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8085700000012

第12章 奇特的命运

人类行为的后果常常很难逆料,善意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恶意不一定造成坏的结果。这使人生显得有点荒谬,也使人生增加了其复杂性。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醒世恒言》第十四卷)中周胜仙的命运便说明了这一点。在她奇特的一生中,遭到过各种善意与恶意的对待,但是结果却并不像一般认为的那样;善意使她获得幸福,恶意使她遭到不幸。毋宁说情况正好相反。

周胜仙与范二郞相爱,却受到家里的阻挠,她一气而亡。二流子朱真盗取了周胜仙棺材中的财物,并连带奸污了周胜仙的尸体。却不料周胜仙原来只是一时气绝,并不曾真正死去,朱真的奸尸使她“得了阳和之气,一灵儿又醒将转来”。她答应与朱真秘密同居,朱真才将她救了出去。有一天邻居失火,周胜仙乘机逃跑,找到了范二郞,要求他帮助自己。可是范二郞却误认为遇到了鬼魂,恐惧之余将周胜仙重又打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奇特的结果与愿望的舛错:周胜仙父母疼爱女儿的善意,却逼得周胜仙气绝身亡;盗墓贼朱真的奸尸恶行,却使得周胜仙得以复活;而一心投奔旧日情人的周胜仙,却又最终死在和她相爱的人手里。这个故事的结局也显示出同样的颠倒:救活了周胜仙的朱真,因为盗墓罪而被判斩首;打死了周胜仙的范二郞,却因为被认为是“打鬼”而无罪开释。

这个故事也许因其过于奇特而受人注意,因此在《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等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到内容相似的翻版(当然孰先孰后很难说)。在法国汉学家莫朗编译的英文本《中国爱情故事集》(Chinese Love Tales)中,这个故事被取名为《奇特的命运》(A Strange Destiny),这多少反映了西方人对这个故事所带有的奇特性的感觉。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如此荒诞,不禁使我们想起了罗布-格里耶的《橡皮》。无论是在内容的荒诞性抑是在主题的沉重性上,这篇古老的中国小说与那篇法国新小说之间,都存在着若干相似之处。

《橡皮》也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侦探瓦拉斯受内政部长之命,调查政治经济学家杜邦被谋杀一案。他判断刺客为窃取文件,还将再度光顾杜邦的书房,于是当晚他就埋伏在杜邦的书房里等待刺客。半夜里果然有人持枪而入,瓦拉斯将他一枪击毙。可是走过去一看,死都却是杜邦本人。原来杜邦其实并没有被刺客杀死,内政部长为了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向外界隐瞒了这一真相,也包括瓦拉斯在内。杜邦不放心自己家里的文件,于是那天晚上又回去取,结果反而死在前来捉拿刺客的侦探手里。那个刺客知道自己当时并没有杀死杜邦,所谓杜邦被杀死的消息一定是伪造的,于是将这个情况向上司作了坦白,然而却遭到了上司的一顿训斥,并被视为精神错乱。后来他看到了杜邦的尸体,不由得佩服上司真是英明,今后一定要好好服从。

这也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所有的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可是行动的结果却恰与自己的愿望相反:内政部长想要保护杜邦,结果反而害了他;瓦拉斯前来捉拿刺客,结果却杀了被刺的人;刺客的上司作了错误的判断,结果却为“事实”所肯定;刺客作了正确的判断,结果却为“事实”所否定。

《橡皮》的故事中蕴含着作者这样一种对于人生的看法,即人们的努力往往会获得意料不到的后果,人生因此而处于无可理喻的荒谬之中。类似的看法,我们感到似乎也隐含在《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之中。一个无辜的女子,完全因了别人无意间的行为,忽而荒诞地活着,忽而又荒诞地死去。这个故事中所显示的人生,宛如不可捉摸的命运之神的玩物。

更进一步地说,这个故事似乎也提示了小说家对于人自身的一种可怕的怀疑:我们所谓的愿望与意志,当它们付诸实行的时候,到底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我们所谓的善意的动机,难道就不会意外地引起损害他人的后果?我们所谓的恶意的动机,是否也可能会意外地造成成全别人的后果?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所谓的愿望与意志,也就成了一种非常靠不住的东西了;而我们对于自己的愿望与意志的自信,也就成了一种很容易崩溃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