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8138500000022

第22章 五才子

第一节 80后五才子的产生

相对于80后“五虎将”和“五才女”,“五才子”概念的提出显得多少有点草率。由于2004年正是80后作家最受关注的时候,那时随便弄一个概念,可能就会引起较大的反响。苹果树中文网站恰好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在推出80后“五才女”不久,便“紧急”地推出了“五才子”。

80后“五才子”具体包括恭小兵、田禾、一草、水格、霍博等五位80后作家。2004年,关于80后的争论已炒爆了整个文坛。先是《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一书收录了73位80后作家的作品而没有编选韩寒郭敬明的作品引起文坛高度的关注。继而是《南方都市报》推出“80后实力派五虎将”抗衡于以郭敬明为首的偶像派写作。紧接着的就是苹果树文学网站倡议关注女性文学并推出“80后五才女”,同步《青春已近,年华远走——80后五才女文选》也推新上市。随后,“80后五才子”又裹风挟雨呼啸而至。

关于80后五才子的提出,现在看来应该也是出版商的有意炒作,并且可能正是做《青春已近,年华远走——80后五才女文选》的出版商,或许是五才女的那个文集卖的并不好,因此市场上并没有出现80后五才子文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80后文学小团体的概念还是提出来了,并且博得了比较大的认可和反响,当年入选的作家也在随后出版作品的作者简介里津津乐道,貌似是一种荣耀和光环。

恭小兵、田禾、一草、水格、霍博等五位80后作家,在入选“五才子”之前基本都已经成名,他们的个人经历不同,写作风格迥异,但在当时看来,都还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实力的。

据五才子的评选人介绍,当时他们推出这个概念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此之前《南方都市报》推出”80后实力派五虎将“号称是与春树、张悦然、郭敬明、韩寒、孙睿等偶像派作家对抗。言下之意就是整个80后的实力写作天空就已经被这5个人包揽了,但越来越多80后写手的出挑无疑是对这一命名的有力挑战。不可否认的是由马原操刀的《重金属——”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的出版对80后写作者摆脱青春文学的影子有着巨大影响,但先锋毕竟不是我们的路子和方向,更何况先锋讲的应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形式呢。另外当一个作者的作品‘先锋’得背离了他最亲爱的读者时,他还能算是成功的吗?”评选者认为80后“五虎将”是个错误的引导,而“五才子”既有实力又有可读性,他们才将正确的引领文学时尚及潮流。

而实际上,通过作品和影响力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炒作嫌疑还是比较大的。80后“五虎将”的提法尽管有不甚科学之处,但在当时,那五位作家的创作水平也普遍高于“五才子”。直到现在,若单纯从作品上来说,“五才子”与“五虎将”仍旧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第二节 80后五才子具体情况及作品介绍

田禾及其作品

对于五才子之一田禾,有人说他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义者。

在80后这个群体中,没有谁比田禾更全能或理想化了。同样他也是少有的几个非“新概念”出身的人。关于田禾的身份媒体一直很难确定,80后另类作家?摇滚青年?图书策划者?他什么都想做。借用田禾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想不停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田禾1981年12月生于鄂西南小镇,16岁离家,高中只上了两年。大二退学一年,背弃家人寄居武汉玩乐队写小说。后重返校园做一个边缘学生。现为长江文艺出版社兼职编辑,向日葵乐队主创乐手,《写手文学网》总版主。已创作完成长篇小说《20岁的梦》和《美丽的废墟》(2004年4月出版),随感集《青春碎片》,与人合著杂文集《十字架上的火柴》及多部DV剧本。同时给几家摇滚乐杂志和报纸期刊写专栏。

他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平静的叙述,悲痛的思想,冷漠而华丽的语言。像张楚的音乐,凄凉而消极的呐喊背后隐藏的是无限深沉的绝望与看似和谐的完美。残酷青春,断裂成长,文字在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展开。情绪化和感性的语言始终贯穿全文,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种伤感的圈套,并心甘情愿沦陷到极致。他的散文和乐评造诣相当深厚,并在这个群体中独树一帜。

田禾内心深处的绝望是与生俱来。或许是多年的摇滚经历改变了他看世界的眼睛,在写着文字的同时,他把更多的精力送给了摇滚。一直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一直行走在路上。这就是田禾,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恭小兵及其作品

恭小兵,汉族。1982年10月9日出生,安徽黄山人。5岁进小学,16岁进监狱,20岁触网,22岁出版单行本《我曾深深爱过谁》(台湾繁体版)和现在的《云端以上,水面以下》。2001年曾在上海《健康佳人》见习编辑一年。做过几个网站的版主。譬如腾讯的灯下文学,比如天涯的生于八十。著有长篇小说《无处可逃》、《欲望火车》、《给幸福一个怎样的说法》,以及杂文集《草根时代》。中文界“80后”概念提出者。

在80后这个群体中,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恭小兵当做老大。当然这种“老大”或许跟他的文字以及他的年龄都没有任何关系,只因为他是“80后”概念的提出者,也只因他是一个标准的少年犯。

