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九一三”事件为“文化大革命”严冬注入了新鲜的暖流,借“批林整风”之机,周恩来总理顶住各方压力,对全国各行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为知识分子落实相关政策,也使教育领域的混乱现状得到很大的改观,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等工作也渐渐走上正轨。
这一切都让林为干又看到了希望。然而,虽然回到学校,由于“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对满怀信心的林为干来说,科研和教育依然是奢望,在学校里依然只有“靠边站”的份,还要继续接受断断续续的审查和劳动改造。不过这次不是到偏僻的农村改造,而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长处”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林为干被安排到北京768厂(现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继续劳动改造。1973年3月,林为干再一次被迫离开心爱的成电校园,他与薛良金和刘仁厚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北京学院路5号(768厂所在地),师徒三人各负使命,林为干被组织安排下厂劳动,刘仁厚负责照顾林为干的生活,而薛良金则主要负责教改调研。
建立于1958年的北京768厂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微波测量仪器专业大型军工骨干企业,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及重点工程配套仪器的研制和生产。而微波技术正是林为干的专长所在。对于这样一位被安排来厂劳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768厂的领导表现出意料之外的欢迎和尊重,完全没有把他当做是来厂劳动改造的对象,而是把这样一位微波专家当“宝贝”看待,他们认为把林为干放到车间劳动“太浪费了”。于是他们安排林为干为技术人员主讲微波网络技术,提高工厂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
因768厂没有足够大的教室,就借用了北京航空学院的阶梯教室,傍晚时分,768厂的技术人员陆续来到一墙之隔的北京航空学院阶梯教室,精瘦的林为干已经在讲台上开始写板书了,只听见粉笔在黑板上吱吱作响。今天他要讲授的是波导中小孔耦合理论及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技术员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全神贯注地听着林为干的讲解。又可以从事心爱的教学,林为干精神振奋,全心投入,反响热烈。林为干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非常好,吸引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附近高校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林为干仿佛感觉是站在熟悉的成电讲台上,他是多么的怀念成电啊,牵挂着那里的一草一木。
从1959~1979年,林为干还先后为上海邮电1所、南京 14 所等科研单位、工厂的科技人员和高校的教师系统地讲授了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和电磁场理论等课程,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下放科研到工厂的经历并没有给林为干蒙上劳动改造的阴影,反而他像游鱼入水,得心应手,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科研原则找到了机遇。他认为理论总归是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这种思想在其专著《微波理论与技术》展露无遗,“介绍理论的方法不只是为了更好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生产、科研和教学中去,尤其是用到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去,减少试制、实验的盲目性和工作量,进而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位于北京展览馆西侧的莫斯科餐厅当时红极一时,北京人喜欢亲切地称它“老莫”。典型的俄式宫殿型建筑,高大气派,富丽堂皇,高高的穹顶、精美的吊灯、华丽的雕花柱子,弥漫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发工资的时候,林为干就带着刘仁厚、薛良金去享受一番,忙里偷闲。手头紧的时候就去广州茶馆,吃熟悉的广州菜。当然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更多的时候,他们吃的是职工食堂,住的是工人宿舍。淡泊名利的林为干对此毫不在意,可以上课、可以看书就是他的最大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