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对自身组织负责,就是在组织为达到自身目标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分工都是围绕这一中心任务而分别起作用的。但是,公共关系在其中起作用的角度与组织内部的一般分工有别,它的特点是立足组织内部而又跨出组织,是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问题、做工作的。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对组织基本任务完成的关切。组织由于其性质不同(如企业性单位与事业性单位的区别)各有各的基本任务,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力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的一项职能工作,其目标首先当然应该关切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维护或塑造它的社会形象尽力尽心,对一切与之相关的事实或信息认真处理。例如,作为一个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它应关切如何收集公众对本组织产品、服务的看法,关切如何有效地将本组织的产品情况、服务措施、生产规划等信息适时地传播给公众。能够对这一系列问题关切,并关切如何付诸具体的传播行动,这无疑是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的具体表现之一。
2.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社会效益问题的关切。除了对本组织的基本任务关切之外,公共关系也应对本组织行为引起的社会效益问题表示关切。因为组织的经济效益只是其行为结果的一个方面,而社会效益正是它的另一方面(任何组织概莫能外)。例如,某农药厂产品销路顺畅,经济效益可观,该厂的公共关系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值得称道。但是他们忽略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当地居民的抗议,三番五次与该厂交涉,以至影响了该厂生产的正常进行。该厂公共关系部门显然轻视了环保对企业形象的重要,以致造成了对本组织的失责。假如他们能适时地关切这一问题,将有关信息上报厂主管部门,一方面由厂方采取防治措施,另一方面对公众做出必要的解释和道歉,那就两全其美了。同样,对正面的社会效益也应关注,并及时收集信息,以供管理高层和有关职能部门部署今后工作参考。
3.对与组织利益无关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关切。这类社会公益活动常常指与公众生活有关的一些活动或设施,比如修建风雨亭、援建希望小学、赞助文体活动等等,与组织的基本利益没有明显关系,对组织的经济效益也无直接影响,故比较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如能对此类社会公益活动也照样热情关切,那对优化公众舆论、扩大组织影响、树立组织形象是大有裨益的。虽然这方面的作用表现得未必那么直接、明显、具体、迅速,但它所蕴含的潜在效能却非常可观,值得公关职业人员重视。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如能适宜地主办或开展一些受人欢迎的公益活动,那对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很有作用的。比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出资主办一年一度的“丰田杯”足球赛,其社会效益引人注目。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各在不同的层面、视角论述了公共关系对组织担负的责任,它们相互关联,各有侧重,只有将这三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才能说落到实处了。
与对组织负责的道理一样,公共关系对公众负责行使的也不单纯是一般事务性职责,而是一个社会成员对另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具体说来,对公众负责并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卖与买、服务与被服务之类的交易,而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对公众负责大凡应体现对两种不公众问题的关切,一是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公众问题的关切;二是对与组织行为无关的公众问题的关切。
所谓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公众问题,就是说这类问题的出现与组织的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例如,某饭店出售变质酒菜给顾客,结果导致顾客食物中毒,酿成重大事故。这一恶性事故的发生当然与该饭店经营者对公众没有认真负责有关,尽管原因可以多种多样,如员工失责,也可能进货关口未能把严,也可能纯粹是做了坑人的事,但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一种失责行为。这家饭店须受罚几乎是肯定的,大则经理或业主被绳之以法,小则声名狼藉,结果都会影响到自身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组织的公关人员无论是从职业道德来说,还是从树立组织形象的目标来看,都必须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公众问题予以关切,丝毫马虎不得。
所谓与组织行为无关的公众问题,是指社会公众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与本组织行为无关,甚至可以越出国界。说距离近的,如某社区的道路、桥梁,或缺乏维护,或年久失修,而社区自身可能缺乏资金无可奈何。说距离远的,如2005年1月印度洋海啸引发的特大灾难。那些“问题”都不是组织行为引起的。但是,作为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如能主动关切这些问题,并在自己的经济能力或技术力量范围内全力相助,献上爱心,那么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对自身形象的优化是十分有利的。
总而言之,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一方面要协助本组织完成自身既定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主动帮助社会公众创造一个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说两头都尽了责。
