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共关系学
8051900000023

第23章 公共关系的类型(1)

公共关系的类型,按照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身份、工作对象、功能体现进行划分,可分为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对象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三大类。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分类考察,有助于我们从公共关系的主体即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和公共关系的过程即信息传播三种角度把握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采取合适的传播策略和方法。

第一节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

在公共关系一系列活动中,真正扮演主角、起主导作用的是各个具体组织或部门,而公众则是其工作活动的客体或对象。由于主体或部门间各有差异,他们各自的公共关系工作内容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为此,我们有必要按主体身份的不同,对几种不同的、较有代表性的类型的公共关系分别加以阐述,并对其公共关系工作实施的特色进行分析。

一、企业公共关系

所谓企业公共关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企业是当今世界公共关系实务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部门,企业公共关系也是当今公共关系研究成果最多的类型。中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实践,最早也是从企业起步的,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公共关系仍将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和实践发展最快的一种类型。

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利于组织获得与公众一致的共同利益。这一点是所有部门公共关系的共性,与一般公共关系并无二致。但企业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则又有其自身特点,企业一般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它们的公共关系活动的。

1.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运行实质上是管理者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关系工作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一个职能分工部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首先就是要在信息的流动或运动中,将所要传达的形象信息(含产品形象、企业自身形象)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传递出去,并对所有涉及企业形象问题的信息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广结人缘。企业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形象,还要有一个尽可能广泛的横向联系网,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树立形象好比是确立一个中心,广结人缘则是将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这个中心上来。广结人缘既是树立形象的基础,又能使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广泛的横向联系网辐射出去。

3.开拓市场。企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维护和开拓市场。

因此,企业在致力于开发产品的同时,需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营销和策划。这主要包括市场教育、二次(售后)服务、消费咨询、社会培训等公共关系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操作,它的公共关系部门应在整合协调的原则下做好自己分内的信息沟通和传播工作,未必直接参与产品销售。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主要是争取和吸引稳定的消费公众和保证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二、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

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就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严格地说,商业与服务业两者有区别,前者是向消费市场提供物质商品,后者以提供劳力或技艺服务来满足顾客需要。但两者又有共性,往往都是以工作人员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来开展活动的,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于自身特点,商业服务业有以下三项公共关系任务。

1.帮助管理层和员工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原则。具体地说,商业服务业的公共关系部门首先要使每一工作人员都明白:自己所在组织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要才能取得,而这种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日常的面对面服务经营水平;其次是提醒各职能管理部门千方百计地扩大货源,增加花色品种,保证商品采购的质量,提供种种便利措施(如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包教包会、包退包换等),以吸引顾客不断光顾。

2.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宣传攻势。商业服务业的工作围绕直接满足社会消费公众的各种需求为中心而展开的,但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如季节转换、节假日、旅游淡旺季、地区性的社会活动等),故如何利用各种时机来及时开展宣传攻势就构成了商业服务业这一类公共关系的又一重要内容。纵观各类消费市场,商业服务业部门还总把推出新项目、新的促销计划作为重点来宣传。这说明抓住时机开展宣传在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中是一项重要活动。

3.捕捉市场信息,率先占领市场。此处所说的市场,既可泛指社会消费公众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质量、消费后备力的总和,又可指某个特定行业在某个特定地区的特定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由于商业服务业的生存发展与社会公众的消费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捕捉任何一种足以引起市场变化的公众消费倾向变化的信息就成为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的又一个工作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方面的工作效果较易体现,但也最难挖掘,它需要长期实践的积累与科学系统的分析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三、金融业公共关系

金融业公共关系就是以金融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金融业,即经营货币资金融通的行业,具体包括与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业务有关的银行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等。鉴于银行最具代表性,我们就以银行为例来作些讨论。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我国实行单一银行制度,银行业由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情况有了许多变化,例如,四大专业银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所发展,从事存贷业务的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艰难地保持自己的业务,但到目前为止,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仍然占据着垄断地位,其市场份额仍然占绝大部分。此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结算业务、外汇业务等方面也占有垄断优势。

金融业的这种垄断优势,为它带来了比其他社会行业更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金融业公共关系的立足点就应更高,它不仅应在吸储社会游资、发放社会贷款、参与社会投资等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还应将参与诚信社会建设、塑造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赢得广泛的社会信任作为其工作的重点与目标。

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中国加入WTO之后,大批境外银行也纷纷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国内银行之间和国内银行与国际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将更趋激烈。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也势必促进中国金融业制定高屋建瓴的公共关系策略、开展国际一流水平的公共关系活动。

