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CCU手册
8914500000008

第8章 CCU常见的相关问题(4)

(2)意识水平有无变化?有无胸痛等症状?

意识模糊或丧失、定向障碍、胸痛、JVP 升高伴少尿(<20ml/h),常提示病灶严重、预后差。若患者有休克征象或先兆,应立即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并补液,使其取头低脚高位,急查血气分析并予面罩吸氧。以胸痛为突出症状提示AMI或主动脉夹层。

(3)生命体征如何?

低血压伴发热提示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先兆;心率加快可能是低血压的代偿反应。

(4)是否正在使用导致血压降低的药物(特别是静脉用扩血管药物)?

(5)是否有内/外出血证据?

介入术后患者应注意心脏压塞、血肿形成等可致血压下降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6)患者6h 前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或造影剂?

若怀疑是过敏反应,应准备肾上腺素和氢化可的松。

(7)可危及生命的情况

①心原性休克(死亡率80%);

②急性右室心梗。

(8)严重低血压:无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下SBP<80mmHg,或在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下SBP<90mmHg。

(9)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JVP 升高)的原因:

①AMI(最常见);

②急性心脏压塞;

③肺动脉栓塞伴急性右心衰竭;

④张力性气胸;

⑤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CCU医务人员对于低血压患者体检时应注意:

(1)大多数低血压者可代偿性出现心动过速。若低血压伴心动过缓或伴心率>160bpm 的心动过速时,应考虑低血压的原因是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速患者推注心律平转复时也可出现低血压。快室率房颤、室上速、室速等本身也可致低血压。

(2)低血压伴体温升高或降低(<36℃ )提示有感染、败血症的可能(老年败血症患者体温一般为正常)。

(3)急性下壁+右室心梗时,可出现低血压伴传导阻滞,应先予药物治疗,若无效,可植入临时起搏器。

(4)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过多,而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和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不足。

(5)心衰:JVP 升高、肝肿大、肝颈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湿啰音或胸腔积液、心脏扩大、S3等。

(6)过敏反应:哮鸣音、皮疹等。

(7)低血容量:便血、黑便、颈静脉塌陷等。

3.处理

(1)停用可降低血压的药物,床边备置抢救车。

(2)确保呼吸道通畅,高流量面罩吸氧(10~15L/min)。若患者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应将其置于左侧卧位以防误吸,后予气管插管。氧饱和度监测。

必要时有创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CVP监测,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维持尿量>30ml/h。根据各种数据综合分析,以决定补液量及速度,使用升压药物或扩血管药等。正性肌力药物可用于短期治疗,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低血压不能纠正者,建议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AMI伴低血压或心原性休克患者也可(应该)在IABP管支持下行PCI 术。

心脏压塞处理:

(1)维持可产生足够每搏量的前负荷。生理盐水扩容以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直至完成心包穿刺。扩容治疗对于维持超过心包内压的右房压和预防右心房、心室坍塌是必需的。

(2)在心超指导下穿刺放液,必要时留置带侧孔的导管。

(3)如反复发生心脏压塞,可请胸外科医生行心包开窗术。

十五、高血糖和低血糖

1.CCU医务人员对于高血糖或低血糖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介入手术、心梗和感染等可致应激性血糖升高;噻嗪类利尿剂、β 阻滞剂和激素等可致药源性高血糖;一些含糖的中成药制剂可影响血糖的控制。

(2)降糖药物过量、剧烈运动、热量摄入不足等是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3)高血糖可致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少数严重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引起类似心梗样的ECG和酶学改变。

(4)低血糖的主要表现:出汗、心悸、心动过速、饥饿感、肢端及口唇麻木、昏迷等。

(5)冠心病患者伴糖尿病者较多,此类患者病灶较复杂,即使已行PCI或CABG手术,冠脉再次狭窄的几率高。

2.处理

(1)应激性血糖升高不必处理。心梗患者血糖稍高点对患者有利。PCI术前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糖控制尽可能用胰岛素来调整。

(2)对于CCU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指测血糖应定时测定,并根据所测值来调整降糖药的使用。

(3)有心脏病的患者应预防其低血糖的发生。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十六、跌倒

1.CCU医务人员如遇跌倒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意识水平有无变化?是否受伤(头部外伤或骨折等)?

