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CCU手册
8914500000009

第9章 CCU常见的相关问题(5)

PCI 或其他介入手术(起搏器植入、先心病封堵、HOCM化学消融等)的患者常从这种监护方式中获益。

6.CCU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应对CCU所有患者(包括介入术后和其他危重患者)根据各阶段病程、各自疾病特点及活动指南、个人活动能力等制订适应性训练计划,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功能恢复进行指导。倡导尽早开始适量活动,以减少各种感染、功能障碍(如起搏器植入后长期上肢制动可致肩关节僵硬和上肢活动困难)和便秘的发生。

7.运动量应个体化。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应评估患者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年龄、相关的非心脏问题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1)入CCU第1日:若无明显胸痛、气促、低血压、极度虚弱、心律失常及其他并发症,可允许患者在床上活动(包括半卧位或坐位、床上洗漱和进食)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

(2)入CCU第2日:若第1日活动并未给患者带来不适,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延长坐位时间。

(3)入CCU第3日: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下地行走。

(4)入CCU第4~7日:逐渐增加活动量,做好出院前的准备工作,择期出院。

8.在出院之前,建议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应进行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以预测其预后(远期死亡率)、指导其活动方案的制定,但临床医生对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存在不同看法,对可能会诱发心脏事件(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等)的顾虑较大,往往拒绝这项检查。运动期间ECG示ST 段与静息时相比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 或出现心绞痛、心衰发作,提示患者在心梗后1年内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从现有的证据来看,AMI后患者出院前做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脏ECT是安全有益的。

如果患者在运动期间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收缩压下降、心绞痛发作或ST 段压低等改变,临床医生应重新评估其疗效、调整其治疗方案或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超或冠脉造影等)以明确心脏和冠脉的即时状况。对于老年人、有严重症状者、拒绝签字同意者,不建议其行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是提供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量及个体运动方案指导的基础。医护人员对运动试验的重要性要有一个明确、积极的认识,通过医护人员自信的解释和宣教,使患者的心理支撑得到加强。

9.对于住院期间出现心衰、心原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反复心绞痛、梗死面积扩大的患者应予以特殊的治疗措施,24h动态ECG、ECT 和心超检查可以明确低射血分数和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应进一步行平均信号ECG和/或电生理检查,必要时可植入ICD或CRT(CRT‐D)。对于运动试验阳性,特别是运动期间出现心绞痛和/或ST 段压低的患者,以及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行冠脉造影,以决定是否需要在出院前行PCI 或CABG。

10.CCU住院3~5d 的诊疗建议:

(1)确诊的AMI患者在住院48h 后,没有发生下列情况者可择期转中转监护病房(遥测病房)或早期出院。

①心绞痛;

②充血性心衰(湿啰音、S3);

③SBP<90mmHg;

④LVEF<35%;

⑤室早或室性心律失常Lown 氏分级≥2级;

⑥Ⅱ~Ⅲ 度AVB;

⑦有心理或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2)一些患者已通过急诊室绿色通道行溶栓或PCI 治疗,另有一些患者需择期(AMI后10~14d)行冠造和PCI 手术。

(3)3~5d 早期出院的患者应具备一些条件:

①患者家属必须签署早期出院的知情同意书;

②在3~5d 择期行运动试验,无缺血表现者可早期出院;

③早期出院者住院期间可一直住在CCU病房;

④应尽早做好宣教和运动康复锻炼工作;

⑤患者出院后应与其他人共同居住,以利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和病情评估等;

⑥患者家属应定期送其来心内科或心脏康复中心门诊;

⑦心超或左室ECT 或心血管造影示LVEF >35%,且冠脉病变是稳定的,没有必要行PCI 或CABG。

11.CCU住院4~7d 的诊疗建议:

