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年底,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的银杏树叶黄得让人心醉,金黄的银杏叶挂在树梢,铺满地面,夕阳映照,恰似一幅绚丽秋景图。人们在树下、林间小道拍照留念,喜气洋洋,好像过节一样。
博士毕业的王秉中已经留校工作。那天,他正坐在办公桌前看书,一位老师匆匆忙忙走进来,说:“王秉中,林院士让你去他的办公室,马上!”王秉中不敢耽搁,站起来就跑,林老师的时间很宝贵。
来到办公室,林为干放下手中的笔,从书堆中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说:“请坐。”等王秉中坐下来,他接着说,“准备一下,出去看一看,好好学习。”王秉中忽然醒悟过来:林老师已经帮他安排好出国留学的事情了。
临出国之时,林为干又找到王秉中,关切地问:“置装费拿到了没有?买了什么衣服?还有什么问题?外汇够了吗?”
那时候出国,每个人都有一笔费用专门用来买衣服。林为干平时很节俭,衣服破了又补也舍不得扔,但是在出国之前,他都将置装费好好地利用,买一两套好一些的衣服。“咱们走出去,就代表着中国,学术上不能输给外国人,形象上也不能输给外国人。”林为干说。
林为干仔细地检查了王秉中的行李,还手把手地教他打领带,叮嘱他注意西方的礼仪,要认真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老师殷切的目光中,王秉中踏上了飞往异国的飞机,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信号传输实验室做博士后、访问学者。
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逐渐复苏。到国外、到西方去看看,热切的求知欲使得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
此时,林为干广泛利用自己在国际微波电磁学界的影响力,将自己周围很多学生推荐到国外学习和工作。他还对很多辗转求到自己门下希望能出国的青年学者给予无私的指点和帮助。而就在当时,很多科研单位对青年学者出国学习仍抱着舍不得放人的态度,有人提出异议:林老师,咱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博士生都出去了,要是他们不回来,那我们的人才不都流失了吗?
林为干却摇摇头:搞科学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出国留学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提高科研水平,应该出去看一看。他坚定地认为,更多青年人走出国门对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肯定有好处;真正的学者肯定会回国效力,即使短时间之内不能回来,他们也将在世界范围内帮助提高中国科研的水平、声誉和实力。
王秉中回忆起那时的事情,还不由得莞尔一笑说:关于出国留学,作为林院士的学生,我们从来就不着急,陌生人他都帮,何况我们?我们不开口,但是只要有机会,林老师一定会安排的。
那些年,林为干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关系,将学生送出去留学,不管是谁,只要有机会有条件,他都帮忙联系国外的高校。更有甚者,那些不是他的学生而又想出国的人找到他,他也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写信,打电话,忙得不亦乐乎。他平时将自己的存款兑换了不少外汇,如果谁需要不管是他的学生还是同事,只要开口跟他借,他都慷慨地满足要求,绝对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多年以后,事实证明了林为干的远见,经过在国外的刻苦学习,很多中国留学生不但拓宽了视野,而且站在了学科的前沿。随着国内对科学事业的重视,很多学者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在最需要的时候选择报效祖国。林为干的学生中,祝宁华、黄卡玛、王秉中、任伟等优秀学子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高校工作,迅速地成长为科研骨干,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学生的心中,林为干院士令人敬仰和钦佩的不止是他的学术水平、他的学术眼光,还有他时时处处关心青年学子前途的一片胸襟。
来校读研之前,吴正德在山区的一个研究所工作,他和爱人分居两地,各带一个孩子。1981年嘉陵江流域发洪水,他家正好是灾区。硕士研究生刚刚毕业的他,本打算继续深造,但是家里的情况却让他犯难。再三权衡,他决定放弃深造。不久后,林院士知道了这个情况。在二系楼的楼梯上,林为干拦住了吴正德,对他说:“你不继续读下去,会后悔一辈子的。希望你回去能够好好考虑。”最终,吴正德写信给爱人说明了情况,并参加了博士生入学考试。在那年的考试中,吴正德以全校数学第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依然在林为干的门下求学。
但是,入学报到期限过去了三个月,林为干却始终没有看见吴正德。于是,林先生到处托人打听情况。原来,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吴正德心里放不下家庭,还是想放弃学业。得知情况之后,林院士便把吴正德夫妇请到家里,详细询问情况。长谈之后,他向吴正德承诺,“如果你第二天到学校报到,我一定尽力解决你爱人的工作问题”。不久之后,经林为干多方努力,吴正德的爱人进入了成都一个工厂工作,吴正德也得以重返校园,继续深造。
周晓军回忆说:林老师胸襟广阔,在一些小事上绝对不会让你难堪。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曾经从林院士那里借到了一本珍贵的参考书,但在学习中不小心弄脏了,当她非常内疚不安地还书时,林院士看了看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不是你弄脏的,是我自己弄脏的。
林为干这种关爱和体谅学生的精神也在他的弟子们身上传承下去了。因为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差了两分,一位姓董的同学因此没有获得入学资格。董同学就到吴正德的办公室找到他,表达了想在吴正德门下求学的愿望。爱才心切,吴正德破格录取了他,后来,还为家境贫困的董同学找了一份工作,帮助他完成学业。这样的事例在林为干弟子们的身上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