(2)生命体征如何?

(3)是否在服用降压药物、抗凝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AAD)、镇静剂等药物?

(4)可危及生命的事件:

①头部外伤或颅内出血;

②AMI;

③致命性心律失常(快速性或缓慢性);

④大面积脑梗或脑出血。

(5)ECG、CT、心肌酶学检查对脑血管意外、AMI的诊断有帮助。

(6)高钠或低钠血症可致昏迷而跌倒;高钾可致AVB,低钾可致乏力或TDP;高钙可致昏迷,低钙可致抽搐而跌倒;尿毒症可致昏迷而跌倒。

(7)高血糖/低血糖可导致昏迷而跌倒。

(8)注意伴随症状:

①咳嗽、排尿或情绪激动是血管神经性晕厥的原因;

②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立位性低血压和视物模糊;

③心律失常者常有心悸、胸闷等先兆症状。

(9)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异位节律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而致患者跌倒。立位较卧位血压下降伴HR加快>15bpm提示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但HR变化不明显提示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CCU医务人员应明确跌倒(掉下床)的原因:

(1)心原性因素:心梗、严重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扩血管药物、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张力亢进等。

(2)神经原性因素:TIA、脑血管意外、镇静剂等。

(3)环境因素:地板湿滑、床护手(栏)未拉上、夜间方向不清、电铃不够到位等。

3.处理

(1)诊断:值班医生有时只能作出一个临时诊断,病因常是多因素的。例如,患者服用利尿剂夜尿增多,同时又服用了安眠药,在不熟悉医院环境和灯光不够亮等情况下起床小便可跌倒。

(2)并发症:值班医生应注意跌倒后的并发症并明确可能的诊断及下一步需要做的辅助检查。跌倒患者可有骨折或倒下后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而引起一侧肢体麻痹和运动障碍。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可发现损伤部位有严重的迟发性出血或血肿。值班医生应嘱护士定时检查并及时汇报。

(3)病因治疗:致跌倒的可逆性因素应纠正,尤其是血容量不足和老年人用药剂量过大。大多数夜间跌倒的老年患者是因为夜尿上厕所而跌倒,临床医生应注意医源性夜尿这一问题,例如:夜间开利尿剂和不必要的长时间补液等可致夜尿增多。老年患者定向能力较差,反应较迟钝,所以电铃应放在床头边;睡觉时夜灯持续照明;降低病床离地高度及放好护栏。

十七、便秘

1.CCU医务人员如遇便秘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估引起便秘的原因:

①卧床时间过长;

②进食少或食物中缺少纤维素;

③水分不足;

④精神紧张;

⑤使用吗啡、抗胆碱类药物、镇静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⑥既往有肛裂、痔疮、消化系统疾病等。

(2)了解便秘的不良后果:便秘患者解大便时用力屏气可致心绞痛发作、诱发AMI、加重心衰、促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形成室壁瘤和/或穿孔、血压骤升伴脑血管意外等。

2.治疗:CCU(尤其AMI)患者应常规使用通便药物。

目标:

(1)寻找便秘原因,并予治疗或纠正。

(2)药物、食疗等方法以减轻或缓解便秘症状。

(3)培养患者规律性排便。

(4)心理治疗、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与便秘相关的因素,并予预防或纠正。

措施:

(1)提高食物中纤维素含量,如豆类、玉米、萝卜、苹果、梨等。

(2)给予充足水分,每日入量2000ml 以上,可加用蜂蜜。

(3)适当运动,可作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4)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情绪放松,依靠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5)热水坐浴以促进肠蠕动。

(6)肠梗阻、肠麻痹者可根据情况予以禁食或胃肠减压等。

(7)按医嘱给予开塞露、通泰等药物,注意药物起作用的时间,避免影响患者休息,防止损伤肛门和直肠。

(8)AMI伴便秘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嘱患者不能用力大便,以防心梗范围扩大或并发症发生。

