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的艺术
8032800000028

第28章 做人要自律处世要有心(5)

在一个“与成功者对话”的论坛上,一位听众请教台上的企业家:“您觉得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在什么地方?”企业家没有讲一番大道理,而是告诉在座的各位:“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对人对事对物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成功。”这段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我们知道很多经典的书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它们都告诉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可是很少有人一语道破,成功的秘诀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别人的帮助。

有一则感恩的寓言故事:

一只松鼠在河边喝水,不小心滑到河里。在河边挣扎、大声呼救,这时正好猴子到河边喝水,看见松鼠在挣扎求生,就捡起一枝树枝,丢给松鼠,松鼠就这样得救了。

猴子早就忘了这件事,但松鼠心存感激,一直想要报答猴子,于是就在猴子的家附近做窝。

有一天,猴子站在树枝上休息,被一个猎人发现了,猎人用猎枪瞄准猴子。

看见这种情形,松鼠飞快地扑到猎人身上,在他的身上狠狠咬了一口,猎人痛得惨叫一声,子弹打到天上去了。

猴子看到松鼠不顾自己的安危,适时搭救,非常感激,就对松鼠道谢。

松鼠说:“要不是您在河边救了我,我早就被河水淹死了,我这辈子不知道怎么谢您呢!”

又有一天,猴子在菜园里觅食,不小心被主人做的陷阱扣住了,它大声呼救。松鼠听见了,就把所有的同伴都叫来,大家齐心合力把扣子咬断,猴子就得救了。

猴子再度向松鼠道谢,说:“您救了我的命,我这辈子不知道怎么谢您呢!”

猴子到处宣扬松鼠的好心,它说:“松鼠盼身体虽小,它的感恩心却是身体的千百万倍!”

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成功人士提醒我们,不知感恩可能:

(1)不能享受既有的事物。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感觉到我们得到的福佑。对自己没有感觉,我们怎么会为它而感激?

(2)不知感恩,使我们无法得到更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你比较喜欢把东西给哪种人——不肯承认你给了他东西的人,还是表达了由衷感谢之心的人?老天爷的反应也无二致。吱吱叫的轮子可能最先得到润滑,却也会最先被换掉。

不知感恩妨碍我们成功——越不知感恩,妨碍越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激大自然的福佑,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社会的安定,感激食之香甜,感激衣之温暖,感激花草鱼虫,感激苦难逆境。

感谢生活的馈赠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我任何东西”。这是一个事实,是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牵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

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谢,并且怀着这份谢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

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

作家三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直到她看见一个没有腿的人。这个小故事,虽然十分平凡,可是它常常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当我偶尔对人生失望,对自己过分关心的时候,我也会沮丧,也会悄悄地怨几旬老天爷,可是一想起自己已有的一切,便马上纠正自己的心情,不再怨叹,高高兴兴活下去。”

有的女孩总是不满意自己的容貌,也许是因为太希望自己十全十美了,以致对自己外型上不太理想的地方格外的注意与强调。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可以得到快乐的源泉很多。如果一位女子有得天独厚的美丽姿容,固然值得快乐,可是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诗文、绘画等精神活动中找到快乐;我们可以从帮助别人、服务社会上找到快乐。一个平凡诚朴的朋友,一个温暖朴素的家,也是一种快乐。只要我们对人对己,都不苛求,在内心修养上多去磨练,就可以摆脱一些围绕自己的平庸肤浅的看法,对人生的乐趣去求更深一层的了解,那时,外观的漂亮或不漂亮的影响都不太重要了。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毫无疑问,只要我们有钱,任何有关我们衣食住行等的物质条件我们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实现,并把它们搬运回家,尽情地享受。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些东西的感恩之情才变得日益淡薄,认为获得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也就不爱惜它们。正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所说,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便不是珍贵的东西。试想: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全部消失,我们还能生存吗?

一个人的本事极有限。那种对一切东西都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是有人性的人。请不要对自己目前的境遇抱怨,不要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不满意。人呀,总是这样,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得到的往往又不肯去珍惜。可是如果那一天,你手中握住的像沙子一样被你不经意地从指缝间滑落,当你懂得珍惜的时候,证明你已失去。这时,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不重视现在的人,就不会有可以期待的未来。

感谢生活的馈赠吧!若你没得到什么,那是因为你本没有付出什么;若你觉得自己所得太少,其实你本可以付出更多!

用恩德回报怨恨

与人们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友,对上下,总要以诚实相处。也就是古代哲士说的“诚可格天,诚可感人”,以及“待人诚实,虽疏远也亲密;待人虚伪,虽亲密也疏远”。

人的品格参差不齐。对待人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遇到欺诈的人,用诚心来感动他;遇到残暴的人,用和气来熏陶他;遇到贪得无厌的人,用廉耻来警醒他;遇到倾邪私曲的人,用仁义来激励他。这样,天下全在我的陶冶之中了。

刚毅的人提醒他要柔和,懦弱的人激励他要坚强。怨恨的人解散他,暴怒的人平静他,恐惧的人安定他。畏惧的人怀柔他,亲近的人正视他,疏远的人亲近他,危险的人解救他。困难的人扶植他。四处钻营的人遣散他,恬淡无为的人督促他,有道德的人确定他。有欲望的人驱逐他,在贫贱中的人提拔他,在患难中的人周济他,这样就没有人不服从。

