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母亲湖
7952800000009

第9章 我要上学

(电影文学剧本)

出品人:王怀平

编剧:史俊、史卫城

联合摄制:

中共江西省抚州市委宣传部

江西省抚州鸿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省余干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

出品:江西省抚州鸿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出品时间:2014年

片头:青峰叠翠,小河弯弯。

各种山花竞相开放,晨雾在散,在飘,晨雾轻洒在远山上,轻洒着河面上,阳光将赣东山村映照得如同童话中的世界。村子坐落在环山群抱的山腰下,黑色的屋顶与木质的楼阁还有那青砖碧瓦,给人一种古朴沧桑感,一条小河围绕村子缠缠绵绵而过。

巍巍的大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壮美,一排排小鸟啁啾着从天空掠过,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家家户户的房屋顶上,冒出了袅袅炊烟。

村前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下传来小河哗哗的流水声。

河边,十几个妇女挥动着木棒边捶打边浆洗衣服,说笑声伴着水花飞扬,水波潋滟。

朝霞冲出云雾,红红的一片霞光披在她们身上。

哗哗的水流,如花一般的美丽在绽放。

简陋的柳溪小学,已响起了“铛铛”的钟声。

朝阳照在柳溪小学小道上,影片主人公赵小莲正由远至近向我们的镜头渐渐走来。此时传来一位13岁女童,也就是我们这部电影女主人公赵小莲的画外音:“我要上学是我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不怕风雨,不怕困难……”

镜头拉近,我们可以看到赵小莲美丽的脸蛋上嵌着一对圆圆的酒窝,前额有一双大大的充满渴求的眼睛。

音乐声中,推出片名《我要上学》

1.柳溪小学五年级教室(日,内)

“铛铛”,外面传来下课钟声。眉清目秀、高大挺拔的班主任田亮:“好吧,同学们,下课。”

同学们闻声鱼贯地走出教室,唯独赵小莲久久不愿离去。

田亮:“小莲,你怎么还不走?”

赵小莲:“老师,我请一段时间的假,我……”

田亮:“小莲,家里出了什么事,得告诉老师。”

赵小莲:“老师,我跟我妈有急事去趟大河乡我舅舅家,过些日子我来上课……”

田老师热情地:“好吧,过些日子我为你补课。”

2.石拱桥上(日,外)

赵小莲走过石拱桥,她的步伐变得越来越沉重,她留恋地回头望了望远去的柳溪小学。望着同学们一个个欢乐地涌进校园的情景,小莲的心里既羡慕又难过。

赵小莲紧咬着嘴唇,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3.放学的山路上(日,外)

路旁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柴草。

赵小莲边走边思索着。

赵二喜有点口吃地:“小……小莲,我……我来接你。”

赵小莲:“二喜叔,你又来接我了。”

赵二喜:“是啊,小莲,你爸不在了,以后每天放学的时候叔都在这里等你。”

赵小莲:“二喜叔,从明天开始你不用来接我了。”

赵二喜:“为什么,小莲?”

赵小莲难过地:“二喜叔,我明天跟三宝叔打工去了。你知道我爸买那辆货车欠了三宝叔一大笔债,三宝叔催着还债,妈妈只好让我跟三宝叔边打工边还债。”

赵二喜:“不行,小莲你年纪这么小,你得上学,回头我找你妈。”

4.柳溪村赵小莲家(日,内)

赵小莲的母亲田芳芳虽然年过四十,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比起要小得多,她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双大大而又忧郁的眼睛,苗条的身材,一身朴素简单的穿着显出一种乡间女子的自然美。

田芳芳抚摸着小莲爸爸大牛的遗像,噙泪道:“大牛,真对不起你,对不起女儿了。你走了,我们家的一座山倒了,我只好让小莲打工还债了,你在九泉之下可别怪我啊。”

赵小莲进门:“妈妈,你又想爸爸了。”

田芳芳:“没有……小莲,告诉老师了吗?”

赵小莲:“没有,妈妈,我不敢说实话。”

田芳芳:“傻丫头,这有什么要紧?你辍学也是为了这个家啊。”

赵小莲:“我如果说了实话田老师是不会同意的。妈,难道非得我辍学吗?我要上学。”

田芳芳抹了一把泪:“小莲,妈妈也想让你继续上学,可我们的家境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爸借了你三宝叔几万元买货车,本来你爸去镇上跑运输慢慢偿还,可是一场山洪暴发你爸连人带车一句招呼没打就永远地走了……你三宝叔一再催债,妈拿什么还,只好让你跟着他去边养蜂边打工边还账。”

赵小莲懂事地噙泪道:“妈,你别说了。好的,我跟三宝叔去。”

5.田野上(日,外)

油菜田里,田芳芳正在劳作。

赵二喜来到她的身后,喃喃地:“田嫂……”

田芳芳惊吓地:“三宝,跑到这里干什么?让人看见了还不知惹出什么闲话来。”

赵二喜:“田嫂,我不为别的,你也不要往别处想,我,我是为小莲的事来的。”

田芳芳:“三宝,小莲的事你别管。”

赵二喜:“我就得管,小莲那么小,我,我不许你让小莲辍学打工。”

田芳芳沮丧地:“三宝,我也不想让小莲辍学打工,但又有什么办法,谁叫我家命苦?小莲她爸去世了,他留下的债我得还,只好这样了。”

赵二喜:“田嫂,这样行不行?我帮你还债。”

田芳芳:“二喜,我知道你的心思,可我心中只有小莲他爸……”

赵二喜:“田嫂,请你相信我赵二喜,在你面前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田芳芳:“好的,谢谢你的好意,你走吧。”

赵二喜:“田嫂,你让小莲跟着三宝去打工,路途遥远,我的心不安啊。我想帮你……”

田芳芳:“二喜,你还能还掉那几万元债吗?别怪嫂子我取笑你,假如你有钱不早就讨了媳妇吗?你还能为我还债?”

