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47

第47章 天山,我攀爬的生命-吴湘君

运动着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山有生命并依大地向上攀登,山是运动的。山峰挺拔,任风吹雨打屹立于大地岿然不动,最终凝聚成一种精神和力量,而人则模仿山的样子学习攀爬,在艰辛中渐渐地衰老故去。这是生命的规律,也是我必须经历的生命过程。

童年时,家住在山的脚下,天山山脉尾部的东天山横亘在我家门口。山成了我情愫的终身纠结和归宿,成了我永恒不变的背景和靠山。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不用下地,不用出门,就能从坐北向南的居室窗户看到巨大的山峰傲立。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把映在窗户里的山想象成任意的图案,也可以任意编织与山有关的梦境。后来,我慢慢地从山的北边爬到了南边,把相伴我十五个春秋的关于山的记忆也捎带在身上,掖在怀里不肯丢弃。那些萦绕耳际的山风和落雪,还有天山山脉如母亲哺乳侧卧时美丽高贵的姿态,一直静守我的心底。

我没有考究过,古人为何给“天山”取这样一个很有气派的名字。但我想,这一定是在赞誉它的高耸和雄伟,在感叹它的磅礴大气与壮阔厚重,以及给人们心底留下的那种莫名的崇敬和力量吧。的确,天山很高大,高大得能触摸到蓝天,能摘下云衫穿在身上,高大得装不下我的眼帘。然而,如此高大的天山,也只有与其他生灵陪伴、搀扶和映衬,才更显其巍峨气势,才更能彰显生命存在的价值。天山上有雪有树有草,有峭壁、悬崖,是支撑和守护动物、植物等万千生命的神灵。西北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与南方迥异的气候环境。沿天山一带的气候是随地域分割和季节变迁而形成较大温差的。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山峰常年积雪不化,皑皑白雪是天山天然的银色头饰,四季戴着。尽管这些年,气候在逐渐变暖,雪线也在逐年上行,但每到冬日一场接着一场的落雪,却又给山里的积雪给予了量的补充。

天山山脉,由无数坡峰沟壑组成。春、夏、秋三季,向阳的坡面总长出绿茸茸的草丛,耐寒的针叶松和季节分明的落叶松、白桦树像卫士一样拔地而起,无论是独立山冈,还是丛林挺立,都像英姿飒爽的战士玉树临风,昂首挺胸。树木不论大小,草丛也不分种类,它们资源共享,在同一片蓝天和大地上和谐生长,茂盛繁荣。背对阳光的坡面,多是光秃秃的悬崖石壁,岩石无奈地裸露于大自然,凄凉中尽显沧桑和坚定。多数的沟谷总有流水,清澈游唱,顺势蜿蜒舒缓,像民曲歌谣,又似吟诗抒情。冬季的天山,是白雪的娘家,一场接一场,不厌其烦地光顾,让山林洋溢皑皑的银色流光。整个山脉被和谐的生命灵气包容成一个巨大实体,每一种气息都真实地存在于实体当中,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完美,那么让人轻易地去陶醉、去幻想。

季节的变迁一定会给天山涂抹上不同色彩,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但天山的高大和孤傲却一直是凝固在我心底不变的景致和情怀。

小时候,我每天仰望天山,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到能踏着父亲关于山的故事走进山里,去体会母亲对这座山的深情和期望,享受爬上山顶居高临下的威风和神奇;享受钻进树林,仰慕苍松翠柏高大挺拔的雄壮和自豪;享受蹚进小溪,用脚板拍打涓涓水流透心的冰凉和痛快;享受静卧草丛,幻想宁静逸远、置于天地之外的自然和超脱……

终于有一天,我真的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能随伯父、堂兄一起骑上自家的毛驴上山捡柴火的大姑娘了。那时候,我的心几乎是飞进山里的。其实,所谓大姑娘的我当时比十岁刚大出两个多月。说我是大姑娘,也是指我能帮助父母干一些体力活了。因为,在三口之家中,我一直是被父母当儿子养的。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大自然是最好的幼儿园,石子、树枝、草丛是最好的玩具,从小就对山坡、树林、土地有一种特殊情感,对爬山上树以及干农活这样与土地与谋生有关的事情,都有特殊兴趣,性格也随大自然放纵得有些泼辣、倔强,甚至叛逆。

第二年夏天,我决定不再享受伯父和堂哥的照顾,私下和七八个差不多大小的男女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团体,还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骑驴上山驮柴,准备家里做饭和取暖的柴火。我试着学堂哥的样子上树。起初是慢慢地、颤抖地、一步一步地踩着树枝向上攀爬,木柄小板斧别在母亲手工缝制的裤腰带上。当爬到自己不敢爬,或离树梢不远的高度再慢慢地向下走,砍一根脚向下踩一树枝,就这样边砍边从树上下来。后来,我胆子大了,爬树砍枝的速度也快了许多。这样的动作,一直延续到我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而诸如爬树一样攀缘的经历,我却时常重复,一刻也不敢停下。

多少年过去了,我无法淡漠关于天山的记忆,那是家在我童年的心肌上种下的一棵树,一棵让我学会攀登的树。无论我身居何处,游走多远,只要想起家就会想起天山,就会不自觉地回放攀山爬树的经历,随之映出许多往昔印迹和对山的怀念。

我坚信山是成长的,以攀登的方式向上爬行,最终以挺拔的姿态昂首阔步。

也许,我们并不能用视觉观察到山本身成长的痕迹,但依山而生的一切生灵却都在认真地成长着,变化着,繁衍着,而且共同组成了这个生命的整体。尽管,它们生命的周期不同,生命的形态不同,但个体间却是既独立又互相依靠的,这种生命的行为或运动,所形成的是一股盘根错节的、相互促进和推动的力量。这一力量的形成和凝聚,维护了这个生命整体的存在与和谐统一,奠定了自然界和谐永续发展的基础。

我敬重山的谦虚与坚持,感念山的宽厚与包容。大地之上,我从没有见过像山这样,能如此完整地把生命的个体形态与整体生存的力量相统一,如此和谐地把生命的个体意识和整体的生存意义相融合,甚至如此宽厚地包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和优劣,使其拥有共享共荣的存在意识!

如果说,是山启发和诱导了人类上进的意识,那么,人类应该向山学习什么?是不是应该学习山挺拔向上的精神实质,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支撑山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命法则,为实现人生目标而脚踏实地去奋斗、去攀登、去创造。然而,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似乎对于山的理解并不全面和彻底。人们只是盲目地追崇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的满足感和优越感,向往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威严和气势,期望像山一样享受高高在上、得天独厚的感觉和资源,被世人仰慕和供奉。由此,攀登被攀比取代了,人性在原本善良、真诚的性格之上,又衍生了投机钻营、攀龙附凤的性格。

也许,山能够让人们在不断攀缘和爬行的经历中,逐渐地学习解读个体发展与整体存在的关系和意义,感悟生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和促进才能持续、健康、长久地存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