都是参与过项目训练的积极分子,他们目前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其他职业岗位,而且他们在知识更新、沟通交流、创新实践上的表现深受赞扬,社会反响很好,如用户单位赠送给学院的锦旗;优秀公务员家长的感谢信;特别是工作于杭州东方盈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胡家铭同学,在“5.12”四川地震后,带领工作团队和自主研发的DNA鉴别系统应用于四川灾区,对死者进行DNA鉴别,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构建了IPR‐CDIO训练平台

1.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入专职、聘任兼职、培训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不同项目级别的指导教师团队。截至2007年底,本专业已经有33人次的教师参与,占计算机专业教师总人数的82.5%,2008年,以本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系列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获批浙江省首届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聘请校外兼职教师10余人,他们中有直接参与指导学生训练的,有远程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有提供实际项目并给予资助的,他们为项目化训练、基地建设,以及专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2.能力递进培养的项目体系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形成了基于课程级、课程群级和综合实践级的三级项目体系,同时设有与课程相对应的各种学科竞赛项目,实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递进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级别的项目,训练不同的内容,达到不同的目标。

3.产学一体化的实习基地

在项目化训练实施过程中,与企事业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0余家。并与其中的北京起步软件公司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已有优秀学生去上海起步分公司工作,深受好评;与加拿大华人高级IT管理协会、Ed Bridges公司签署了“关于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合作意向书”,已经合作了两轮基于畅NET的课题化训练培训。在学院实验中心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化素质训练基地”、“上海达内Java软件实训基地”等,为CDIO课程教学提供了训练平台,同时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4.支撑改革创新的实验区

因项目化训练成效突出,计算机专业被学校立为合作性学习改革创新实验区,同时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和充足的经费资助,为教师积极开展IPRCDIO教学研究、培养合格的CDIO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应用推广成效

这种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全员参与合作、项目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用户多方互赢的效果,在省内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中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示范性作用。

(一)校内应用推广

从2004年实施,2006年首次提出项目化训练之后,计算机专业经点-线-面的应用推广,成效凸显,“项目化”逐渐成为校园内被广泛引用的关键词。项目化训练与学校推行的合作性学习相接轨,它们与IPR‐CDIO教学思路一脉相承。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已从单门课程融入计算机专业2007级、20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课程体系包含1级课程培养目标,2级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训练,3级知识框架及合作性学习方式等三级项目体系。

学生通过对三级项目的认识、设计、开发、实现、服务等过程训练,掌握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交流合作锻炼技能、创新实践应用知识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设计基于课程的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如计算机导论课程采用专题讲座式教学激发兴趣,多媒体技术课程以网站设计为主线鼓励创新,在集中实践课程中,引入有用户参与的实际项目,促使学生进行真实情景训练,培养其持之以恒的毅力,对用户负责的责任感,体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校外交流推广

基于IPR‐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所取得的成效已经在省内外得到广泛交流宣传。如在学校主持的浙江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场会上,在浙江省合作性学习现场会上,在浙江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第11届、第12届年会上,在浙江省第五届计算机系主任(院长)论坛上,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组会议上等,都作过典型介绍,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同,被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授予“浙江省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并挂牌。另有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计算机专业领导、教师专门到学校考察、交流,在业界产生良好反响。

基于IPR‐CDIO的教学思路被“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确立为应用型本科特色教学模式之一,并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汇编成“典型人才培养方案白皮书”,将在全国同类院校工科专业中推广应用。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是质量工程建设的核心,只有做好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程群,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才能提升整体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已经形成了基于课程的三级项目体系,并在其中的2级、1级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3级课程项目还有待于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借助“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我们将彻底理清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确立课程培养能力目标,及其支撑的知识点和教学方式,梳理出各课程的IPR‐CDIO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最终形成能在全国同类院校推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