第三节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个合格的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是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的原则,第二是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的原则;第三是必须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的原则。实事求是这条大原则,是公共关系的一棵常青的生命树。
一、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
任何组织总是与公众及整体环境处于不断地互动之中,双方总存在着平衡或不太平衡、协调或不太协调的关系。公共关系的任务无非是变不平衡为比较平衡一些,变不协调为比较协调一些。一个基本常识是,总是先有不平衡、不协调的事实,而后才有变不平衡为平衡、变不协调为协调的公共关系。用哲学语言来说,事实是第一性的,公共关系是第二性的,即先有第一性的事实,后有第二性的公共关系。如果把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了,那么公共关系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就变成了公共关系人员可以任意勾画的水中月、梦中花了,尽管华美无比,但只是虚晃一时,不可靠、不能用的。
公共关系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尽管公共关系十分讲究传播艺术、沟通技巧,但它的开展只能以事实为基础,只能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以对事实的掌握为基本条件。一个富有经验的公共关系职业人员首先考虑的不是交流、沟通、劝说的艺术和技巧,而是对事实的及时占有和准确把握。他或她必定通过各种办法收集关于公众情况的事实,掌握关于组织与社会整体环境互动情况的事实,对各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种种事实可以做到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只有到了对事实有如此把握的时候,她或他才能开始思考传播艺术和沟通技巧了。
事实常常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叫人找不到头绪、摸不到要领。
这时就要求公共关系人员仍然不忘事实的重要,同时需要做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筛选工作。例如某铁路分局在获知旅客对其所属几列客车有意见,但不知到底是什么意见。他们通过信息汇总后,就将公众意见归纳到三条,一是经常晚点,二是不讲卫生,三是开水供应不够。之后,他们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便针对性地在报纸上作个公开检查,同时召开旅客代表座谈会,并及时地加强了车上服务工作,做到勤打扫、勤送开水。如此一来,他们在旅客中的形象重新得到了改善,许多旅客反而交口称赞这几列客车了。
再比如,某一化工厂在某一社区,因其生产导致了当地水质污染,从而引起当地居民不满,并强烈要求其拆迁。面对这一局面,该化工厂为维护其生存发展,立即成立一个专门工作班子来处理此事,他们首先从组织自身开始了解事实真相,然后一方面向群众作解释、道不是,以平其怨气;另一方面听取群众意见,从公众那头弄清客观要求是什么,再尽力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这一工厂就是这样在对事实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开展了公共关系工作,获得了良好公关效果。
二、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
由于事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公共关系人员要掌握事实就不言而喻了。但对事实如何来掌握呢?我们认为,既要全面,又要深入。对事实的把握只有做到了全面和深入,公共关系的活动才能得到全面、深入的开展。在这里,全面、深入掌握事实无非有“全面”和“深入”这两层意思。
1.所谓全面地掌握事实,指的是对事实掌握的宽广度。比如说,某厂家不久前向市场推出了一种家电新产品——洗碗机,但一段时间过去后,此产品销路却不怎么好,完全出乎该厂对市场预测之外。原因究竟在哪儿呢?厂方将这一探寻任务交给了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为找出这一原因,他们开始了调查,但这种调查不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也不能只限于单方面的调查。具体说,调查不仅要在本地进行,也应在该厂产品已打入的外地展开;不但要调查有关商店的反映,也应重视对消费者的调查。而且对消费者的调查也应有宽广的覆盖面,其中要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及其他阶层的用户。另外,调查问题也应较宽、较广,具体包括调查市场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价格、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的意见。不难想象,该厂公共关系部门能如此全面地进行调查、掌握事实,那他们应该不难找到产品滞销原因的。
2.所谓深入地掌握事实,指的是对事实掌握的充分度。这实际上也就是指对某件事本身各阶段、各层面的情况有深入了解。例如,某地区商业部门一直是某酒厂的订货大户,但近几年来订货量连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一年比一年大。这一情况当然引起了酒厂的重视,他们就委派厂公共关系部门去了解情况,以求双方调整关系,更好合作。
然而,要真正了解到这一情况背后的真相,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查能办到的。因为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改革深入,客户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标准常有变化,更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地酒厂所产酒类的品种、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加上同行酒厂的竞争(除质量外,还有包装、价格、破损补贴优惠方面的竞争),还可能该酒厂在接待礼仪上的不周,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导致了该商业部门对该酒厂订货量的连年滑坡。毫无疑问,如果酒厂公共关系部门不深入、充分地调查到上述一系列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在今后工作中进行调整,要扭转形象、改变局面是很难的。
要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调查、了解有关事实时,必须杜绝主观随意性,力求客观公正,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面上把握好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