赵二喜:“田嫂,你,你怎么舍得让小莲去打工?”

田芳芳:“二喜,说句心里话我真舍不得,小莲是我唯一的女儿,我原来得过病,后来在医院治好了,才生下了小莲。欠钱还钱,人死账不能死,这是小莲爸生前的诺言,我怎能违背他的诺言呢?只好这样了。”

6.柳溪村(日,外)

村两排民居当中有条小道,个头中等的赵二喜与瘦高个的赵三宝边走边聊。

俩人似乎已经“理论”了一段时间。

赵三宝:“二喜哥,你去哪里?是不是又去小莲家?”

赵二喜口吃地:“是是啊,小莲他爸……刚走,我,我想帮帮小莲。”

赵三宝带着醋意:“哼,二喜哥我知道你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赵二喜:“三宝,我不跟你瞎聊。我问你,你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小莲才13岁,你怎忍心逼她跟着你边养蜂边还债?”

赵三宝:“二喜哥,你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又不是我逼小莲还债,是田嫂自愿让小莲跟我走的。”

赵二喜:“三宝,田嫂欠你的债转到我头上,我帮她家还。”

赵三宝:“二喜哥,假如你能还债就不至过了30多岁还是打光棍 ,假如你有钱早就讨了媳妇 。你这是黄鼠狼拜年——不怀好心。我还不知道你的鬼主意,你这是妄想感化田芳芳,让田芳芳嫁给你。告诉你,凭你那个德性能让田嫂动心吗?你真是痴心人说梦,痴心妄想。”

赵二喜支支吾吾地:“你……你……”

7.赵小莲家(夜,外)

田芳芳将一盆洗脸水往外倒,赵二喜进门正好被水淋透。

田芳芳:“二喜,你……你来我家又有什么事?”

赵二喜:“田嫂,我我有事……”

田芳芳:“什么事?不用支支吾吾的。”

赵二喜:“田嫂,还是昨天说的事。求你,别……别让小莲打工,要让她上学……欠的债,我……我帮你还……”

田芳芳:“二喜,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谢谢你的好意,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

说着把二喜往外推:“你回家吧,我家还有事。”

赵二喜:“嫂子,相信我,大哥不在了,我来帮你。我不求任何回报,只要你能生活得幸福,小莲能上学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会努力的,我过些日子去镇上担炭赚钱,总之,你……你不要让小莲辍学打工。”

田芳芳:“小莲马上就要走了,你不用再劝了。”

赵二喜悻悻地走了出去。

8.三宝家(夜,内)

三宝与三宝妻在收集蜂箱、帐篷等东西。

三宝妻:“三宝,你真是太狠心了,人家小莲爸爸刚去世,你就要逼着让小莲辍学还债。”

三宝大言不惭地:“欠债还债天经地义,又不是我逼小莲还,这是田嫂自愿的。”

三宝妻:“你还是积积德才好,还是让小莲念书吧。小莲家的账让她们慢慢还。还是我跟你去养蜂。”

三宝:“老婆,你真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就别跟我婆婆妈妈了,你不能去,得好好照顾这个家。已经定了,油菜开花的季节到了,今晚我带小莲就出发赶花。”

三宝妻:“能不能明天出发?让小莲在家多睡一个安稳觉。”

三宝:“你一个女人家懂个啥?你难道忘了养蜂人都习惯晚上出行。好了,你在家好好照料儿子念书就行了。”

9.小莲家(夜,内)

田芳芳含泪道:“小莲,你知道家里才几亩田,又欠下一屁股债,日子实在活不过来。妈想去打工,可是你爷爷奶奶瘫在床上又没有人照顾,三宝叔催债又催得紧,妈妈只好狠心地让你去打工。小莲,你怪妈妈吗?”

赵小莲为妈妈揩去泪花懂事地:“妈妈,我理解你,我不怪你。”

田芳芳正在帮助小莲收集衣服等东西,小莲接过母亲收好的东西,又连忙将书包背在身上。

田芳芳揩泪:“小莲,我的傻闺女,你这是出外打工,又不是去学校,带书包干什么?”

赵小莲:“妈,我想边养蜂边读书。”

田芳芳:“好闺女,妈妈真对不起你。好吧,你可不能耽误跟三宝叔养蜂啊。”

赵小莲:“妈,你就放心吧。”

10.赵三宝家(夜,内)

赵二喜跟赵三宝坐在一起说话。

赵三宝不悦地:“二喜哥,你有什么废话,快说吧。”

赵二喜面对三宝咬牙切齿地警告道:“三宝,我警告你,你带小莲打工,不要欺负小莲,假如让我知道你欺负了小莲,我会杀了你的。”

赵三宝:“不用你来教训我,你走吧!”

11. 三宝家门口(夜,外)

赵三宝开着用拖拉机改装的养蜂车就要出发。

赵三宝与妻子挥手告别。

养蜂车刚开出家门口,三宝妻突然大叫一声:“三宝,你等等。”

赵三宝停车:“老婆,你还有啥事交代?”