有鉴于此,金融业公共关系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公布一切允许公开的金融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有汇率、利率、有关金融政策、法规等。

2.尊重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方面值得做的工作有很多,但主要有为客户做好参谋,提供好的投资及贷款方式,为客户理好财、用好财,并尽可能简化有关手续。

3.做好金融宣传工作。可利用橱窗、自控媒介、手册之类,及时而有效地宣传有关新的服务项目、使用方法、申办手续等。

4.切实执行金融法规,保护人民财产。如不能搞违规的人情贷款、领导贷款,堵住骗贷、骗汇及任何形式的金融犯罪,严防人民财产流失。

四、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以广大内外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类型。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塑造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政府公关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构成要素的性质特殊。公关主体具有层次性、权威性和唯一性,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关客体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相对性,可分为外部公众、内部公众和辖区公众。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播工具,政府与辖区公众之间具有上级与下级的严密组织关系,因此,政府公关的传播条件具有主动灵活、覆盖宽广等综合优势。

2.公关的目标任务特殊。政府公关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美誉度。我国政府公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广泛周到的社会服务满足公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期待和精神需求,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政府的职能是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事务进行指导、管理、协调、监督、保卫、服务。由于权力在实行过程中对当事人必然带有权威性、不可更移性、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在政府公共关系中如何体现“公众利益第一”的观念就成为首要目标。这方面的具体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1)认真倾听公众呼声。其目的是借以了解公众对政府的印象、评价和期望,并以此作为施政参考。(2)为公众办实事、谋实利。这主要是指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益,真正造福于人民、社会。(3)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一方面扩大对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4)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联系渠道。如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设立“市长信箱”和“专线电话”、“首长接待日”等联系形式,以尽可能地加强与公众联系,树立良好形象。

在后信息社会,信息“爆炸性激增”已经成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公众必须关注的现象,这就使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地担负起信息总汇的角色。如何有效地收集、处理、存储、传播信息就成为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目标。这方面的具体工作有以下两方面:(1)主动地、有计划地收集信息。这包括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国情民意社会调查,充分掌握各种最新资料;设立专门调查统计机构,使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做到部门化、专业化、定期化、科学定量化。(2)及时地公开传播信息。

指的是尽快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报刊、电台、电视、网络、公告等)和渠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人民代表咨询或座谈会等)向社会各界公众公开发布,并不断向新闻媒介提供社会公众舆论关注的材料。

政府工作人员由于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他们的素质、效率、作风都会直接关系到政事的成败,也直接代表着政府形象。因此,把政府工作人员的有关情况公开化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又一个任务。其具体内容包括:定期公布政府工作人员的政绩,对其中升迁罢黜者要向社会公众交代理由,干部的述职报告应由社会公众代表签署意见;政府工作人员所享有的经济待遇、福利标准以及家庭情况除涉及法律规定的隐私范围外,都应让社会各界知晓,其个人情况的“透明度”应高于社会一般公众;尽可能向社会公众介绍担任要职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背景情况(如家庭籍贯、文化程度、学术成果、工作业绩等)。其意义有二,一可让公众产生亲近感,利于融洽工作关系;二可扩大本人知名度,使其工作开展有较好的公众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自觉性大为提高,并在“重视民意广泛沟通体现公众至上;惩治腐败依法治国塑造廉洁形象;多办实事兑现承诺树立公仆形象;宣传模范英雄弘扬政府正义形象;全面发挥公关功能建设地区形象;监测趋势协调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除以上几点外,近几年我国政府的公关实践在促进国家统一、保持大局稳定、拓展国际影响、搞活国有企业、调整政府机构、分流机关干部、打击法人走私、组建创新体系、安置下岗职工、实施科教兴国、启动希望工程、抗御特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目前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政府部门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公关工作。

(1)培养全员公关特别是领导公关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公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目前各地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政府公关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行政公关实践。

(2)以现有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基础,内设精简高效的公关机构,将分散的公关职能汇集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公关活动,适度分担主要领导的公关压力,提高政府的公关功效。

(3)利用专业协会、职业学校和公关公司的力量,采取在职和脱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迅速培养自己的公共关系人员,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政府公关体系。

(4)指导公关人员全力做好公关交际、公关写作、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专业活动、公关接待、公关谈判、公关营销等公关工作。

(5)以社会主义职能道德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公关职能道德标准,在发展政府公关事业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政府公关职能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