(9)药物引起便秘者,应遵嘱停用相关药物。

(10)心理治疗,安慰患者使其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值班护士在进行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

(11)健康宣教:

①定时进餐、高纤维饮食;

②定时、有规律排便;

③每日水分充足;

④加强体育运动;

⑤保持乐观心态。

十八、CCU饮食和活动

1.患者进入CCU的前4~6h 内应禁食,后可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开始个体化饮食。其目的是希望在入CCU的前4h 内观察病灶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抽血化验心肌酶谱、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及心超、ECG),以确认患者真实的体征、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临床状况相对稳定后可允许其进食。另外,这样的规定对于需行急诊PCI 的患者来说是必要的(术前需空腹)。

2.热量1200~1500Cal,建议软、清淡、低脂、低饱和脂肪酸饮食,将每日餐量分成6小份进餐。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特别是是否合并有糖尿病,给予临床医生一些合理饮食医嘱的建议。进食过多可诱发心绞痛发作,并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衰。少量多餐可避免餐后心输出量增加的可能。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可致心律失常的证据不充分,但临床医务人员仍建议CCU患者进温食为宜。禁止患者饮咖啡和浓茶,因其可兴奋交感神经而致心律失常,建议饮淡茶。冠心病患者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蛋类、奶油、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而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如鱼、鸡、蔬菜、水果等)。

3.进食富含葡萄糖、钾和纤维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热卡。不主张长期无钠饮食,建议使用低钠盐或无钠盐。心梗和高血压患者进食钠盐过多可致高血容量和肺水肿,过度限制钠盐摄入又可致低血容量,进而使心输出量进一步下降、血压下降和肾血流量减少,对病灶的恢复不利。低钠血症不但可使食欲下降,而且可致脑水肿和意识障碍。建议每日4~5克氯化钠是合理的。对于心衰患者,应根据心衰程度控制钠盐的摄入。

CCU患者较长时间卧床,且使用吗啡、阿托品或有类阿托品副作用的药物,常可产生便秘,排便时用力(Valsalva 动作)使冠脉血流减少,容易导致心肌缺血(AMI或心绞痛)和室壁瘤的形成,有时也可致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学者建议:患者进入CCU后的饮食中应含有偏大剂量的纤维,并可常规使用大便软化剂,特别是对于有习惯性便秘者。

补充钾、镁对CCU患者十分重要,临床医生希望CCU患者的血钾水平维持在4.5~5.0左右,即使血镁水平正常,也主张常规补镁。对于正在服用利尿剂和/或洋地黄、可达龙等药物的患者,常规补钾和镁显得尤为重要。CCU饮食中包含健康允许量的葡萄糖和钾盐食物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

极化液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和钾,就现有证据来说,极化液对ACS 患者是不利的,CCU医生不可为AMI患者常规开具极化液。

4.AMI患者常在住院前几个小时和出现症状的数天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和猝死,心梗发生至稳定这一时期内危险性持续存在,所以心梗患者应在CCU住院一段时间,PCI 手术后也应在CCU观察几天(3~5d)。心衰和其他心血管急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务是缓解症状、恢复日常活动,出院后的医嘱应注意其症状的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寿命有所延长。住院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每位患者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危险性评估结果而定。如果住院治疗不再对患者及其病程产生益处,就应转至普通病房或出院。需要延长住院时间的情况包括心衰、心脏骤停、PCI 术后出现并发症、梗死面积扩大、室壁瘤形成、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室速、室上速等)、老年人和心梗后并发穿孔或栓塞等。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住院时间非常重要。

5.大多数进入CCU的AMI患者住院5~7d后即可出院,大部分患者在CCU监护48~72h后可以转入中转监护病房(遥测病房)或普通病房。这种阶梯式有层次的逐步降低监护强度的方法有利于CCU资源的合理调配;有利于患者心律失常的持续监护;有利于患者一旦出现危急情况时有熟练医护人员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