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8320400000008

第8章 学生避免网络犯罪(1)

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几个方面

1.网吧”实施犯罪。此类犯罪的滋生地均为“网吧”,那些青少年犯罪分子利用在网上聊天的机会,有目的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待时机成熟,便以见面交友为由将网友约出来,然后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

2.络结伙作案。青少年个人力量,智力等能力相对比较弱,要凭借个人能力实施暴力犯罪,诈骗犯罪,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寻找伙伴,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是此类案件的显著特点。

几个或一伙青少年犯罪分子行动前进行计划、分工,相互配合,得手后按所起的作用大小瓜分赃款。从而形成获取信息,约见网友,实施骗抢,接应销赃一条龙的犯罪流程。

3.侵财犯罪。热衷于上网冲浪聊天的绝大部分是青年人,随身配带手机、mp3等时尚的、价值不菲的财物,互相攀比,是青少年人的一大特点。这些吸引了青少年犯罪分子贪婪的目光。所以,青少年犯罪分子就利用上网聊天时进行摸底试探,选定目标作案。

4.网络利用色相作案。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在网上通常使用极其诱惑的“女性网名”,寻找男性网友聊天。寻找到目标认为可以成为犯罪对象时,犯罪组织里的女性犯罪分子便“闪亮登场”以娇媚的语气电话约男网友到某地见面,进一步交流。男网友警惕性不高就信以为真。准时赴约,被犯罪团伙骗抢。

5.网吧而导致犯罪。部分青少年常常光顾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广交朋友,最后因无力支付上网费用而走上盗窃之路。此外由于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泛滥,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使犯罪种类、手段及后果不断变化。

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犯罪多表现为一般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到了21世纪,青少年犯罪向结伙抢劫、重大盗窃、杀人等方面发展,甚至出现持刀杀人、持械抢劫、报复放火等严重犯罪,犯罪性质明显恶化。

案例:2008年4月1日凌晨1时,金帝城网吧,四名犯罪嫌疑人持砍刀将张某头部和左腿砍伤,抢走手机一部,现金890元。

凌晨2时,党家庄村迪生网吧,某受害人被砍伤左背,抢走诺基亚手机一部,现金30元。

4月5日21时,南高基村金太阳网吧,萧某被人砍伤背部,抢走手机一部,现金60元,银行卡一张,并被逼说出银行密码。

4月7日凌晨1时30分,南高基化机桥附近,四名男子将陈某头部砍伤,右腿砍断,抢走手机一部,现金80元。

4月12日凌晨2时50分,三名20岁模样的男子手持黑色双刃长刀将正在上网的宋某和王某砍伤。

4月19日凌晨3时许,党家庄村附近某网吧内,三名犯罪嫌疑人手持大砍刀将三名男子砍伤,抢走两部手机、现金30余元后迅速逃离现场,20岁青年黎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得知黎某之所以成为“刀下鬼”,是因为一瓶价值6元钱的所谓高档饮料,被疑凶踩点时看作有钱人,而杀人者也只有19岁,砍人时无丝毫愧疚和惊慌,“就象喝一杯茶、去一趟厕所那样平常”。

4月25日凌晨2时50分许,四名男子手持砍刀在高柱村一胡同内,将受害人连砍七刀后逃之夭夭。从当日15时到次日8时许,以赵继鹏为首的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成功抓获。那么,抢劫动机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手持砍刀先将人砍伤后劫财呢?

原来,该团伙成员大多因与父母关系不好从家跑出来,终日沉迷上网,打网络游戏,长期吃住在网吧,相同的爱好和“遭遇”让他们成了好哥们儿。为了维持“生计”和支付高额网费,他们受网络游戏中厮杀场景的启发,萌生了抢劫生财之道。

8人中的赵继鹏被尊“老大”,“老大”命令手下购买了砍刀、匕首等工具,每当他们“囊中羞涩”时,就会趁夜深人静溜出暂住地××网吧,先后共40多次持刀抢劫网吧上网者,然后用抢劫所得继续上网打游戏。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形成的影响

1.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色情信息的刺激和诱惑,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性罪错或性犯罪的病态心理。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互联网上大约有100万个黄色电脑软件,全球每天新增2万多个黄色网站。互联网上各种色情信息的泛滥,加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期的特殊情况,如果缺乏有力引导,很容易诱发青少年实施卖淫嫖娼、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

