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37

第37章 梦绕鸣沙山-骆春明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许许多多神奇美妙的故事让我开心。在记忆中,“沙山藏营”的故事最吸引我,因为那是来自家乡的传说。

在家乡巴里坤东山下的草原上,坐落着一片沙山,沙山下压着唐朝征西大元帅樊梨花的四十八座军营上万兵马。唐朝国力强大,为平定西域各国,唐王曾下旨樊梨花率兵西征,这就是历史上的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樊梨花率兵出关,英勇善战,一路夺关斩将,历经艰险很快平定了西域各国,班师回京。一日路经蒲类国(今巴里坤)驻扎歇息。谁知上天有意,要让西征兵马常驻边关,以保西域长治久安,便在当夜午时刮起一阵狂风,卷来铺天盖地的黄沙,将樊元帅的兵马深埋沙山之下。不知多少年后,一日有两个商人迷路行至沙山下,依山而歇。睡至夜半,忽听鼓号声起,杀声震天,忙立身看,只见一女将军巍立点将台上,号令三军,帅旗上写着一个“樊”字。两人惊讶不已,此时走来两个将领,说樊元帅正在操练兵马,天机不可泄露,你二人快快离开。商人连忙叩头道:我俩来自陕西,盘缠已尽,饥疲不堪,在此歇息。将领一听从老家而来,甚是高兴,取过商人的褡裢各装沙子半袋,打发他们速速离去。

商人惊醒已是天明,依旧是沙山静卧,风平浪静,一看褡裢里真有两半袋沙子,又奇又恼,倒了沙子,照将领所指,向西赶到了县城。二人来到一家饭馆要了饭菜却没钱可付,店家不答应,拿过褡裢一倒,却倒出一些金沙来,商人顿时后悔不已。

“沙山藏营”的奥秘在我的心中久久徘徊,我常在梦中来到沙山子看个究竟。让沙子变成金子我不敢奢望,但沙山子下面藏有兵马的事我倒想弄个明白。那年回乡接受再教育,生产队派我与大伙到东山拉柴,听说要路经沙山子,我高兴坏了,还特意向母亲要了一个小布袋。去时赶程,经过沙山子时没歇息,我坐在牛车上细细观望我梦中的沙山子。有好几座高高低低的沙山连在一起,高的足有几百米,一坡陡峭、一坡平缓。上面没有一根草,没一件杂物,没一个痕迹,静静地、纯洁地卧在草原上,泛着青白色的光,好像镶嵌在绿色草原上的一块无瑕青白玉。一泓清泉绕山缓缓而行,好像日夜清洗着这块宝玉。

两天后拉柴返回,我们就住在沙山下,搭起锅,就用沙山泉水做饭。我们几个小年轻迫不及待地冲向沙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沙山子却不容易上,一脚下去深深陷进沙子里,拔出一只脚,另一只脚又陷下去,没爬多高我们一个个便气喘吁吁,一串串深深的脚窝子很快便被流动的细沙埋平,不留半点痕迹。那沙子细密干净而又松绵,衣裤上的沙粒一抖即去,一粒不留,无半点尘土。我们索性脱去鞋袜,光脚爬行,一股凉气透过脚心直传脑门,极为清爽。爬上沙山之巅,微风习习,秋高气爽。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雪山皑皑,青松墨绿。绿如地毯的草原上,奔驰的马群,悠闲的牛羊,弯曲的河流尽收眼底。大小高低不平的沙山沙浪翻腾,连绵五六公里,与西边蒲类海遥遥相望。我的心豁然开朗,被大自然的美景激动得大喊大叫,狂奔不止,一不小心从陡坡上翻滚下来,沙子连同滚动的身子急速而下。我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沉闷的声响,它发自沙山之腹、之底,雄浑而又深远,似远处飞机的轰鸣,又似深山处的闷雷。当我停止了滚动,轰响声随之而停。我突然领悟到:这不就是母亲所讲的樊元帅操练兵马的声音吗?我没有忘记带回一小布袋沙子。但回到家时布袋被柴戳了一个洞,沙子全没了。母亲说:沙山子的沙是拿不回来的,除非有仙人赐赠。

再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巴里坤八大景之一的“沙山藏营”的鸣沙山,据说是我国四大鸣沙山之首,真不简单。清代诗人萧雄在《西域杂述诗》中留下了《沙山怀古》的诗句:

雾里辕门似有痕,

浪传四十八营屯。

可怜一夜风沙恶,

埋没英雄在覆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