(1)第1、2日:卧床休息,如病灶稳定,患者能耐受可在床上坐起进食或坐在椅子上。

(2)第3、4 日:在CCU或中转监护病房(遥测病房)可做中等量运动。患者可大多数时间坐在椅子上及床边活动,也可在短时间下地活动。

(3)第5、6日:增加活动量,如情况允许可在病房的走廊里活动。患者可以洗澡、洗头。在第6、7日出院前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十九、心脏康复与随访

心脏康复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目的是恢复到原来良好的状态。冠心病患者康复的目的在于增强存活心肌的功能、改善心功能,通过对AMI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运动疗法,以帮助患者在其机体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并预防新的梗死发生或猝死。AMI患者的康复是整个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CU患者的康复原则是早下床、早活动、早出院。CCU住院期间即开始早期活动;以运动试验评估心功能;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或CABG、运动锻炼相结合以改善预后和活动能力;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做好危险因素的控制、疾病治疗和急性心血管病事件预防等工作。

出院前的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结果是指导康复活动的主要指标。康复运动心率应为运动试验最大心率的70%~85%。代谢当量(METs)可反映心功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强度判定的依据。Holter、ECT 和心超检查结果对制定康复计划也有指导作用。

AMI患者的康复活动适应证:

(1)AMI后无并发症;

(2)静息时心率<110~120bpm;

(3)血压稳定。

AMI患者的康复活动的禁忌证:

(1)高龄(>70岁);

(2)静息时有胸闷、气促等不适;

(3)大面积心梗,ST 段持续升高;

(4)有AMI并发症或疑有室壁瘤、感染、心脏显着扩大等;

(5)BP<90/60mmHg 或>180/105mmHg;

(6)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

(7)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精神症状、运动障碍等。

对于以下低危人群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1)心功能正常;

(2)静息或活动时无复发性心肌缺血;

(3)静息或活动时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4)无AMI并发症;

(5)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METs ≥6。

康复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时要求平静呼吸,不可屏气,>7s 的屏气对心血管病患者极为不利,可加重心衰,诱发心梗。

(2)改善胃肠道功能,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者可行腹部按摩或结肠按摩。

(3)注意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应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治疗和健康宣教。

(4)活动中和活动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停止活动或减少活动量:

①心绞痛发作或出现心衰症状(胸闷、气促等);

②活动后,HR >100bpm,或使用β 阻滞剂者活动时心率超过静息时200bpm;

③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包括Lown 分级>2级);

④SBP下降≥20mmHg;

⑤ST段水平型/下斜型压低≥0.1mV 或抬高≥0.2mV;

⑥活动引起头晕、黑朦、意识不清等神经症状;

⑦活动后长时间感疲乏、严重失眠等。

当开始康复锻炼的最初几天,患者可能会感到有些疲乏,此时,应提醒患者锻炼要放慢一点,并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2次运动之间至少要休息15~30min;

②每天晚上保证至少7~8h 的睡眠,不要睡得太晚;

③每天保证休息2次,每次20~30min(不必上床);

④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或咖啡等2h 内锻炼,也不可在运动后1h 内进餐或喝浓茶,运动前后不喝酒、不抽烟;

⑤避免穿着太厚而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⑥运动后至少15min以上可用温水(<40℃)淋浴;

⑦高温、高湿季节应减少运动量;

⑧有运动过量表现(心绞痛、心律失常、气促、头晕等)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锻炼。

心肌梗死后75%的男性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性欲减退现象,这是器质性的,是由于药物作用(β阻滞剂、抗高血压药物)、心绞痛发作、低心输出量、低血压、心理障碍等引起。医护人员可能不愿意与患者及其家属探讨性功能和性生活方面的问题,但CCU患者回家康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医护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这一方面的宣教工作。

(1)正常人性生活可使SBP 增加30~80mmHg、DBP 增加20~50mmHg,心率可达140~180bpm,这种心肌代谢需求的显着增加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脏病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AMI后患者婚内性生活可使心率达120~130bpm,血压达160/90mmHg,其心肌代谢时需求量要小于正常人。

