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次,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信息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自从去年以来,我校已对全部教师进行了数次网络知识的培训,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五、六年级每班选拔出一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为此,我校成立了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曾专门给学生印发了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下学期,我们还计划开展网上文明修身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
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技术控制在学校是最客观的手段。最近武进区电教中心推荐的网络过渡王——同方思科网络过渡王,是一个很好的过滤软件,能有效的阻挡住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还可以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还校园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衷心希望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学习网络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青少年网络安全管理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及其形成的网络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身心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形式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在从事网络活动时所创造的一种全新形式的文化。网络文化既包括资源系统、信息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又包括网络活动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制度层面的内容,还包括网络活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从当前看,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环境和途径,但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初始阶段,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缺乏,选择与判断能力有限,极易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管理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目前,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一项主要业余活动。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克拉克所说:“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一方面,互联网以及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崭新的环境和途径,有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多元化问题。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全面、更具体的社会化知识与内容,打破了不同国家和地域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使青少年不仅能够了解和把握自己民族的文化与社会规范,也可以接触到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些丰富的信息直接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也给青少年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挑战。在这种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认同部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导致青少年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多元化倾向,这对青少年形成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都十分不利。
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网络空间的无规则性,使网络活动参与者规则、规范意识逐渐淡化,自身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逐渐减弱,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恣意扭曲和破坏,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性。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极易受到网络垃圾文化的诱惑,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青少年网瘾问题。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新鲜刺激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认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对网络产生过分依赖心理,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导致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也容易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与淡化,交往能力下降,进而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等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道德感低下的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上散布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庸俗的信息,网络游戏以及网页消息中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的内容,如果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就会逐渐形成麻木的认同感。那些模仿意识强烈、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则很容易受不良网络文化的诱惑,将网络中的虚拟社会生搬硬套到现实社会中去,进而导致违法犯罪。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不良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的客观原因。其一,网络文化管理观念落后。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存在形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目前我们的管理理念、做法和思路依靠的仍然是过去的经验。其二,网络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为了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几十部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立法已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很多领域仍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其三,互联网技术和监管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网络应用的发展。其四,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商业网站缺少社会责任感,为吸引网民眼球纷纷在娱乐节目和社会新闻上大做文章,八卦新闻、虚假报道等充斥其间。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首先,青少年对网络媒介信息缺乏基本的辨别和判断能力。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的发育时期,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尚未成型,还不完全具备识别、判断、解读网络媒介信息中不良内容的能力。其次,青少年的媒介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不强。网络文化在重现现实的同时,也重构现实。作为媒介社会中的现代人,应认识到各种媒介信息和传媒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要有信息责任感,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青少年由于自身的免疫力较差,为图一时之快而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不能理性地对待手中的传播权。
不合理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我国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虽然一直处于改革求进之中,但在很多地方,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落后使青少年在学校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对学习的厌倦。现实中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又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加剧了青少年的厌学情绪。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寻找快乐和成就感、逃避压力和责任、宣泄内心烦闷和痛苦的最佳选择之一。
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一是建立完善的网络文化安全法律体系。及时跟踪网络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完整健全、可操作性强的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特别是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立法,建立起与我国网络发展相适应的网络文化安全法律体系。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以自律的方式对缺乏职业道德的传播行为加以警戒和处罚,以专业的参考对违法传播提供处罚依据。同时充分发挥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三是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创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通过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各类健康、向上的信息;积极开辟网络法规教育网站和健康的文化教育网站,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
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家长要对青少年上网的兴趣和动机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并相信青少年有能力在互联网中或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家长还要不断帮助青少年解决在上网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难,教给他们正确合理的互联网使用方式,正视并克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从而使青少年形成积极良好的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重视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网络使用技能。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用户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对青少年来说,对互联网的了解是他们更好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要把互联网的知识纳入到学校教育内容当中,系统地、有计划地向青少年传授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要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包括了解互联网在未来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正确认识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及原因,认识合理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使青少年在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在中小学设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使青少年认识到浏览色情暴力网页、沉迷游戏的危害,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分析能力,使他们从小懂得在网络上也要遵纪守法和道德自律,从而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