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市场学教程
8296500000011

第11章 货币市场(2)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同样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是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将货币供求等因素对利率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只关注储蓄、投资等实物因素的不足,因此又被称为新古典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利率是使用信贷资金的代价,利率变动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应和需求。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居民、企业、政府和外国。居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是消费信贷需求,利率不是影响消费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相对较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是投资并取得盈利,利率作为信贷资金的成本对企业盈利有重要影响,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政府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主要由履行政府职能的需求决定,受利率的影响较小;国外部门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受本国和外国的利差影响,本国利率上升会减少外国对本国信贷资金的需求。综合分析,可贷资金的总需求与利率的关系是负相关。

可贷资金供应主要来自国内储蓄、货币窖藏、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和外国贷款。一般认为,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非利率。利率上升可能使人们为实现既定的消费目标而减少当前储蓄,即“收入效应”;利率上升也可能使人们为增加未来的消费而增加储蓄,即“替代效应”;利率上升可能使人们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下降,促使人们增加储蓄以保持财富总值不变,也可能使高负债的企业和居民为减轻债务负担而减少储蓄,即“财富效应”。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财富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储蓄对利率缺乏弹性,即不会因利率变化对可贷资金的供应产生明显影响。货币窖藏是指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差额,这是可贷资金供应的又一来源。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组织,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的变化。当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时,人们增加持有的现金余额,货币的正窖藏形成,可贷资金数量减少;反之,货币的负窖藏形成,可贷资金数量增加。银行系统具有信用创造能力,所创造的信用货币是可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中央银行可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进而影响可贷资金供应。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外的资金供应随国内外利差的变化而变化,利差越大,流进的资金越多,两者成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可贷资金供应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当可贷资金的供应等于需求时,可贷资金市场达到均衡,此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四)基于模型的利率理论

在吸收和借鉴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新古典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创建了模型。该模型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全面均衡状态阐述利率的决定机制,认为利率受制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即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应量等四大要素,所以利率决定理论应包含对这些要素的分析。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解释了经济中利率和总产出的决定。其中,曲线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曲线表示的是使储蓄等于投资的利率与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实际上是表示在一定利率水平和一定的收入水平上,投资与储蓄均衡点的轨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对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曲线表明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产出必须达到的水平。当利率上升时,企业预期从实物资本投资中得到的收益小于该项投资所需贷款的利息成本支出,企业计划投资支出和净出口下降,总需求减少,为了与总需求相等并满足商品市场均衡的要求,总产出也必须降低;反之,利率下降,总产出增加。只有当产出处于曲线上均衡水平时,商品市场才实现均衡。

曲线表示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应的利率与收入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表示在一定的利率水平和一定的收入水平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点的轨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货币供求达到均衡状态。对于各个给定的总产出水平,曲线给出使货币供求实现均衡所对应的利率。当总产出增加时,货币需求也增加并使利率上升,从而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应,货币供求达到均衡;反之,若总产出下降或货币供应过度,则导致利率下降,直至曲线,货币供求实现均衡。

只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满足储蓄等于投资、货币供应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才能确定。进一步说,对一个开放的经济体而言,只有同时实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均衡的条件下,长期稳定的均衡利率才能确定。

二、货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实现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使金融市场利率能充分发挥利率信号作用和杠杆作用。

在金融市场上经常能观察到以下现象:相同期限的不同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利率、不同期限的同种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利率、相同期限的同种金融工具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利率。上述第一种情况是由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差异导致的;第二种情况是由同种金融工具的不同期限导致的;第三种情况是由利率水平的变动导致的。因此,利率市场化包含合理的利率水平、利率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

1.合理的利率水平

由于利率对储蓄、投资、货币供应、货币需求等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都有影响,因此,合理的利率水平应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开放程度有关,在以下因素影响下,大致有一个合理的区间。

(1)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利息是资金的成本,也是利润的一部分。由于借贷资本是在全社会流动的,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全社会的利润会趋于平均化,因此利率水平首先取决于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平均利润率。通常,利率水平不会高于平均利润率。

(2)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论上利率水平的取值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具体的利率水平还受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资金供大于求,利率水平趋于下降;反之,则上升。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进而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同时,利率也是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货币政策对利率水平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通常,松动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水平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引起货币贬值、价格上涨,借贷资金的本金和利息都将遭受损失,利率水平作为资金的价格将上升;反之,通货紧缩,则利率水平36下降。