(2)心梗后患者婚内性生活所致的心肌耗氧量的增加相当于爬楼梯等日常活动的心肌耗氧量,许多患者可耐受这种活动。许多患者及其配偶常有一种不必要的担心,惧怕性生活会引起心梗再次发生甚至猝死。

(3)大多数患者在心梗恢复3~6周可行性生活。当患者爬2层楼后未感到胸闷和不适,就可以开始性生活,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作要轻柔,性交姿势应舒适,尽可能采用不费力的被动体位。如性生活时感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②可在性生活前1~2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③尽量在餐后、饮酒后、过冷或过热环境中、剧烈运动前后、情绪不佳、感到疲劳时避免性交。

④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开始和完成性生活。

⑤禁止使用万艾可等可提高性功能的药物。

心理治疗: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都有极大的影响。从患者进入CCU之时起就应开始心理治疗,并贯穿到整个康复治疗的始终。

1.AMI病程进展过程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行为发展(1)急性期:其反应特点和程度主要取决于病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性格、文化素养及对疾病的认识等。可出现紧张、恐惧、压抑等紧张心理;担心预后,事业强者有失落感,表现为烦躁忧郁;担心前途,家庭经济等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对病情估计不足,对入住CCU表示怀疑或不满。

(2)恢复期:患者虽适应医院环境,但仍有不安(担心复发,特别关心各种检查结果)、压抑(担心家庭经济负担)、烦躁(急于康复,对现在治疗不满或不合作)、依赖(对转入普通病房担心和恐惧)、健忘或痴呆(高龄伴脑动脉硬化者)和神经官能症。

(3)康复期:即“回家抑郁症”。惧怕猝死,担心复发。顾虑不能胜任工作等。

2.心理治疗内容

(1)宣教冠心病的有关知识以及重点危险因素,心梗发作时先兆症状,药物治疗与康复锻炼的关系等。

(2)宣教饮食起居和各种活动(日常生活、性生活、工作)的注意事项。

(3)宣教药物治疗的相关事项(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效果、副作用等)。

(4)宣教发现哪些症状时应如何应对(去医院、随身药物急救处理)。

(5)宣教康复治疗计划和运动处方。

(6)宣教门诊定期复查时间等事项。

附:出院后1~5周康复计划和运动处方1.出院第一周

在家第一天,应休息小睡,看电视或看看书,起床、穿衣、吃饭,沿房子周围行走,谢绝访客。

在第一周内,应该逐渐适应居家感觉,每天限制2~3名访客,每次30min。午饭后或下午午睡1h。

2.出院后第二周

在这一周可增加活动量,可接待多一些访客(30~45min)。

下午最好休息1h。

可继续上周在家的活动,并可增加一些内容。

3.出院后第三周

在这一周可增加社交活动,可开始短途开车,但开始时应有人陪伴,避免天气不好或交通高峰时出门。可恢复性生活,在饭后或疲惫、压力或生气时不要进行。

除了前二周开始的活动,还可以增加2~3项活动,每次活动之间应有休息时间,不要过于疲劳。

4.出院后第四周

继续前周的活动,并增加一些活动量和延长活动时间。

可继续开车,但应避免劳累。增加家务和室外活动,避免手臂剧烈运动。

5.出院后第五周及以后

在第五周,心脏恢复过程已过半,尽管出院后,已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心脏仍然没有完全恢复。

应继续保持在第四周末的活动水平,听取医生进一步活动或锻炼的忠告。可恢复大部分正常活动,根据活动能力以决定是否可以恢复工作。

一些较剧烈的活动如滑雪、溜冰、网球等在心梗后3个月内不要进行。

恢复日常活动后仍应牢记:

(1)饭后休息30~60min;

(2)在异常天气(热、冷或大风)不要过度疲劳;

(3)活动间休息,避免劳累;

(4)在一些活动前可先服用硝酸甘油片剂,如性生活、爬楼梯等,这样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