三宝妻:“三宝,要是我们的春花在世的话,也有13岁了,和小莲一样大。”

赵二喜感叹地:“是啊,春花太可怜了,生下不到一年,就闹肺炎死了。”

三宝妻:“只怪你是个吝啬鬼,女儿生了病舍不得花钱去医院住院,一个劲地说要把积的钱买蜂箱。这下好了,女儿没了,你守着蜂箱过一辈子吧。”

赵二喜难过地:“是啊,只怪我们那时太穷了。”

三宝妻走近驾驶室,对着三宝耳朵说:“三宝,老娘忠告你一句,你要把小莲当自己的闺女春花一样看待。假如你做了对不起小莲的事,我把你废了……”

赵三宝:“好了,好了,知道了。”

12. 赵小莲家(夜,内)

小莲奶奶面对田芳芳:“儿媳啊,你千万不要让小莲打工,只怪我们拖累你了。”

田芳芳:“妈,我也是没有办法。”

小莲爷爷:“是啊,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你妈去年采草药摔断了腿,我今年上山采蘑菇又摔断了腰,儿子又没了,这日子怎么过呢?还是让我去死吧,别拖累你们母女俩。”小莲爷爷说着就将脑袋向墙撞去。

赵小莲连忙拉住爷爷,哭着求道:“爷爷,爷爷你可千万不能这样,求求爷爷,好好活着。”

小莲爷爷:“好孙女,爷爷再不寻死了。”

小莲奶奶:“好吧,奶奶劝你在外可要当心啊。”

养蜂车在小莲家门口停下,三宝朝内大叫:“田嫂,田嫂。”

13. 赵小莲家(夜,外)

外面传来赵三宝的叫声:“田嫂!田嫂!”

田芳芳带着小莲走了出来:“三宝哥,来了,来了。”

田芳芳:“三宝哥,小莲就拜托你了。”

赵三宝在灯光下发觉田芳芳仍是如此美丽动人,心里不免暗生一种爱慕之情,轻声道:“田嫂,要是你跟我一起养蜂……”想了,又觉得不便再说下去,“算了,你在家要养鸡养猪,要照料二老,你就放心在家待着,小莲跟着我你就放心好了。”

当赵小莲上车的时候,田芳芳又走近前去:“等等,小莲。”

小莲回头发现母亲走过来紧紧地拥抱了一下她:“小莲,好闺女,你一路养蜂,真是太远了,你一定要当心。记得路过你舅舅家可得替妈妈看下你舅舅、舅母……妈妈对不住你了。”

小莲也含着泪:“妈妈放心,我一定会跟三宝叔好好打工。”

赵小莲:“妈,我要跟爷爷奶奶告个别。”

田芳芳:“好吧。”

14. 赵小莲家(夜,外)

赵小莲来到爷爷、奶奶面前,摸着爷爷奶奶的手:“爷爷奶奶,我走了,你们要保重。”

爷爷依依不舍地:“孙女,你可一定要保重啊。”

小莲奶奶:“是啊,在外小心,莫让奶奶担心啊!”

15. 村前土路上(夜,外)

赵三宝开着养蜂车在颠簸的土路上奔驰。

驾驶室内,小莲从书包里摸出一本数学书。

三宝:“小莲,这黑灯瞎火的怎么看书?”

小莲:“三宝叔,能不能打开驾驶室的灯,让我看看书,老师白天教的数学作业我还没做呢。”

三宝:“小莲,你要搞清楚,你是来跟我打工的,而不是看书。”

小莲:“我想边养蜂边读书。”

三宝:“傻丫头,一心不能两用,你一个女孩家,读不读书无所谓。看我赵三宝虽然是个文盲,但一生走南闯北养蜂不也走过来了吗?”

小莲:“三宝叔,麻烦你打开一下灯,让我看下书。”

赵三宝:“小莲,路上开灯是要花油费的,你白天看书不成吗?”

赵小莲无奈地摇了摇头。

赵小莲在默默地背数学口诀。

16.阡陌小路(日,外)

养蜂车在奔驰。

17.长满油菜花的山崖边(黄昏,外)

养蜂车在此停下。

赵小莲与赵三宝在从车上抬下蜂箱。

地上,他们在铺着帐篷。

小莲独自站在崖上。

夕阳照在崖边,将阳光拉着向前,满世界都是灿烂的光。

面对如此绚丽的霞光,小莲显得心事重重。

小莲捧起语文书在读,她的嘴唇在微微颤动。夕阳下,她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18. 柳溪小学五年级教室(日,内)

上课钟声响过后,同学们正闻声鱼贯地涌入教室。

讲台上,田亮在点到:“李荣明,钟海山,张五春……”当他点过一个又一个名后,立刻有学生站起应“到”。

但当田亮点到“赵小莲”名字时,竟久久未见人应到,田亮将目光瞄向中间的一个空位时再次点名“赵小莲”,却无人应到。

田亮:“同学们,哪个知道赵小莲怎么还没来上学?”

同学们一一摇头表示不知道。

19.东城县文联办公室(日,内)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联主席等领导在场,组织文艺工作者开会。钟凯、文晓莉等在开会。

文联主席:“现在请我们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讲话。”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同志们,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将组成‘我要上学’助学文艺创作组,深入全市13个县市边远村庄进行采访,目的是通过这一方式呼吁整个社会关心辍学儿童。希望大家拿起手中的笔与镜头,为辍学儿童呼吁,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

钟凯:“我想主要通过绘画这一方式来参加这次采写行动好吗?”