2.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上的暴力内容,特别是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暴力犯罪心理。目前全国有4000万网络游戏玩家,其中25岁以下的用户超过80%。而带有暴力内容的游戏在青少年中不断升温,因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也不断增多,还有的利用网上论坛,结盟犯罪团伙。

3.诈骗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会直接导致青少年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弱化,从而形成诈骗犯罪心理。如有的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诈骗。

(1)垃圾信息的泛滥造成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偏离

网络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自由市场,存在着信息多方传递和良莠共存全息景观,它既向人们提供有益的学术、娱乐、经济等信息,同时也向人们提供一些无用、过时、粗糙、虚假或带有调侃、反动、迷信、暴力、凶杀等倾向的庸俗化和灰色化信息。

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而且目前在网络上,形形色色的X级影片的音像剪辑镜头大肆流通,有许多专门提供色情服务的网站,如世界上著名的色情刊物《花花公子》,就以其合法的身份在美国进入互联网,更有一些人出于不良的目的将垃圾信息发送到他人信箱里。

青少年置身于网络中,犹如进入信息的海洋,各种各样的信息混杂在一起,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地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

史密森学会博物馆是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它在网络上开放了一个网址,一周的访问者不到30万人次,而《花花公子》的网址一周的访问者达到470万人次,是前者的17倍,而这其中,青年占相当大的。

此外,互联网上还存在许多有违道德规范的现象,如有人在网上释放病毒、向他人电子邮箱里投放“电子炸弹”,甚至利用黑客技术获取他人隐私,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有必要在网络上遵守“诚实守信”这一社会公德。显然,这一切无疑会对他们现有的道德观念产生冲击,造成道德观念的偏离。

(2)特殊的网络信息传递方式容易诱发青少年的破坏欲,引发对社会规范的冲击。

由于网络环境具有隐蔽性,社会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控,因而它给人们提供了逾越社会规范的机会空间,在其中,人们可以伸缩自如地张扬自我,不必担心受到舆论的谴责利法律的惩罚,这些就极易诱发那些自控力和责任感较弱的青少年产生破坏欲心理。

很多青少年在网上漫游,或好奇,或无聊,或想证明自己,或想发泄心理的不满,冲动地进行一些破坏性的操作。他们或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或非法进入他人的网络系统,破坏他人的网络数据资料,非法使用他人的网络系统。

(3)网络影响青少年情感的健康发展,引发犯罪

网络容易令人孤独,青少年泡在网吧里,多数时间花在网上聊天或收发电子邮件上,参加日常社会交流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同亲友的交流也减少了,孤独感加剧,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从情感角度讲,青少年处于情窦初期,对异性情感交往非常向往,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能直抒胸臆的情感空间,因而有些人便把上网作为精神寄托或解脱。

有的玩网上感情游戏,处于多角恋爱的状态;有的可能现实中遭受情感挫折后到网上寻求倾诉。这种半真半假,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游戏只会导致青少年走向情感的误区,可以说,网络空间并不利于青少年的情感朝理性化,平稳化,积极化的方向发展。

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无法对网络成员进行正确的角色判断,当上当受骗时,就会产生不解,愤恕茫然等情绪,如果不加分析地把这种情绪带到更加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则会使其对现实产生认同危机,从而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互联网的隐匿性直接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青少年不需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

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根据2002年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有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98.6%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私人信件,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

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近几年,美国黑客的非法入侵高达16万件,损失达80亿美元,而全球数字化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共约150亿美元。

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趋之若鹜。而上网聊天、交友、网恋则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一种途径。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看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沉溺于其中。

其次,在校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阻碍与困惑。另外孩子和父母之间也常常缺乏交流。这些都导致青少年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苦恼期,长期受压抑需要一条途径加以宣泄。而上网无疑是较为方便的途径。

再次,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青少年生理上趋于成熟,性欲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却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极易受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拔。

青少年沉溺于上网,尤其是黄色网站,危害极大。首先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久而久之,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滥语,性格愈加怪异。对此,要积极加以教育、引导。

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

1、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2、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

家长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控力。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有意识的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3、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

家长和老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一些性知识的教育讲解。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设正式的性知识教育课,以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4、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

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范例等外部支持。

青少年如想上网,可有意识地转移目标,如找本书看看,参加一些自己热爱的活动。如不能立即戒掉网瘾的话,可逐步的减少上网的次数与时间。上网时,应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避免上黄色网站。如自己难以控制自己,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监督自己。

5、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上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对于有上网瘾的青少年来说,(发达国家将每天上网四小时者称为染上网瘾)找心理医生是必不可少的。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网瘾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

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