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8138500000013

第13章 步非烟

第一节 北大才女

步非烟,原名辛晓娟。1981年7月出生于四川成都。步非烟由此戏称自己幸运地搭上了“80后”的时髦列车。从18岁开始便于北京大学沾染了不同寻常的关系。辛晓娟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3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古代文学硕士,2008年依然在北京大学,这时候辛晓娟已经师从“北大少帅”钱志熙教授,开始在中文系读博士。到2009年,28岁的辛晓娟已经和未名湖畔结缘10年。单从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些关键词,就不难看出,辛晓娟对文字有着特别的偏好。

作为北大中文系的本、硕、博“三连贯”学子,辛晓娟钟情文字顺理成章,但和一般的“才女”不同,她写的是武侠,写的是奇幻,笔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想象力驰骋飞扬。当读者沉浸于这种“江湖”之中,很难想象这些文字竟然出自于一个瘦弱的女孩儿之手。也许只有在华丽而细腻的儿女情长中,才能窥见其女儿本色。“步非烟”这个“非非妙境”的笔名背后有着“天下独步”之气势,恃才傲物之姿态;览其文章,更觉刀光剑影间透出书卷气和浓浓的诗情画意。2000年,她在网上发布了第一部武侠推理小说《海之妖》。从此,打着步非烟旗号的辛晓娟在网络上开始为人熟知,并且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推波助澜。步非烟的笔名最早是辛晓娟在北大未名论坛注册的ID。历史上的步非烟是个纤弱的唐朝美人,由父母做主,嫁给了剽悍的武将武公业,令她郁郁寡欢。后来在院中赏花时,隔壁舞剑腾跃而起的赵象对其一见钟情,二人由此定了情分,但不幸被觉察。步非烟留下句“生既相爱,死亦何恨”,做了武公业马鞭下的鬼。现实生活中的步非烟,这个本名叫辛晓娟的女孩儿,以清柔的文字,表达烈性的爱恨。她注定了要在武侠世界里承上启下。

认为网络对原创作者极为重要的步非烟在网络上更是拥有众多据点,仅百度贴吧有关她的帖子就达到11000多条。此外在天涯社区、晋江文学城、侠客社区等无不是炙手可热的“青春侠女”,在天涯、搜狐、新浪均有博客。她像武林女侠一般,振臂一呼,便有回应无数,这些簇拥步非烟的网络读者不失时髦地自封名号:“烟丝”。除了自己写小说,她还为知名网络游戏《剑侠情缘》写剧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网游经典爱情故事。步非烟还像许多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Cosplay,将自己书中的人物形象一一扮演。可见看到了作品还是可以看作者的。毕竟网络时代的年轻作者,张扬是他们个性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武侠世界里的时髦女子,更有着不同凡响的魅力。

步非烟的文学之路,毫无疑问始于武侠。喜欢武侠、在网上发布武侠小说,并不是步非烟的一时兴起。早在小学的时候,她便与武侠结下不解之缘。在步非烟出生的四川成都,走出家门,便能看见一排排武馆,放眼望去,峨眉山云遮雾绕,带给步非烟无穷幻想。幻想毕竟是幻想,一部《射雕英雄传》和无数武侠小说,却让步非烟离武侠更近了一步。1984版的《射雕英雄传》被很多观众奉为圭臬,再加上成都地方电视台天天会放各种武侠片,步非烟“深受毒害”。和所有喜欢武侠的孩子一样,看电视剧之余,她也到租书店租武侠书看,基本上以一天“消灭”一本的速度,迅速“结识”了金庸、古龙,还有同为四川人的还珠楼主。虽然家长反对,但步非烟经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通宵看武侠小说。街上的租书店里,步非烟完成了自己的“武学”启蒙。虽然那个时候,看武打书的孩子被视为坏孩子,步非烟把小说包在课本用的书皮里,以“红皮白心”的方式,逃避大人的审查。从初中开始,步非烟就尝试写小说,类型介于武侠、言情、历史之间。当时没有网络作为平台,步非烟就行了“手抄本”——上有诗词、短篇小说甚至下一集的广告,于是班级里面的同学们便纷纷传看手抄本,本来秩序井然的晚自习被“手抄本”扰得一片狼藉。以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文字“蛊惑人心”的步非烟最终被老师定性为惑乱人心的“问题文学少女”。高中的她,已经在酝酿日后的武侠小说。可能是害人不害己的缘故,这个霍乱人心的问题少女终于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如愿以偿地学习古代文学。事实上,初中毕业时,步非烟赢得的不仅是谅解。老师将手抄本还给了步非烟,老师不仅阅读并认可了她的作品,而且鼓励她发展自己的梦想。直到进入大学,才有了闲工夫,把构思付诸文字。自幼活泼外向的步非烟就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步非烟说,最初的创作灵感基本全部来自幼时看过的武侠剧。作为大姐姐,她喜欢给稍小些的孩子们讲故事,而影视剧中扣人心弦的情节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演说的最好素材。小时候的步非烟甚至把邻家小孩子用纱巾和绢花打扮起来,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意图模仿古代人的样子,演绎即兴编排的神话故事。步非烟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些看起来稚嫩的游戏,成为她创作的起点。

