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8655100000056

第56章 废除汉字和假名

就算安倍晋三“干了些实事”,也就这么些个实事,真要把大帅爷弄出来的那些幺蛾子全部否定还早着呢。当时大帅爷针对日本人的做法到底是不是过分呢,其实作为占领军,大帅爷做的这些事情并不很过分,真正过分的是日本人自己在大帅爷离开几十年之后还在那儿严格坚持过去的原则不动摇这件事。

当时大帅爷及其手下作为胜利者在日本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当然不包括烧杀抢掠,赶上美国人还特别富于想象力,各种千奇百怪的整治方案纷纷问世,其中最匪夷所思的大概是“废除日语汉字和假名,改用罗马字母”这个方案。

如果让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从现在开始全部使用汉语拼音字母能行得通吗?当然行不通。汉字拼音本身虽然历史不算很短,但在计算机普及之前实际上没什么大用,除了小学低年级因为教育部的规定一定要教那玩意之外,不会汉语拼音也不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任何障碍。而且汉语拼音也不难,真要是需要了,稍微训练几个小时就会了。但是只依靠汉语拼音就能够实现人际交流就有点太异想天开了。

日语也是这样,当时已经有了罗马字母注音系统,而且因为日语的音素较少,日语的罗马字母注音系统就更加简单。大帅爷的手下这就想出来了一个“废除日语中的汉字和假名,只使用罗马字母”的主意。

最早想出来的还不是大帅爷和手下人,而是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务院先提出来了一个“国字改革”,说是用罗马字母有助于在日本实现民主化。

在美国人看来,汉字或者其他罗马字母之外的文字都是非常神秘不可理解的符号,他们都不能想象这些符号是能够被理解熟知甚至使用的,在他们看来和这些罗马字母之外的符号打交道肯定是一种极其痛苦的酷刑,既然他们已经把日本人从天皇和军部下解放了出来,为什么不干脆把日本人再从汉字或者假名的困苦中解放出来呢?如果日本的孩子们不需要去学习辨认和记忆那些奇形怪状的汉字和假名,他们不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来学习民主主义的理论,在学习程度上可以更方便地向美国人看齐吗?反过来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西方人在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了解日本人文化时也就没有了那些稀奇古怪的汉字假名符号的麻烦,这样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上也就更加方便了,为什么不这么干呢?

在美国国务院这种看法也就是一种看法,但这种看法立即就在GHQ里得到了共鸣,大帅爷从这种看法中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如果真的能够废除汉字假名的话,再过个几十年,原来的日语就成为了像梵文那样的除了极少数专家之外无人理解的死文字。这样,带有军国主义毒素的旧日本文化也就无法继续传播了,倒不是因为下一代日本人有免疫能力,而是因为DNA遗传基因本身就起了变化。

但是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当时在GHQ内部也有不少争论。懂日语的基本上都不同意废除汉字假名而代以罗马字母,认为不可行,比如“川”和“皮”在日语中的读音都是“kawa”,不写汉字只写罗马字的话到底是河川还是皮革呢?而不懂日语的基本上都赞成这个方案,他们的理由是:汉字是表意符号,罗马字是表音符号,但日语中的假名也是一种表音符号,就是说日语中本来就有表音符号的地位,使用罗马字只不过是以一个表音系统来代替另外一个表音系统而已,只要习惯下来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上面举的“川”和“皮”的例子里,如果全部写成假名,日本人也能通过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并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美国人还是很实事求是的,他们很认真地做了实验。当时在大阪找了一所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的3年中算数课全部用罗马字母进行,实验的结果和分析结论没人知道,就这么无疾而终了。但是作为试验品的学生日后回忆起来十分恼怒,说他们3年中每天要比别的学生早上学一个小时晚放学一个小时。早上学是因为要先到学校去把课本上的罗马字母再改回汉字假名,否则反应不了,晚放学是做作业时太费时间:得先用汉字假名做了之后再翻译成罗马字母往作业本上誊写。所以那个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不重要了,这几句话就已经说明了那种尝试成功不了。

实际上这件事到最后找了这么一个台阶来下:说那时候民间情报教育局主管教育的哈罗德·亨德森中校因病休假,前来代理的罗伯特·哈尔海军中校自作主张给当时的文部省教科书局长有光次郎下的这个命令,那边有光次郎拿着鸡毛当令箭,立即编写罗马字的算术教科书,找了个小学就做起实验来了。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笑话,但是大帅爷教育改革的成果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教育改革没有完全解决“精英”倾向,现在日本的大学中还是东京大学一校独大,但是像战前的那种“帝国大学”已经是不存在了,私立大学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像庆应大学的学术水平甚至过去的帝国大学也不是能望其项背的。特别是日本学校的和平主义教育使得“厌战”几乎成了新一代日本人遗传基因的一部分,所以“日教组”成为了最遭日本右翼人士仇恨的组织,实际上追根寻底是“没有大帅爷就没有日教组”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