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和全球化的影响,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作了这样的描述,他告诉人们全球化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你在超市里可以看见它:“逛当地的商店和超市时,不妨留意一下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如果你和许多人一样先逛鲜货部,你就有可能发现夏威夷的菠萝、以色列的葡萄、南非的苹果和西班牙的鳄梨。在下一条过道,你很可能碰到一大堆印度餐用的咖喱糊和香料、蒸粗麦粉和沙拉三明治这类五花八门的商品以及烹调泰式餐的椰奶罐头。继续走,看看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的咖啡,新西兰的羊羔肉,阿根廷与智利的瓶装葡萄酒。如果瞥一眼饼干盒或巧克力,你很可能会发现上面标其成分的文字有十来种。”下图包装袋是对吉登斯这段话的一次证实。
图解:雀巢品牌之一:红枣麦片包装袋,上面有中英文产品介绍,营养成分两栏是国际标准,真诚推荐中提醒顾客营养成分依据的是《中国居民健康营养摄入量》,国际标准与中国依据构成该产品的“营养常识”提醒,这是一个典型的体现全球化意义的包装袋。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一点从发端于美国的继而波及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金融风暴给予了充足的证实)和我们观察世界的方法。用全球化的视野,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社会人们之间的联系,能够认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例如,世界性的纪念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同一个地球,有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问题。过去我们熟悉的节日有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这些节日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今天国际性节日种类很多,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分别是:水日、气象日、地球日、无烟日、环境日、防治荒漠化日、禁毒日、人口日、保护臭氧层日、旅游日、粮食日、生物多样性日以及植树节、爱鸟周(节)、世界森林日、世界动物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世界湿地日;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节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国际爱牙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与关怀弱势群体有关的节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国际扫盲日等;还有:世界消除贫困日、国际消费日、国际家庭日、国际警察日、世界电信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牛奶日、国际和平日、世界旅游日、国际音乐节、国际住房日、世界邮政等。涉及更多的、不同国家共同参与的有新年(元旦)、国际奥林匹克等。这些名目繁多的节日,已经跨越地区的界限,成为普天同庆的日子。
第一节对全球化的赞美与担忧
全球化是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和表述有多种,由此可见全球化是一个难以一言以蔽之的概念,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和产生的缘由。首先,全球化经常与经济一体化联系起来,全球化被描述成一种经济现象;其二,全球金融市场的电子商务与资本的全球流动;其三,世界贸易市场的无限扩大,世界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
吉登斯认为,虽然全球经济力量是全球化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全球化是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造成了什么结果?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因而个人、群体和国家越来越相互依赖”。
在谈到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时,人们首先谈到的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增值依赖新的通信技术,通信技术使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借助二者增加互动内容、加快速度,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依赖也日益见深。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社会影响力具体表述如下:
1.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电信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系统集成把大量的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压缩和传送;光缆的发展极大地扩充信道的数量与有效、廉价的电缆技术;通信卫星的广泛使用推动全球通信的发展;在电信技术发达的国家,住宅、办公室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有多种渠道:电话、传真、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以三G手机(第三代手机)为例。第三代手机成了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并且包括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人们这样描述3G生活:你的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任何一件你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3G终端。具备了带宽和技术后,这个集成许多功能的终端使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还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用户可以在3G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直接写字、绘图,并将其传送给另一台手机,而所需时间可能不到1秒;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送给一台电脑,或从电脑中下载某些信息;用户可以用3G手机直接上网,查看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不少型号的3G手机自带摄像头,这将使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电脑会议。对于3G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但是,3G追求的目标体现出技术的本质是:最简洁的操作、包罗尽可能多的功能,对操纵者能力要求越来越低。
已经发生的技术形态改变人们生活的方面,将人们业已认可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压缩。今天位于地球两端——东京和伦敦的两个人,可以进行实时交谈、“会面”(视频),还可以向对方传真文件、图像。
2.世界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知识经济、进口与出口这些词汇在全球化语境中被使用和实践后,“全球经济逐渐被‘无重量的’和无形的活动所左右。在这种无重量经济中,产品是基于信息,如计算机软件、媒体和娱乐产品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广泛的消费群体的发展相关,他们具备科技素养,热切希望把计算机技术、娱乐和电信方面的新进展引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全球化,全球化反映了信息时代发生的变化。