在文学意义上的成长经历中,武侠小说是步非烟最美好的记忆。也许恰恰就是武侠小说中美妙的诗词歌赋,将步非烟引向了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优秀的武侠名著,率先为她打开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并激发了她对古诗古文的热情。其实只要懂得自我约束,阅读大量的武侠小说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而且能改变人的命运,步非烟就是个很好的范例。于是在日后走上创作的道路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侠小说作为自己的起点。

一位画家在给自家的柜子刷漆时,灵感袭来,难免要在腿上画一朵小花。中文系的教育背景带给步非烟的,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或许在大多数读者眼里,步非烟完全可以把她笔下的武侠世界变成女性主宰的江湖世界,然而在她的作品里,男性依然占据着领袖地位。向往优雅生活的步非烟毫不犹豫地选择北大中文系作为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她习得了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并自发形成了追求卓越的习惯。不过这种追求并非刻意:她想带给读者的只是美丽的梦想世界,而非高妙的写作技巧抑或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和读者交流就足够了。

2008年,步非烟开始在北大中文系念博士,继续钻研魏晋文学。自孩提时吸纳的那股逍遥之气始终未泯。步非烟依然爱梁羽生《白发魔女传》里的卓一航。“爱他的深情,爱他的风华,爱他的背负。”但是侠与侠毕竟不同了。“一代有一代之侠义”,步非烟的主角是卓王孙。“他空有冠绝天下的力量,却守护不了所爱的人。他空有一切,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心。他能左右一切,却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

此时的步非烟,已然成为新武侠的一朵奇葩。

第二节 侠女江湖

武侠小说这种青春的文体对沉溺于烂漫幻想的少年而言也是极易被其中行侠仗义的江湖英雄打动,步非烟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在她看来,武侠小说的写作有种特殊意义——它们记录着自己的青春,它们的稚嫩反映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创作最大的代价就是年华,但是能从自己的作品里,看到所有的梦想,足以令她感到骄傲:“如果追溯15岁时的心情,也许只能靠你当年的文字来追溯,如果这些文字是你用真心写下的,那就是最美好的记忆。”“烟丝”(步非烟的忠实读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便是面临考试压力的中学生,步非烟希望用自己充满奇妙幻想的作品陪伴这些孩子走过人生中特殊的青春岁月:“让他们有梦可以做,从你这里得到快乐,在你创造世界里疗伤,这就是莫大的开心;过早追求人性的深刻,生命终极的意义,似乎太累了一点。”很多读者给步非烟的信中表示不愿意她的故事有结尾,因为在最枯燥的学习阶段,他们的确需要躲进这样一个用文字构建的避风港。从十几岁构思到大学里的写作实践,步非烟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武侠,也愿意读者分享她青春年少的幻想。她与读者在年龄上没有太大的差距,她了解他们的期待,所以她的作品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来看。丰富的阅读和写作经历无疑证明了她的那句话:武侠小说是一种青春的文体。

2004年起,步非烟陆续在《今古传奇》、《武侠故事》、《新武侠》、《武侠小说》等武侠杂志上发表作品数十篇上百万字。2005年开始进入出版市场,出版了《华音流韶》系列、《武林客栈》系列、《剑侠情缘》、《玄武天宫》、《天舞纪》系列、《九阙梦华》系列等多达数十部的武侠作品。其写作风格以武侠和魔幻色彩交相辉映为长,故事性与文学性兼重的写作特色及学历背景,以期刊读者为基础,但又广泛于期刊读者,因此在以高中-大学的青少年为主的读者群基础上,更受到大学以上的高学历人群追捧,是近年来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新锐青春偶像派实力作家。

