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38

第38章 哈密走笔-张帆

走遍新疆,是我儿时的一个梦。哈密,这样的历史名城,我当然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一次出差的机会,让我得以流连于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并再次游走哈密,进一步加深了对哈密的了解和体验。

哈密城不是很大,但是它承载着历史的风霜,有淡淡的历史风尘。回王陵、盖斯墓、天山庙以及古城、古碑、岩画等在哈密遍布的历史遗迹、出土文物,真实地记述和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咽喉重镇的风貌。

一:哈密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哈密的一大特色便是瓜,哈密有“瓜乡”之美誉。淳朴厚道的哈密人在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培育出了举世闻名的哈密瓜,给人们带来了甜蜜。清乾隆年间,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称:“西域之果,蒲桃(葡萄)莫盛于吐鲁番,瓜莫盛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种,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它形态各异,风味独特,味道十分甜美。这种瓜分早熟和晚熟两种。早熟的瓜在夏季,晚熟的瓜则在秋季。秋季成熟的瓜质优而耐存放,甚至存放到来年的春天,依然光鲜如新。所以在哈密,“围着火炉吃甜瓜”,吃瓜论道,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哈密瓜以地为名,享誉全国。不仅本地,就连吐鲁番、鄯善等其他地方所产的甜瓜也争叫哈密瓜,甚至连甘肃金塔寺一带所产的甜瓜也叫哈密瓜了。

二:哈密的柳树

哈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闻名遐迩。哈密有着“新疆的缩影”之称,融沙漠、绿洲、雪山、松林和草原等南北疆风光于一体,自然景观代表了新疆特色。

从飞机上往下看哈密大地,映入眼帘的是漫漫无际的黄沙,不知何处是尽头。蓦然,一大片绿色闯入视野,这就是哈密绿洲,一块镶嵌在沙漠之中的绿宝石。行走在哈密城,心情总被绿色所包围。哈密城的绿色不是点缀,而是底色,相反,一座座建筑倒成了绿树丛中的点睛之笔。这绿色给人一种闲适的宁静和愉悦,这绿色也感染着人们的心情,让阴霾的心境骤然明朗起来。这充满着生机的绿色,渗入了哈密的灵魂。

我到哈密的季节正是盛夏,徜徉在哈密的西河坝,发现这里是一个乘凉的好去处,岸边有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的黑柳,据说是清代名将左宗棠西征平叛时,带领兵民种下的,被后人称为“左公柳”。曾几何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赤地如剥、沙尘弥空,是对西域大地的写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左公广插柳树,深得民心,为后辈人作出了可贵的典范。

漫步在哈密的柳荫中,凉爽惬意,而一进入阳光下,马上又感到热浪滚滚而来。这里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有很大不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直立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它由一棵柔弱的柳树,长成了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哈密的这些柳树,不仅成为收复新疆失地的历史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获得新生。

三:沉浸在古老烟尘中的哈密老城

历史上的哈密城,是万顷戈壁中的一座孤岛。哈密城由老城、回城与新城组成。老城,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据说,老城是唐城遗址,曾号称“天山第一城”。在这里,人们随意漫步,仔细品味,寻找那尘封历史的背影。

当年的老城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房舍随便修建,以至于羊肠小道处处不通却处处又通,犹如迷宫一般,初入者不辨东西南北,若是没有当地人引导,也许会在里面转向,很难看个完整。老城墙由于多次被拆毁,已经不复存在,很是可惜。老城区中,比较有名的历史遗址是左公祠、大营门、龙王庙等。在一些市场内,可以看到油酥馍、扒羊肉、回族粉汤、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馕、烤包子、凉皮、黄面、奶茶等西域风味传统食品,香气四溢,恍惚间,又回到百年前的老店古集。哈密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现收藏有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石器、青铜器、陶器、木器、铁器、毛布、清代服饰和干尸等文物。哈密博物馆馆内的现代化设施在地市级博物馆中是不多见的,在新疆地州级博物馆中也属一流水平。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精神的凝聚点,是城市文化的名片。看过一个博物馆,就等于和这个城市结了缘,你就对这个城市的灵魂有了初始的触摸,你也才有机会真正走进这座城市,聆听这个城市的心跳。所以,到了哈密城,一定要去哈密博物馆,走进这个先民们数千年创造的精神宝库。

如果你来过哈密,你会惊讶地发现无论你走到哪里,你总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哈密瓜田和葡萄架,它们像哈密的阳光一样如影相随;如果你来过哈密,你会看见马路的两边、葡萄丛的四周都被柳树所包围,它们是称职的哨兵,不眠不倦;如果你来过哈密,你会觉得这儿的鸟都比你幸福,它们有一整年的瓜果可以吃……

如果你没有来过哈密,那你还在犹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