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牌文案:学校不教的四十三堂文案课
8430100000029

第29章 第二课 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总结(一)

第一节 写错产品名,觉得是小事一桩

犯错误,正常,但必须在错误后Reborn(我可没指《超级女声》中杭州赛区头名的姐妹花Reborn)。可能你觉得自己很行,特别对看似要求低的作业,就特别藐视(心里嘀咕,这个东西,随便搞搞,边聊天边搞定,可是,不幸的是导致犯轻视的错误,如果侥幸的话,细心的AE会帮你发现,但一般没有发现的时候直接给了客户,完了,犯简单的错误是最不能容忍的,首先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先别说,用不用心很重要),于是,敲几个字,以刘翔的速度做完作业后,不假思索便扔给了ART,ART也不假思索地把文字放了上去。

第二天,老板(特指CD)一脸阴沉地拿着客户的投诉来找你(或者当众教育你),你看看,产品名都搞错了,将“草本茶”写成“草本花茶”。(可能你有一脸委屈,埋怨头一天上班找了一上午鼠标,心情很糟糕,或者,解释自己不够了解产品)但,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多的解释都是多余的。承认错误吧。

细节是魔鬼。文案们都是惜字如金,所以,每个字都要斟酌一遍(与其让别人发现低级错误,不如自己多花一分钟彻底检查)。

第二节 太纠缠于文字,而忽视洞察

越纠缠于文字的人越未必做得好文案(当然你可以说我没资格说这些,所以你也未必要当真),文案们最喜欢犯的错误是沉醉于自己的文字中不能自拔,也就是自娱自乐(当然如果做得好那也算是一种风格,但绝大多数人被毁于此)。

曾经遇见几个文案,都异常崇拜许舜英小姐的文字,或者见到意识形态的东西便兴奋得不得了,觉得那才是做文字人的一种福分,或者一种欲望(特指文字欲望)的极致宣泄。

文字修炼是一种技巧摸索的过程,写多了就会写成一坨别人觉得N多文化的词语,但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者影响别人,却未必容易。比如说最近公司来了个实习生,台湾籍的小姑娘,一直在美国念书。每次看到大家用四个字的就觉得好了不起,哦,酷。但其实成语应该谨慎运用,好的文案,并不是你用了多少华丽的词汇。(读小学时的作文本里,可能是个例外,假如用了一个比喻、四五个成语,老师就会在下面划上波浪线,然后赞扬一句)

文字太多,就有被ART骂、被CD骂的可能。(尽管有时候的理由让你很气愤:为了排版的好看,请删除几个字。)虽然你一定相当不爽,但有时候回过头看看,如果当文字可有可无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呢,残缺比完整更有趣。什么事情说得滴水不漏,反而会读到窒息。适当的节制,会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

我想说的是,思维比文字显得更重要,当想法OK,而且所有逻辑问题都能一顺到底的时候,怎么写其实已经简单很多,有时候连自己也未必搞清楚,所以文字都是挤出来的,最后完成也是不堪再看,别人自然云里雾里。

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最洞悉人性的说法,越单纯越好。(在表达方式上,也许有一个转弯就够了——因为有转弯就会有意外,就有阅读的兴趣,但要考验你贴地飘移的本领,转弯太多,实在容易车毁人亡)然后让人忍不住想改变什么,或者达到某种高潮,那才是另一个境界。

当然,这也是我所期待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