步非烟由此获得诸多荣誉:2004年获温瑞安神州奇侠奖,全国大学生武侠小说征文比赛二等奖;2005年、2006年获黄易武侠文学奖;2005嵩山杯武侠征文一等奖;2004年任北大中文系诗社主编;2005年成为凤凰卫视《戈辉梦工厂》首期专访明星;国内一线网游《剑侠情缘2》新武侠代言人;2006年大型武侠网游功夫online文化大使;2008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的访谈嘉宾。

步非烟第一个倾慕的武侠作家是还珠楼主,她喜欢那样的诡奇。虽然还是旧式小说,但是还珠楼主最早创造了东方奇幻,如放飞剑。步非烟看完了金庸、古龙的全集。她最喜欢的人物乃是梁羽生《白发魔女传》里的卓一航,那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她不忍卒读梁羽生的全部作品,原因是梁羽生喜欢一部续着一部,步非烟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是,这部书里20岁的翩翩少年,到下一部时变为40岁的大叔,再下一部时成为60岁的老叟。步非烟终于自己提笔决定人物的命运,出手便不凡。她的武侠处女作背景是一段奇突的历史,女主人公是西晋斗富奢靡的石崇的宠妾绿珠。这个不幸的女子,不仅在石崇的悲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成为步非烟步入武林之伊始。一个堪称刁钻的落点,步非烟的天分在想象中信马由缰。“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像郭靖那样,一个人守护一个城市。”2009年的春天,步非烟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访问,谈论侠义之道。其博客上最新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感谢你给我们不朽的梦想——悼梁羽生先生》。步非烟感叹,“那个属于武侠的辉煌时代,终究亦将越行渐远,而我们作为后辈,枕着先辈们长长的书卷继续邀游。我们在浮生的渊薮里挣扎着空想的光芒,希望剑与书能够开辟出一片希望的世界,留给跟我们一样怀着梦想的孩子。”

2000年,步非烟在网上发布了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武侠处女小说《海之妖》。《海之妖》是一部推理色彩很强的小说,写到了茫茫大海上发生的连环凶杀,和地底古墓中的离奇血案。案件以一个古老传说为张本,带有浓厚的印度宗教的色彩。这部小说的特色是糅合了武侠,奇幻,推理,悬疑,惊悚等多种要素,使得小说极具可读性,让人欲罢不能。在古印度传说中,亿万年前世界充满了贪婪、邪恶、情欲……灭世大神湿婆决定用额上天眼中的烈焰毁灭一切,再让一个洁净的世界重生。六界天主为了平息大神的愤怒,同时血祭,愿意用自己肉身的支离破碎和灵魂的永受折磨来抵消六界的罪孽。于是,他们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搭起了六支高耸入云的天祭柱,将自己的灵魂钉在上边,永远受风浪、雷鸟、海龙的吞噬撕扯。

《海之妖》在天涯社区连载以后被天涯推理、武侠、鬼话版联手强推,认为是继古龙后再次将武侠与推理结合的扛鼎之作,而又大力地加强了推理的专业性、严密性,被誉为中国的阿加沙·克里斯蒂和武侠背景的《达芬奇密码》。《曼荼罗》更是深得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风骨,加入宗教文化的高度关怀,呈现出神奇诡谲的风貌。被武侠资深评论家,韩云波教授称为新神话主义、大陆武侠奇幻界想象力的代表。甚至步非烟一度被评论界称为是中国的J。K。罗琳。《修罗道》被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枝羽教授评价为:简直是一部武侠版的《达·芬奇密码》,人性的《清明上河图》。读者中,步非烟以其作品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诡谲,笔风变化万端,极大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局限,开启武侠界中性主张的风气,得到了“百变天后”的美誉,人称新武侠宗师。

《海之妖》其实是后来步非烟武侠创作《华音流韶》系列第二卷的第一部分。《华音流韶》系列包括第一卷《紫诏天音》、《风月连城》和《彼岸天都》三部,第二卷《海之妖》、《曼荼罗》和《天剑伦》三部,以及第三卷《雪嫁衣》、《梵花坠影》两部。“这些少年们的光芒实在太过辉煌了。”步非烟在《紫诏天音》里赞叹。主角早已是那些背负天命,武功智计卓绝的少年,如华音阁的霸主卓王孙,一出场,便是在青山白瀑中临帖,他青衣落落,负手静止,昂首看着瀑布从天际飞落,一片浑成的静穆中,一道青霓突然透水光而出,卓王孙身形从容而起,“衣袂御风,腕底龙蛇游走,墨落水帘之上”。