(5)汇率变化。在开放型经济中,汇率变化也会影响一国的利率水平。当一国的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时,资本流入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该国的利率水平上升;反之,则下降。

(6)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对开放型的经济体而言,国际市场与本国金融市场的利差也会影响本国的利率水平。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市场,资金将外流,本国金融市场资金供应减少,利率水平上升;反之,资金流入,国内市场资金供应增加,利率下降。

2.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

利率风险结构是指由借款人的资信等级、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利息收入是否纳税等因素决定的,反映期限相同的各种金融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

通常,借款人的资信级别越低,意味着信用风险越高,投资人要求的风险补偿越多,利率越高;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好,风险越小,利率越低;利息所得免税,实际收益越高,利率越低。对货币市场工具间的利率风险结构可作如下分析。

(1)商业票据利率低于公司债券利率,高于贴现率和大面额存单利率。票据的期限短,流动性和安全性都超过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因此商业票据利率一般低于公司债券。如果票据持有人将票据贴现,可提前收回资金,则必须放弃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收益,所以贴现率低于票据利率。商业票据是公司发行的,大面额可转让存单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两者信用风险不同,所以商业票据利率略高于后者。

(2)再贷款利率高于再贴现利率,低于贴现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两种方式,但再贴现有票据担保,信用风险小于再贷款,因此再贷款利率高于再贴现利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再贷款和再贴现是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理应由贷款收益或贴现收益承担,所以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低于贴现利率。

(3)同业拆借利率略高于回购利率,两者又同时低于再贴现利率,高于短期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和再贴现都是商业银行弥补流动性不足的手段,区别在于同业拆借和回购协议是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融通短期资金的渠道,而再贴现是向中央银行融资,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通常会使再贴现率略高于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协议利率,以此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或回购协议解决流动性不足,除非中央银行要放松银根。与同业拆借相比,回购协议融资有证券做担保,风险较低,利率也较低。开展同业拆借和回购协议交易如果不能弥补短期存款成本,就没有开展这两项业务的动力,因此这两项业务的利率会略高于短期存款利率。

(4)短期国债利率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低于其他货币市场工具利率。短期国债,即国库券,由中央政府发行,信用风险几乎为零,流动性好,利息收入又可免税,它的利率是无风险利率的代表,因而利率是最低的,这样也可以避免金融机构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投资于短期国债从中套利的行为发生。存款准备金是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一定比率存款的制度,很多国家规定法定准备金不计利息,所以短期国债利率一般高于法定准备金利率。

综上所述,货币市场工具间的利率风险结构关系通常表现为:存款准备金利率<短期国库券利率<银行短期存款利率<回购协议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贴现利率<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利率<商业票据利率<银行短期贷款利率。

如果加入资本市场工具,则利率风险结构又表现为货币市场工具利率<资本市场固定收益证券的利率<资本市场股权类证券利率。在固定收益证券中,若剩余期限相同,则国债利率最低,其他证券原则上按信用级别排序。在股权类证券中,则依公司业绩、发展前景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险结构中的利率是指收益率而非名义利率,而且是二级市场的收益率而非发行利率。这种结构关系只是一种理论分析,实际上,受供求关系和中央银行政策调整的影响,某些利率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3.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主要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通常,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一时刻、不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关系,可以用收益率曲线表示。利率期限结构的类型有:收益率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呈水平状,说明长、短期利率相近;收益率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呈驼背状或波浪状,说明长短期利率不规则。有关利率期限结构及理论解释在本教材第三章阐述,但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收益率曲线才能反映真实的利率期限关系;否则,利率期限结构有可能被扭曲。

(二)货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

1.货币市场利率的特征

(1)多种利率同时并存。货币市场由不同的子市场构成,不同的子市场交易着不同的短期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发行人和不同的交易主体,它们的信用风险不同、利率的风险补偿不同,则利率水平必然不同。同一发行主体发行的金融工具,因期限不同,利率也不相同。即使是其他条件都相同的金融工具,但发行时间不同、发行的市场条件不同,利率也不尽相同。因此,货币市场呈现多种利率并存的特征。

(2)各种利率相关性高。尽管多种利率并存,但各种金融工具之间利率水平相近,利差很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这是因为尽管各子市场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但市场参与者相同或相似、市场准入条件相近、各种金融工具替代性高、资金可以在各子市场间流动、利率信号传递透明,因而各金融工具的相关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