文联主席:“至于什么方式,文字稿也好,图片稿也好,图文并茂也好,我认为应该不拘一格,只要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呼唤社会力量伸出援助之手,促使辍学儿童尽快回到校园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另一女记者:“请问部长,除了涉及东城贫寒子弟就学难问题外,其他地方的可否反映?”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我认为完全可以,我们的创作虽然侧重反映我们的东城市各县市区,但我们的文艺创作可面向整个社会,面向全国。”

20.柳溪村赵小莲家(夜,内)

田亮在敲门,田芳芳开门。

田亮:“请问你是赵小莲的妈妈吗?”

田母:“是啊,你是……”

田亮:“我是小莲的班主任田亮,请问小莲为何十多天了还没来上课?”

田芳芳支吾道:“我……我把小莲转了学……”

田亮:“转学,那你把小莲转到哪了个学校?”

田芳芳:“田老师,你就放心好了,我真的是让小莲转到我娘家,跟我弟弟念书。

田大亮:“嫂子,你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说,有困难学校帮助她,不要让小莲辍学。小莲的学习成绩在全校数一数二,是个很有出息的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可别耽误她啊。”

田芳芳掩饰道:“小莲她爸不在了,我在家要照料两个老人,又要忙农活,一个人照料不过来,只好将小莲送到大河乡我娘家的小学读书。”

21.大河乡大河村油菜花花海中(日,外)

赵小莲又帮着赵三宝将养蜂车上的几十只蜂箱搬了下来,尔后他们又开始搭帐篷。

赵小莲与赵三宝在山上放蜂。

赵小莲从山上往山下看,除了她与赵三宝,山上竟无其他任何人。

赵小莲:“三宝叔,山上怎么没有人呢?柴也没有砍?”

赵三宝:“小莲,过去村子里人大都烧柴火,现在都习惯用煤气,所以很少有人上山。”

赵小莲:“嗬,原来是这样。”赵小莲拿出书来念着念着,这时戴着口罩正在劳作的赵三宝放下口罩,不悦地走了过来,说道:“小莲,你妈叫你跟着我是来养蜂的,而不是来上学的,假如是来读书就回家念吧,不要跟着我来磨洋工。”

赵小莲:“三宝叔,我边养蜂边看书,又没耽误养蜂,你又何必这样呢?!再说这山间走几里地也见不到一个人,真是太让人发闷了。要不是我一路带着书,这日子怎么熬得过去?”

赵三宝:“我知道你这是为读书找借口,你看那么多书有啥用?三宝叔我一个字不识还不是过来了吗?”

赵小莲:“我喜欢读书。”

赵三宝:“小莲,你要知道,出外抢花季养蜂要做的事多着啦。”

“那你说我现在做什么?”

赵三宝:“你去做饭啦。”

赵小莲:“三宝叔,这山里风大,烧柴会不会引起火灾?”

赵三宝:“当心一点不就行了。小莲,会做饭吗?不会做我来教你。”

赵小莲:“叔,我不用你教,我妈妈早就教会了我做饭。”

一会儿,饭做好了,赵小莲与赵三宝在吃饭。赵小莲:“三宝叔,等下我去下我舅舅家。”

22.大河乡大河村赵小莲舅舅家(日,内)

手中拿着一本语文书的赵小莲与舅舅、舅母亲切地交谈。

舅舅:“小莲,舅舅供你读书,你回去。”

赵小莲:“舅舅,你和舅母都有病,药都舍不得吃,我不能拖累你们。”

舅母:“小莲,这些日子就在舅舅家住。”

赵小莲:“舅母,我在那里正忙着啦。”

23.大河乡大河村油菜花丛中(夜,外)

赵小莲:“三宝叔。”竟长时间无人回答。

柴丛中,赵三宝提着裤子,正在小解,所以没有回声。

这一情景正好让小莲发现,赵小莲不好意思将眼睛移往另一边。

好一会儿,见赵三宝过来了,赵小莲道:“叔,我的语文书放在裤袋里不见了,不知是掉悬崖下面了,还是路上,我得去找。”

三宝:“小莲,谁叫你走路也带本书?掉了就算了,又不是掉了一包钱。”

赵小莲:“这比钱还重要。”

赵三宝:“小莲,你现在是在打工,不是读书,算了,我们走吧。”

赵小莲:“三宝叔,我必须回去找书,要不这学期我自学也就泡汤了。”

赵三宝:“小莲,你直是个傻丫头,几十年来我们村里的女孩又有几个能读上大学,几个能走出大山?一个女孩子还不是在家好好待着,长大了找个婆家,生儿育女,一辈子也就这样过来。”

赵小莲:“不,叔,我一定得回去找。”

赵小莲:“三宝叔,要是找不到这本语文书,我的这学期自学就完不成了。”

24.大河乡大河村山崖边(日,外)

赵小莲在寻书。

在山崖边的水沟里,赵小莲发现语文书掉了下去。书在水的冲击下不时地向下面的水沟流去。

赵小莲在岸上跟着去追。低下头来用手去抓语文书,但当她的手伸了下去,书又往前漂了下去。

赵小莲急得要哭,这时一个秃顶的正在看《高玉宝》一书的老农见状,放下手中书,用锄头拦住了漂去的书,然后把书交给赵小莲:“姑娘,给你。”

赵小莲如获至宝地接过书:“谢谢大爷。”

老农:“姑娘,你家住哪里?为何不在家念书?”