全球化使大部分家庭成为一个实践基地。在一篇题为《离开“中国制造”美国人会怎么样》的文章中,讲述了名叫萨拉·邦焦尔尼的美国妇女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的实验。2005年元旦,萨拉·邦焦尔尼和她的家庭开始了历时一年整的离开“中国制造”的日子。没想到,这一决定彻底打乱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萨拉也开始对“中国制造”有了新认识。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许多消费品是由多国共同作业的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销售也是如此。耐克鞋的生产与销售就是一例。萨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界定“中国制造”。她把商品是否有“中国制造”的标签作为标准,并把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辨识标签上。对于像萨拉这样的美国中产阶级而言,离开“中国制造”,意味着失去绝大部分物美价廉的玩具、五金、鞋子和太阳镜,甚至包括生日蜡烛。“中国制造”还在不知不觉中从低端产品走向了高档领域。萨拉存心挑刺,但在中国产的高档成衣面前“很想责备自己竟然如此享受……”。
2006年元旦,萨拉·邦焦尔尼宣告结束离开“中国制造”的实践。(参阅附件1)
与商品的跨国销售的同时还有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角色。与其相适应的有“电子经济“(电子货币)。银行、企业、基金、股票和个人理财只要点击鼠标即可完成。面对跨国公司和大量货币加速流动,也存在很大风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导致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例如,华尔街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二、全球性组织
从政治变革的角度看,吉登斯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强化了全球化:一是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冷战体制结束;二是国际和地区机构的发展;三是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相对的冷战时期存在的体制结束后,东欧的变革被视为全球化自身的一个结果。原来属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如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波罗的海诸国和中亚国家等前苏联集团,开始向西式政治和经济制度转变。他们不再与全球共同体相隔绝,而是融入其中。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入的世界性组织有:国际原子能机构(1984)、亚太经合组织(1991)、世界贸易组织(2001)。
联合国、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各个民族国家结合在一起搭建政治论坛。
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成立,由51个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维护和平。联合国共有192个会员国。《联合国宪章》是一个国际条约,其中规定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宪章》,联合国的四项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并非世界政府,不制定法律。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关。其中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和秘书处五个机关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六个主要机关是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认真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切实履行联合国的各项义务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职责,在联合国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扩大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网站首页横栏标题。眉题口号是: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欧盟是一个超国家政治形式。其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和近5亿人口(2007年1月),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19世纪40年代,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满怀激情地勾画了一个未来的“欧洲合众国”:“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亚太经合组织诞生于冷战结束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议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即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截至2008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三、面向全球的信息传播
与信息传播和通讯技术发展齐头并进的是媒介机构迅速增加和面向全球的信息供应。根据世界报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全球付费报纸的发行量在2007年上升了2.6%,日发行量超过5.32亿份,日均读者人数超过17亿。有关方面提供的新媒体竞争态势是:每一分钟增加100网,每700个人拥有一个网站,每30个人拥有一个博客,每一秒钟卖出一台电脑。
依靠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人们相互交流的地域障碍越来越小,可能性越来越大。媒体每天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杂志等传播工具把新闻、图像、信息传送到我们的客厅、卧室、办公室、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内容直接或者间接发生信息联系,关注相同的事件,形成类似的概念图。近几年,人们通过媒体获得对“9·11”、印尼海啸、中国汶川地震、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些事件以及其他无数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事件,导致人们的思想重新定位,从民族国家层面转向全球舞台。与以前相比,个人更加意识到与他人的相互关系,更愿意把他们自己与全球问题和全球的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关系成为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基本构成之一。
对于人们思想的重新定位和转向,吉登斯认为有两个主要的维度:
第一,作为生存于同一个地球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责任不仅限于国内而且延伸到世界。例如,灾害降临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提供的国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