“以德报怨”是人们的口头禅。社会由人组成,而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发生各种关系,于是就产生了是非恩怨。当时受人恩惠,开始都心存感激,并且所受恩惠越大,感激越深!然而,时过境迁,别人对自己的恩惠会逐渐淡忘以致最后忘记得一干二净。但是当别人辜负了自己,对其产生怨恨之心,就会念念不忘,并记在心头伺机报复,如此一来,恩怨何时能了呢?为人处世最好的办法:记过忘功,报恩忘怨。

记过忘功,报恩忘怨是成大事者的突出特征。不念旧怨,忘记功德的人,才可甩掉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隋炀帝时,郡丞李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并亲自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极力反对报复,再三强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煽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深觉“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宋代王安石当宰相那阵子,因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十分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根本不把此事拄在心上,更不念旧恶。当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起来,他不断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写信,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非常投机。这是几则以德报怨的事例。

圣人待人,能在有罪的地方找出无罪之处,能在有错的地方找出无错之处,能在不可原谅的地方找出可以原谅之处。对他所犯的小错误不计较,对他心中的委屈给以包容,从而使他受到感化,使他改过从善,不再心存怨恨。这是敦厚之心、盛德之事。所以李西沤说:“攻击人的过错不要过于严厉,要考虑到他能否接受;教育人从善不能要求过高,要考虑到他能否做到。称赞人的善行,应当根据他的事迹,不应该苛求他的用心;攻击人的过失,应当原谅他的初心,不应当拘泥他的劣迹。”这是做人做事留有余地的方法。

关于对待人的方法,有人认为:“对待君子容易,对待小人困难。对待有才能的小人难,对待有功劳的小人更难。”既然如此,就只有以宽大浑厚来处置了。对待君子这样,对待小人更要这样。无论对待谁,都要留有余地,使他心存顾忌。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早晨是小人,晚上转念就成为了君子。

吕坤曾经说:“人到了无所顾忌时,君父的威严,不能使他肃静;惨烈的酷刑,不能使他害怕;千言万语,不能使他明白。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圣人也无可奈何了。圣人知道他是这样,每次都会保留他的面子,体恤他的私情,而不致使他无所顾忌。”

松下幸之助说:“请觉悟‘与人共同生活’的重要性,常怀感恩的心,以不忘恩,不忽略感谢,尊重义气的心与人相交往。”

活在责任和义务里

米兰·昆德拉是闻名世界的大作家,他曾经说过:“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任何人注定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创造一部分价值,担起生命的重量。事实证明,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步子越稳。这样,做起事情来才有质量,因为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大有潜力可挖。

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云先生在台北和北京多所大学里也反复强调一句话:“活在责任和义务里。”他一再告诫学子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社会租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少了许多纷争和掠夺。少了许多奸险和罪恶,而多一些安宁和祥和。

伦敦有个蜡像馆,陈列的都是世界各国伟人、名人,其制作之精巧,完全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大约100年以前,这里曾经陈列过林则徐的蜡像,而且陈列的时间相当长。对于这样一位中英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首领,英国人民也很敬重他,以至于在他死后不久,就替他制作了蜡像,长期陈列,供人瞻仰。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至少说明了两点:

正义的事业总是得人心的;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责任感的人总是受人尊敬的人。

松下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强烈的责任感缘于一件小事:有一天,正值盛夏,松下看见有人在陌生人家的自来水龙头下拼命地喝水,他遂有了一种责任感,希望做出像自来水一样廉价的商品,丰富人类的生活。而这种责任感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企业家,因此开拓了自己的人生。

松下发现的水道哲学,现在早已成为松下电器和松下研究所的精神。松下研究所的名称是PHP,第一个P是Peace,代表和平;第二字母H是Happiness,代表幸福;最后一个P是Prosperity,代表繁荣。和平、幸福、繁荣是松下毕生的追求和希望。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承担属于他的责任,履行属于他的义务。

一个成功的人具有“五感”和“六力”。“五感”是: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危机感、满足感。“六力”即六种能力,它们是:知识力、判断力、说服力、行动力、凝聚力、忍耐力。为人的责任感最重要,只要有了责任感,其他也就都有了。

做人为什么要将心比心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的身上。

有一个《第六枚戒指》的故事: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20岁的姑娘玛丽娅找到一份在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40岁左右的男顾客。他虽然穿着整齐于净,看上去很有修养,但很明显,这也是一个遭受失业打击的不幸的人。

此时店里只有玛丽娅一个人,其他几个职员刚刚出去。玛丽娅向他打招呼时,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从玛丽娅的脸上慌忙躲闪开,仿佛在说:“你不用理我,我只是来看看。”

这时,电话铃响了。玛丽娅去接电话,一不小心,将摆在柜台上的盘子碰翻了,盘中装着的6枚金戒指掉在了地上。玛丽娅慌忙弯腰去拣,可她拣回了5枚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戒指。当她抬起头时,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明白了那第六枚戒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