赵小莲:“大爷,我家住城东县柳溪村,我叫赵小莲。请问您呢?”

老农:“小莲,我也姓赵,叫赵宝贵,我的老家就是柳溪村,小时候我讨饭来到这里……”

25.大河乡大河村油菜花丛中(日,外)

赵小莲在阳光下晒书。

26.一望无际的油茶花丛中(日,外)

赵三宝打开箱板,发现上面沾满了蜂蜜。

赵三宝高兴地边收拾蜂蜜边打开收音机,收音机里面正播道那首脍炙人口的山歌:

蜜蜂采花本为蜜,梁山伯为祝英台……

赵三宝跟着唱了起来。

渐渐地,他的声音超过了收音机的声音。

小莲回头看他:“三宝叔,你怎么天天唱这首歌?”

赵三宝:“我是养蜂人,当然喜欢听我们养蜂人的歌。小莲,你看每天天不亮,工蜂便飞出去采花粉,一只蜜蜂出去一趟能飞两公里。”

赵小莲望着花丛里的蜜蜂,她醉心地一笑,尔后又拿起了数学书,轻轻地读起了数学公式……

27.一望无际的油茶花丛中(夜,外)

赵小莲借着帐篷里的灯光看书。

赵三宝:“小莲,快把书放下。这里的油菜花快谢了,东方县梨花庄的梨花又开了。你不知道我们养蜂人最看重的是抢花季,我们得来个千里赶花。”

赵小莲:“三宝叔,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赵三宝:“检查一下蜂王是否已经进蜂箱。”

赵小莲:“三宝叔,为啥要等蜂王?”

赵三宝:“蜂王能起带头作用。如果蜂王已经进了蜂箱,余下的蜜蜂就会自己进入蜂箱的。如果第一次蜜蜂逃走就在附近没有及时收回,蜜蜂第二次起飞,就会飞得很远,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在第一次分蜂时就要及时收回。等我们将30箱飞出的蜜蜂重新引回箱里装箱,今晚就动身去王家庄。小莲,这么多蜜蜂回箱,光靠我一个人怎么行,你得帮一把啊,不要只顾看书。”

赵小莲:“三宝叔,能不能让我做好几道数学题再走?”

赵三宝:“小莲,做数学题有什么用?我昨天不是说了吗?我不做数学题,不也一样养蜂赚钱。”

28.大河乡大河村办小学(日,内)

田亮骑着一辆自行车到校长室。

田亮:“李校长,我是柳溪乡柳溪小学的教师田亮,请问你们学校是不是有个叫赵小莲的新生?”

“请等等,我到网上找一下。”

李校长从电脑里查找了学生花名册:“没有啊,我们学校只有三人姓赵的学生,且都是男生。请问田老师,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田亮:“是这样的,赵小莲的母亲是你们大河乡人,她说她女儿已转到你们学校念书。”

李校长:“没有啊,假如有什么情况我会及时联系你。”

田亮:“好吧,李校长,我们交换一下手机号码。”

29.大河乡大河村,赵小莲母舅家(夜,内)

赵小莲舅舅、舅母正在吃饭。

田亮进门:“请问你是赵小莲的母舅吗?”

赵小莲母舅:“是啊。”

田亮:“据小莲妈妈说,她女儿小莲跟着你在大河小学念书。”

小莲母舅:“没有啊,小莲来我们这里养蜂,前天来过我们家,估计又走了。”

田亮:“去哪儿了?”

赵小莲母舅:“眼下正是开花的季节,到处都是花,我还真不知去了哪个方向。”

田亮:“啊呀,小莲究竟去哪了呢?”

30.梨花庄山头(日,外)

山头上,梨花开满一地。

仲春的阳光,勾勒着大山的风景,将大山染成金色。

赵小莲与赵三宝将蜂箱放了下来,嗡嗡飞的蜜蜂飞出蜂箱各自采蜜去了。

赵小莲在看书,这时她突然“哎哟”地大叫一声,原来她的手臂被一只蜂蛰了一下,书掉了下来,手背肿了。

赵三宝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包草药敷了过去:“小莲,快敷上。”

赵小莲敷上草药后,转而手背肿了的部分消肿了,小莲:“三宝叔,咋这么灵?敷上去就好了。”

赵三宝:“这是我采的专门治蜂蛰伤的草药,当然灵。”

赵小莲:“三宝叔,蜂怎么没有蛰你?”

“小莲,由于你的心思全在书上,所以蜂蛰你也不知道。”

赵三宝与赵小莲在放蜜蜂,赵三宝在哼唱“蜜蜂采花本为蜜,梁山伯为祝英台……”

赵小莲:“三宝叔,你为什么总唱这首歌?”

三宝:“小莲,三宝叔心里有一个喜欢的女人,可那个女人从来不爱我,三宝叔真是气死了。”

赵小莲:“三宝叔,那你爱的女人叫什么?”