步非烟描摹的是一场化境,带着少年的骄傲几许。少年江湖里,能够容忍的是礼数,不能够容忍的则是衰老与不完美。而《紫诏天音》对于步非烟的意义,正如她后来在博客中的回忆:“记录了我对这个武林最初的梦想,也记录了我正在逝去的青春。”《华音流韶》系列也因此被视为大陆新武侠的经典。

步非烟推出的第二个系列是《武林客栈》,分为《日曜卷》、《月阙卷》、《星涟卷》三部。从《卷舞天下》到《摘叶飞花》,都体现了步非烟的巧思灵慧。犹如还珠楼主养慧于巴山蜀水,步非烟亦得其慧心灵性于山水荒野之间。她追求的不是大漠风烟的雄犷,而是山重水复的曲折。更妙的是,她亦非常善于制造断了线头的悬念,使人悬望着客栈中的风云传奇。郭敖、李清愁、凌抱鹤……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人物跃然纸上。在这部小说中你会感觉到一个作者为你打造的情到极处的传奇!在《武林客栈》中奇诡悬疑成为作品的主调。小说一开篇,剑神郭敖、医神李清愁、捕神铁恨几乎同是接到财神帖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悬疑所在。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武林客栈,经过一番生死拼斗后,又陷入魔教这个大悬疑中,最终一切悬疑都在少林寺解开。可以说全篇就是郭敖、李清愁、铁恨三人不断遭遇悬疑不断破解悬疑的过程。同时,各种奇技异术不断出现,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又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著名北大教授孔庆东对这部作品极为推崇:文化底蕴扑面,文字功底娴熟,以神韵走工尺,玩小兽若大虫,有举轻若重之概,兼好整以暇之雅。凌波人不见,江上一云轻。若持此为业,鸿程岂可量哉!

此外步非烟还不断推出了讲述盛唐历史背景下的东方奇幻故事的《天舞纪》系列和《九阙梦华》系列。

由于学习过的各种文学理论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她不必去进行盲目的创作试验。因为她深知,用最简单的叙事方式才能使表述真实自然。从谈话中的出口成章和引经据典可以得知,步非烟是个受传统文学观念影响很深的人。然而她并不将自己的关注点拘泥于纯文学本身。对各类作品的接触,使她明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各自的游戏规则,因而不会走入误区。“写通俗文学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学院的承认,但文学史当真要提你一笔,一定是因为你在通俗文学中做得很好,而非靠纯文学有多近。若要反映现实和人性的深刻,不如直接写纯文学;若要写武侠,那就放开一点,承认自己就是在做通俗文学,不要太功利,尽情书写你的梦想就好。”这样或许是最本分的做法。

所以步非烟说自己在创作中并不会去炫耀学院式的高雅。然而有些东西是自然流露的,忍不住加进一些华丽和书卷气,就像那朵漆在角落的小花。多元化的“水晶宫殿”有人这样评价步非烟的小说:“神奇诡谲的世界,汪洋恣肆的文字。移步换景的情节,惊才绝艳的人物。”步非烟习惯把自己在小说中构造出来的华丽世界称为“水晶宫殿”——一个让读者沉醉歌哭的地方。

她坦言,自己并不擅长写复杂的爱情纠葛,但一般能够通过其他形式加以弥补。

时下,网络搜索引擎里的“步非烟”,几乎成为“逼金庸退位”之“革命者”的代名词,步非烟说,她在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颁奖仪式上提出的是,新武侠可以超越前代:武侠小说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不断的超越,而这种“超越”侧重于文学层面,指的是在创新基础上实现突破。至于一些媒体断章取义的转述,她不以为意,“毕竟,我们彼此清楚,在我和金庸先生之间存在的,只有崇敬前辈和提携后学。”至于被炒作出来的种种纠葛,步非烟说,全当类似《世说新语》记载的那种文人间的调侃好了。于是成名后的种种烦恼几乎在谈笑间灰飞烟灭。诚如步非烟的小说语言: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卿云。

浪漫奔放的想象力,在她天马行空的言说中一刻都不肯停歇。青春的汪洋恣肆,高远无拘,好似庄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境界。曾经,在“为国为民”的传统儒侠界定之外,步非烟大胆提出了“侠即逍遥”这一新一代侠义精神的宣言。我们在期待她更多更精彩的作品的同时,也希望她在现实生活里以洒脱的道家精神徜徉俗世,超然物外,成为一位真正逍遥的侠客、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