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山瑰丽美姿
8321600000005

第5章 文殊道场--山西五台山(4)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青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并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的历朝皇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的佛教。

从顺治皇帝开始,就特别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之间的联系,鼓励蒙藏的佛教徒朝拜五台山,借以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

顺治皇帝曾经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曾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的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

康熙皇帝从1684年以后,先后5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广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

1705年,康熙皇帝敕令五台山的菩萨顶等10座寺庙改为喇嘛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并实行从藏传佛教的高僧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古、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

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6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过。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寺院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格局。寺前有幡杆、石狮,寺内有殿堂楼房100间。

存有4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关公殿,其中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5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

镇海寺的主要建筑是一进三重大殿,天王殿内两壁有四大天王,正中供弥勒佛。中殿内有3尊坐佛,背后饰有灵光,一色金身。后殿内正中有文殊菩萨坐卧狮塑像,前侧又有3尊金身坐像。

从中殿西侧的小门穿过是一套院,院内有1712年乾隆皇帝下令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

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八面雕有精细的人物图案,塔腹正中雕有3尊坐佛,外围有8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华美。

章嘉活佛是黄教中一个历代沿袭的职位,其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活佛。康熙皇帝尊章嘉活佛为大国师,让其统管内蒙古50个旗,镇海寺的规模日渐庞大。

自从康熙皇帝将罗睺寺由和尚庙改为喇嘛庙,并常住藏族喇嘛之后,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佛教徒纷纷前来朝圣五台山,并就在该寺居住修持。

后来僧众逐渐增多,道光年间,修建了十方堂,也就是广仁寺,专门招待从远地来的喇嘛和少数民族善男信女。由于广仁寺没有地产,日常佛用开支仍然由罗睺寺担负。

广仁寺与罗候寺仅一墙之隔,规模较小,但布局却很严整。寺中存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非常珍贵。寺内有三进殿宇,殿宇两侧配楼房长廊。殿堂和殿堂设置具有浓厚的喇嘛教寺庙特色。

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的崇拜非常厉害,在每年4月至10月期间,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共26座,喇嘛数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座,僧侣也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时期的传承,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直至近代,五台山的黄教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旁注】

拱券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

飞檐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国师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的法常为开始。

山门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山门一般有3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铜铃古代乐器,古属八音之一的金类。铃的形状也像钟,但比钟小得多。用铜制成,外观呈圆球状,规格大小不一。铃的上部设有环状耳,用以穿绳系挂,铃的底部有一长条形开口,口长小于铃的直径,口宽随铃而定,铃大则宽、铃小则窄。

蟾即蟾蜍,蟾蜍在我国古神话中认为月亮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并以蟾宫指月宫,寓意长寿。此外,蟾蜍被赋予了避兵器的功能。同时,蟾蜍还寓意财源兴盛,生活幸福美好。民间也有刘海戏金蟾的传统寓意,认为得之可致富。

敕封明、清时期,皇帝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的时候,所下的诏命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的官员授诰命,称为诰封;六品以下的官员授敕命,称为敕封。

雍正(1678年~1735年),全名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满族,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在位时期,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促使社会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提督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数万平方千米,甚至数十万平方千米。一般来说,清朝共设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

达赖全称为达赖喇嘛,是西藏佛教格鲁派与班禅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达赖是海的意思,喇嘛是上人的意思。1653年,清世祖福临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班禅是梵文班智达和藏文禅波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

【阅读链接】

在罗睺寺内有一朵高竖的莲花,内含4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被称为开花现佛,一直被视为五台山的一个奇观。

其实,这只是巧设机关人工操作的结果。这朵高竖的大莲花与下面的大圆盘用通柱连在一起,当僧人在圆盘下的暗室驱动木轮的时候,通柱就会随之转动,莲花就会相应地开启或闭合,于是,就出现了人们眼中的开花现佛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