赵三宝:“这是叔的一个秘密,怎能告诉你呢?再说你还是小孩。”

放好蜂箱后,赵小莲在一块大青石上,她极目远眺山腰里零零星星的村落,又拿起了语文书在朗读:“春天到了……”

31.梨花庄山头(日,外)

赵三宝在蜂箱旁忙碌,他看了看天:“小莲,都到晌午了,别再看书了,快去做中饭。”

赵小莲在做作业:“我还有个数学题做不来,再等一下。”

赵三宝:“肚子重要还是看书重要?我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小莲,快去做饭。”

赵小莲无奈地:“好的,我去做。”

赵小莲在烧菜:“二宝叔,酱油用完了。”

赵三宝:“那你赶紧去村里买”。

赵小莲:“好。”

32.梨花庄小学(日,外)

孩子们在读书,传来朗朗读书声。

小莲拿着一瓶酱油路过这里,她来到五年级教室边。

教室内,女数学教师王春虹在讲课,赵小莲则在外面的窗子内偷听,小莲发现教室内有几个同学正在下面做小动作开玩笑。

讲台上,王春虹正在斥责下面的同学:“同学们注意了,上课不要交头接耳,要专心致志地读书。”

这时,教室内有个胖乎乎的男同学发现窗子外偷听的赵小莲,他“嘘”地叫了一声:“王老师,有人。”众同学都将眼光瞄向窗口。

王春虹发现了窗外偷听的赵小莲。

王春虹走到教室外面,惊诧地问:“小朋友,你这是干什么?我们这里正在上课。”

赵小莲:“老师,我是来梨花庄村养蜂的。”

王春虹:“你叫什么名字,这么小养蜂,跑到这是干什么?”

赵小莲含泪道:“老师,我叫赵小莲,我念五年级,爸爸没了,书读不成了,只好边打工边自学,可我这些数学题做不来,只好来偷听你讲课了。”

王春虹一时泪水在眼中打滚:“好,小莲,你就进来旁听吧,等下我叫人加个课桌。”

赵小莲:“谢谢老师。”

教室内,讲台上王春虹面对台下同学:“同学们,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同学叫赵小莲,因父亲去世,家中债台高筑,只好辍了学,让她边打工边自学,这种求学精神是多么宝贵。可我们有的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专爱搞小动作,想想赵小莲的处境,我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同学们要身在福中要知福啊。今天我决定吸收赵小莲为我们班的旁听生,大家说好不好啊?”

众同学:“好。”

赵小莲坐在了凳上,在专心致志地听讲。

33.梨花庄山头(傍晚,外)

帐篷内,三宝正在烧火做晚饭,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他不时地朝外面看着。

在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赵小莲拿着一瓶酱油急步走了过来。

赵三宝不悦又带疑问地道:“小莲,你打酱油怎么去了一个下午?”

赵小莲:“三宝叔,说实话,我去那个梨花庄小学当了半天的旁听生。”

赵三宝不悦地:“小莲,我三宝叔让你跟着我边打工养蜂边还债,已经够宽待你家了。你知道靠我一个养蜂实在忙不过来,如果你硬想念书的话,那就赶紧回去念书吧,账让你妈还好了。”

赵小莲哀求地说道:“三宝叔,我再也不当旁听生了,还是我来做饭吧。”

火烧起来了,火光中,一切变得如同白昼,火光映红了赵小莲的脸,赵小莲在看书。

赵三宝:“小莲,注意锅里的饭菜不要烧煳了。”

赵小莲:“三宝叔,我一边烧饭菜,一边看书,我这是两不误啊。”

赵三宝:“小莲,告诉你三宝叔,你怎么那么喜欢看书?”

赵小莲:“三宝叔,我就是喜欢读书,读书能教给我知识,读书能使人变得聪明。”

赵三宝:“这都是一些大道理,你三宝叔听不懂。对了,小莲,你可以叫你妈来换你回去念书。”

赵小莲:“我妈来不了,要照顾我爷爷奶奶。”

34.柳溪小学校长办公室(日,内)

校长正在与大家商量什么,田亮在场。

田亮:“校长,明天我请个假。”

校长:“是去找小莲吗?”

田亮:“是的,我想接小莲回来读书。我已经跟我的好多同学,如王春虹、于红等等打了电话。”

校长:“田老师,你的这种做法很好,我看过张艺谋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很感人。我们柳溪小学在吸收贫困生子女求学方面一定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至于贫困生子女经济上的困难我已经打报告给县教育局,争取更多的同学跻身‘我要上学’助学工程的行列。”

35.梨花庄山头小溪边(日,外)

一道溪水奔流而下。

赵三宝:“看来在这里的梨花蜜蜂都采过了,我们今天换个地方吧。”

赵小莲:“我们去哪?”

赵三宝:“我们去李花村,听说那里开满了李花。”

这时,一伙同学正在这里路过,那个胖乎乎的男同学走到赵小莲身边,说道“小莲同学,跟我们去上课。”

另一女同学:“是啊,我们大家都欢迎你啊。”

赵小莲从口袋中拿出一封折叠好的纸条交给胖乎乎的男同学:“同学,麻烦你帮我转封信给王老师。”

36.教室(日,内)

胖同学将信交给了王老师,王春虹拆开信,赵小莲的画外音:“王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多像我的田老师,老师对不起,我不能来听你讲课了,我今早随我三宝叔离开了梨花庄,去另外的地方养蜂去了。王老师,再说一声感谢你。”

王春虹拿起手机:“田亮,赵小莲在我们这里,你赶紧来啊。”

37.城东县公共汽车站门口(日,外)

田亮在乘班车。

班车上,田亮在接手机:“春虹,太好了,我马上过来。”

38.一山村开满油菜花的田野上(日,外)

田亮与王春虹在寻找赵小莲:“小莲,小莲,你在哪?”“小莲,老师接你回去念书。”

田亮与王春虹的呼喊声与大山回声此起彼伏。

39.开满李花的山坡上(日,外)

赵小莲帮助三宝将蜂箱一只只地从车上往下卸,30多个蜂箱摆放在帐篷周围,蜜蜂在花的引诱下一只只飞出蜂箱。

赵小莲正边看书边放养蜜蜂。

这时,来了一群踏青的小学生,带队的女老师面对赵小莲:“小朋友,你是哪里人,怎么不在学校念书?”

