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牌文案:学校不教的四十三堂文案课
8430100000028

第28章 第一课 埋头于文案,而不知文案是何物

头条博友留言:“80%的人的回答不像是搞文案的,100%的人的回答没有体会到文案带来的快乐。”不像是文案?如何得以判断?反倒是越沉浸其中的人,虽更多领悟,却更难回答。这里面,真正做文案的,反而回答甚为简单,比如“写广告的”,“卖声”,或者索性不知道,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噱头,其实,却可能是真言。准确的定义,往往失去了阐释的乐趣。好的文案,也是留给消费者去阐释而获得最终价值的。文案,更多是一种劝服,可以指向文字,也可以指向人,这便是 “文如其人”。

“什么是文案?”,被风正一帆称之为“塞纳河畔的陷阱”,有点像“什么是好广告?”一样,可以被无数的人反复地问下去。而谁都知道,无论如何回答,永远没有标准,当然,不同时期的回答,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接触了广告,才真正知道有这个词语,但始终一知半解。刚开始,我做的是策划。也就是很多4A公司不理解的策划文案(因为4A系统里没有这样的说法)。其实,按照我当初的理解,更像是一个企划人员。经常会做一些提案文件、策划案、促销案,每样东西都有个“案”,而“案”都是由文字组成的,自然就成了文案了。那时候,我隶属于策划总监管辖,公司没有正式的所谓创意部,没有创意总监,只有设计主管,策划文案不是跟设计做搭档,而是做好规划,由设计们去执行,所以感觉做策划文案的权利还是蛮大的,但文案这个概念是模糊的,缺失的。

初涉广告第一天,何总监便递给我一本书,叫《走红中国》,印象很清楚,是采纳老总朱玉童写的。毕竟是本土实战派的大佬,读起来蛮有亲切感的,不像现在的文案教材,要么是正统的要死的学院派教科书,要么是老外编著的跟现实差距甚远的书。到后来才发现,策划文案和普遍意义上的文案,还是有差别的。策划更多是策略和计划,而文案则更注重文字的力量。再后来,在W师的帮助下,我开始更多地接触创意,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创意文案。创意文案?其实,也是蛮可笑的,这也是在本土公司,是为了与策划文案划分阶级立场的一种表现。而广告教材中,文案,就是文案,他们必须熟谙策略,又能以创意作为利器,在各种媒介上施展拳脚,画龙点睛。

自从带上了文案的“镣铐”,“镣铐”便成为符咒,就跟名字一样,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名出色的文案。当然,要做好,并不是喊口号,常立志,真正做起来,并做好,更多的是坚持。好一点的文案在各个地方都是凤毛麟角,偌大的一个公司,或许就只有一个文案,但相信他们都很努力,因为文案在一个公司里的地位都不一定很高,像W+K一样12万每月的文案那是天文奇观,他们不是明星,他们的工作谁都似乎可以拿来指导,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在做嫁衣,他们甚至习惯用文字去发泄自己的郁闷。而自己,更谈不上是什么好文案,有的时候看看“资深”二字,亦会汗颜,我到底了解它吗?文字,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文字爱好者是不假,其实,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文案入门者。塞纳河的苦闷,跟你一样,也是如何超越塞纳河。而文案的工作,到底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真的如博友所说的,100%都是不快乐的吗?那我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文案呢?更讽刺的是,很多人抱着安逸的工作,想挤进这一职业,与我们抢夺饭碗。不是我乱讲,在我身边的朋友就有两例,一个是身在教育界的L同学,工作稳定,一个是身在造型界的H同学,报酬丰厚,这山望着那山高,都决心投奔文案。难道文案真的有这么大的蛊惑吗?那身为文案的我们,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不快乐呢?也许,都是文案大师们给我们的误解。即使文案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将伤疤悄悄隐藏,展示于人的都是如何潇洒,如何充满创意的生活方式。

其实,任何一个能够被职业束缚的人,都是不自由的人,只有足够强悍的人,才有足够的自由。文案作为一份职业,当然,是对文字有欲望的人的一种弥补,但对于那些对文字有更高要求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他们知道,文案,就是必然是被“案”束缚的文字。做好一个文案,是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欲望的一种更深刻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欲望,才是认识文案的起步。

还是风正一帆说到我的心坎:文案,是一个人,或者一堆字,负责为商品拉皮条。消费者对商品的欲望,做到男人对性感尤物的欲望一样,那,文案,就是最成功的皮条客。原来,我们正兴高采烈地朝着“逼良为娼”的道路上,狂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