“少年犯,理科生,农家子弟,三个不同身份的少年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开的青春体验写作。将是对目前已经被泛滥化的80后写作的一个冲击和刺激!”这是2004年5月,中国文联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红鹤文丛·80后青春小说炫势力》系列丛书给恭小兵的宣传语。杨献平给他的《云端以上,水面以下》提出的思考是:究竟怎样才算是成长?而恭小兵从少年犯到网络作家的跃迁本身似乎比其小说更具说服力。16岁持械肇事,操纵并参与多次团伙性质的恶性斗殴,为此受到法律制裁,在一所少年监狱里完成了他由少年向青年的悄然过度。恭小兵本人似乎并不在乎这段历史,他曾经在网络上坦言自己的犯罪事实。同其他80后写手不同的是,独特的生活经历让恭小兵的文字很有张力,对社会形形色色的各个层面有着详尽而又现实的描述,这也是很多80后写手所不能到达的高度。

水格及其作品

作为连获新概念三届二等奖的写手,从散见于《萌芽》《青年文学》《春风》《文字客》等杂志的文章来看,再到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海市蜃楼》和短篇小说集《流淌,风中年代》,水格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努力着。当然那个获得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杯二等奖、《青年文学》首届“校园之星”全国文学比赛二等奖的扬学会也就是他了。作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来说,水格所获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而水格的目标显然不仅仅限于此,他和刘一寒策划主编的《红鹤文丛·80后青春小说炫势力》收录了目前人气正旺的网络知名写手恭小兵的长篇小说《云端以上,水面以下》,安齐名的长篇小说《奥克兰的夜》以及水格的青春小说集《流淌,风中年代》。三位80后小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占据了目前青春文学写作的一个高峰。这是媒体对水格的褒奖,也是他应该得到的荣誉。

作为一个乡村少年,能够一直以一种非人的姿态挣扎于喧哗的都市,并努力为自己的青春歌唱,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马上就要离开校园的水格或许会去做一名传教者,也或许做其他职业,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会继续他青春的歌唱,会继续为创作理想而行走于城市的边缘。

一草及其作品

生于1980年的一草在80年后作家群中算是老字辈的写手了,早在2000年“80后作家”这一概念还未被媒体关注之际一草就以描写都市另类情爱小说而成名于网络,引起了相关媒体的关注和众多网友的迷恋追捧,因其小说风格和当时风靡网络的安妮宝贝小说颇为相似而被网友称为“男安妮”。

在网上的成就巨大,并不等于在现实中就默默无闻。1999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在传媒发表各类体裁文学作品计35万字,其中绝大多数篇幅为中短篇小说。数年来一草多次在各类文学比赛中获奖,2003年其实验性短篇小说《呻吟着在空中飞》入围“上海文学”第一届短篇小说大赛,在复赛中获得多位知名作家和编辑的肯定,后因此小说叙说内容前卫而未能在决赛中获奖。2003年3月一草被知名文学刊物《青年文学》作为年度文学新星推出,多家文学媒体均作相应评述和报道。

曾经出版的长篇小说《再见,上海》也被称为中国版的《挪威的森林》。备受众多作家和写手追捧的一草也正由幕后走向台前,在小说受到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有人觉得《再见,上海》和《上海宝贝》有不少共同点。不管如何,媒体对该书关注的地方还是在于一草宣称借助该书对以上海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和垮掉的80后人反抗,他表示要做一个有责任、有理想的80后的一员。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早期他在某网站发的事关80后的一篇随想,“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说80年代后的写手的作品缺少精神内核,看了之后我有点心痛,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好几年以前,提到80后就会不由自主想起孩子这个名词,可是现在80后最大的孩子已经25岁了,已经工作了好多年也写了好多年有的早就做爹做娘了,或许我们的作品确实缺少足够的深度,但是我们的信心不能苍白,未来是我们的,这不是口号,这是事实,我愿意为这样的事实去继续努力。”希望一草的这句鼓励整个80后群体的话真的不仅仅只是落实在口号上。同时我们也真心的呼吁所有80后的青年,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一代人。

霍博及其作品

在新浪网主办的“万卷杯”原创文学大赛揭晓之前,霍博还只是重庆工商大学2001级广播电视新闻1班的普通学生,虽然他之前在《希望》《南方都市报》《女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青年报》《渝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五十余篇小说,散文,但也一直只是个地下写手,还远没现在这般被众多媒体追捧。自《我的江湖,我的花朵》获得新浪主办的“万卷杯”长篇小说一等奖以来,越来越多的眼睛开始把视线集中到了这个男孩子身上。霍博本人也获得了“重庆第一才子”这一称号,而新书的即将出版也是文学界对80后作家所做的一次肯定。

白烨评价此书是故事比较生活化,而且不乏真实,有现代版《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味道;但总体来看,头绪嫌多,叙事显得有些零乱。贺绍俊评语则说:如标题所示,通过一系列记忆的碎片组合成一段青春期的场景,非常生活化。当然里面还有石康《晃晃悠悠》的影子,有种对已逝青春的悼念。让我们再回到小说的结尾。“今天报纸送来,头条是张国荣自杀了。我不由心里一紧,又有一个人离我而去,纵然我们素未谋面。而这一切都像肥肠喜欢引用的口头禅‘我只猜对了开始,却没猜到这结局。’”青春就在这一瞬间轰然倒塌,然后他像收拾碎玻璃般的去收拾那些过往的记忆。

几年过去,现在的“五才子”都在做什么呢?

恭小兵先是在《安徽商报》做了三年的记者,现在自己开起了文化公司做老总,“小说还会写,现在是赚钱的时候”,恭小兵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草现在做起了出版人。田禾还在玩他的摇滚音乐写他的颓废小说。水格先做了几年教师,后来去了春风文艺出版社做编辑,近几年又写了几部长篇小说,但题材基本还是停留在青春文学范畴。霍博自2006年以后几乎看不见他的身影,不知道做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