赵小莲:“老师,我家穷,迫于还债,我只好辍学了。”

看着一个个正在游玩的陌生同学,赵小莲:“老师,你带同学们来山上干什么呢?”

女老师:“我带同学们来踏青。”

赵小莲:“嗬,踏青,老师,要是我也能上学,也跟大家一样来踏青该多好。”

女老师:“小朋友,你叫赵小莲。”

赵小莲:“是啊,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女老师:“小莲,我和你的班主任田亮老师是同学,听他说你很会读书却打工去了,田老师找你好久了,你得赶紧回去读书。”

转而女老师面对来踏青的同学们:“同学们,你们看吧,这就是赵小莲同学,她失去父亲,为帮母亲还债辍了学来放蜂。可我们城里的小孩多么幸福,我们不仅能在学校安稳地上学,还能来到这里山赏花踏青。我希望同学们能从赵小莲身上学到一种东西,这就是无论困难多大,求学的精神不能懈怠。”

40.开满李花的山坡上(日,外)

女老师走到一边打手机:“田亮,我现在在李花庄,我看见小莲了,小莲在这里放蜂。”

电话那一头,田亮兴奋而又急切地:“于红,太好了,你叫小莲莫走,我马上过来。”

41.开满李花的山坡上(日,外)

于红:“小莲,我们回了。你不要走远,等下你的田老师接你回家。”

赵小莲喜出望外地:“老师,那真是太谢谢你了。”

等于红和踏青的城里同学走远,赵小莲一时又进入沉思:“我多想回去读书,可是三宝叔的债怎么办?不,不能回……”

42.一座开满向日葵的山上(日,外)

赵小莲:“三宝叔,我们换过地方吧。”

赵三宝:“为什么?”

赵小莲:“等下我老师会到这里找我回去念书,如果我回去了就还不了你的债了。”

赵三宝:“好吧,几十万只蜜蜂一年四季追花期,本来我们是两个月换个地方……算了,等下我们马上转到东阳县的赵小莲村,那里的山茶花也开花了。那里有个集镇,四关的人都来这里赶集,我们正好可以在那里卖一批蜂蜜。”

43.山路(日,外)

养蜂车又在嘟嘟地向前驶去。

车上的赵小莲捧起一本语文书在看,在沉思。

小莲无言,眼中有些潮湿。

44.田野上(日,外)

田芳芳在为田沤肥。

赵二喜赶到帮忙。

田芳芳:“二喜哥,我说了请你不要来好吗?”

赵二喜:“我只是帮帮忙,有什么要紧?”

田芳芳:“二喜哥,我不想再找人。”

赵二喜:“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我配不上你,我只是帮你,我对你无所求。”

45.开满李花的山上(夜,外)

田亮在寻找赵小莲:“小莲,小莲……”

回答他的只有山间的风雨声。

46.李花村开满山茶花的山上(日,外)

大山苍茫,重峦叠嶂,山里的人,隐在其中,和山村融为一体。

赵小莲与赵三宝在此养蜂。

47.李花村集镇(日,外)

这里人山人海。

赵小莲与赵三宝在卖蜂蜜。

一顾客面对赵二宝:“老板,最好的蜜是什么蜜?”

赵三宝:“当然是荔枝蜜了。”

众顾客:“老板,我买20斤蜂王浆”“我买12斤蜂胶”“我要23斤荔枝蜜”……

赵三宝面对顾客众:“好啊,我们先来算账吧。蜂王浆每斤180元,蜂胶是每斤670元。”

一买主:“我要蜂王浆7斤半,蜂胶4斤半,一共是多少钱?”

赵三宝用手指掐算了好一会儿,可是怎么也算不出来。

买主:“看来老板你只会养蜂,不会算账,这么简单都不会,你难道没读过书?”

赵三宝:“是啊,我从小失去了父母,当时不要说读书,连饭都吃不饱。”

买主:“兄弟,如果你信得过,让我来算。”

赵三宝:“那只好如此了。”

买主算了一会儿:“一共给你3015元。”

“不对,”这时站在一旁的赵小莲站了起来,“还是我来算吧,蜂王浆是1350元,蜂胶是3015元,一共应该是4365 元。”

买主掩饰道:“我算错了,只算了蜂胶的钱。这丫头聪明,一下子算得这么准。”

赵小莲:“这是多么容易的事,我用乘法一下子不就算出来了。”

买主付了钱,不好意思地走了。

赵三宝:“小莲,你真聪明,难怪村里人说‘不读书,蠢似一头猪’。这下三宝叔才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三宝叔不该让你来养蜂。”

48.李花村开满山茶花的山上(夜,外)

狂风大作,风雨冲击下的帐篷哗哗作响。

赵三宝:“小莲,老天快要下大雨了,台风要来了,我们快回帐篷。”

大雨滂沱。

小莲艰难地走在路上,身上被雨水淋湿。

小莲:“三宝叔,我怕。”

赵三宝:“有叔在你不要怕。”

电闪雷鸣,将小莲吓得蜷缩在帐篷的一角。

小莲渐渐睡去,赵三宝将小莲紧紧搂在怀里。外面电闪雷鸣,这一闪光,让他发现小莲美得像一枝含苞欲放的鲜花,一股性冲动在袭扰着赵三宝。赵小莲朦胧中感到爸爸在抱起她,她的脸上出现了一种久违的父爱带来的幸福:“爸爸……”赵小莲一句句“爸爸”的呼唤声,将赵三宝的良心唤了回来,赵三宝连忙穿好衣服,羞愧地放开了小莲,帮小莲盖好被子,他走出了帐篷。

49.李花村开满山茶花的山上(夜,外)

帐篷外,这时三宝的耳畔又响起了二喜的话:“三宝,你可要把小莲当自己的丫头看待,否则回来后我废了你。”

赵三宝抬头望天,雨停了,此时已是繁星点点,圣洁的月亮挂在天空,他的心灵仿佛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暖流,受到一种良心的洗涤。

赵三宝懊悔地朝自己脸上狠狠地击了一掌,赵三宝内心独白:“打死你这个不要脸的家伙,打死你这个混蛋。”

50.李花村开满山茶花的山上(日,外)

清晨,一缕阳光从帐篷外射了进来,照在床上,赵小莲擦了擦惺忪的眼睛终于醒了过来。赵三宝:“小莲,你真像你妈,太像了,好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

小莲:“你什么时候认识我妈?”

赵三宝:“我和你妈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怎能不认识呢?”

三宝的表情不太自然。

小莲用疑问的目光看着三宝:“三宝叔,昨晚是不是来贼了?那贼还碰了我一下。”

赵三宝掩饰道:“小莲,也许你是梦游,怎么会来贼呢。”

帐篷内,气氛有些尴尬,三宝低下头来抽烟。

这时,一条硕大的五步龙蛇正向三宝后背爬来,三宝全然不知。小莲大叫一声:“叔,快走开!”说着便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用竹棍将五步龙蛇挑开。

51.青云镇街(日,外)

田芳芳从镇街上走来,赵二喜暗中在后面跟随保护。

几个男青年都用贼眉鼠眼的目光打量田芳芳,正在窃窃私语。

男青年甲:“田芳芳真是太漂亮了。”

男青年乙:“是啊,听说她四十岁了,看起来才30岁。”

男青年丙:“要是能跟田芳芳睡一觉,把我枪毙了都心甘情愿。”

男青年丁:“是啊,真是太漂亮了,简直是天女下凡。”

52.抚河边(日,外)

赵二喜在抓鱼。

53.公路上(日,外)

采风车在山间泥泞的公路上行驶。

钟凯与未婚妻文晓莉目视前方。

文晓莉:“钟凯,这几天收获大吗?”

钟凯:“绘了几十张贫寒子女求学难的油画,可我还不太满意。晓莉,你呢?”

文晓莉:“我也画了几张,真正能让我感到满意的油画还没出来。”

钟凯:“功夫不负苦心人。晓莉,我不相信,我就不能绘出一幅震惊全国的油画来。”

54.田小莲家(日,内)

田芳芳分别将二老扶到堂前的摇椅上。

小莲奶奶:“芳芳,你还是找过一个人家吧,我看二喜不错。”

田芳芳:“妈妈,我心里全是大牛,再说我要天天守着你们。”

小莲爷爷:“好儿媳,大牛不在了,你不要被我们耽误了,在生的还是要好好过日子。”

这时,赵二喜将一篓鱼送来:“大伯大娘、田嫂,这是我在抚河抓的,给你们家改善一下生活。”

小莲爷爷:“二喜,你太客气了。”

田芳芳:“二喜哥,谢谢你的好意,你带回去吧。”

小莲奶奶:“是啊,孩子……”

55.田小莲家(日,外)

赵二喜:“田嫂,你就不用客气。我想把竹子砍了做竹器扛去镇上卖,我还可以天天去抚河抓鱼,等把一年的钱赚足了还了阿宝的债,我一定帮你把小莲接回来。”

田芳芳:“寡妇面前是非多,我不想让人说闲话。二喜哥,你还是离我这远点吧。”

56.开满海棠花的山上(夜,外)

天上一钩明月,四周静悄悄的。

赵小莲在熟睡。这时她在梦中看到了赵二喜接她回学校的情景。

57.开满海棠花的山上(日,外)

赵二喜:“小莲,你在梦中怎么老喊二喜叔呢?”

赵小莲:“因为二喜叔对我可好啦,像我爸一样好。”

赵三宝:“小莲,从此以后三宝叔也会对你好的。”

58.开满海棠花的山上(夜,外)

赵三宝因打摆子病危在旦夕,赵小莲焦急地叫来了大夫为赵三宝打针,然后又为赵三宝喂汤药。

赵三宝醒了过来:“小莲,这些日子,三宝叔真多谢你了。”

赵小莲:“叔,我们一起在外,照顾你是我应做的事。”

这时,天上又在吹台风,赵三宝:“小莲,看来要下大雨了,你怕不怕?”

赵小莲:“有三宝叔在,我才不怕呢。”

59.开满海棠花的山上(日,外)

大雨下了起来,赵小莲:“叔,你好了吗?”

赵三宝:“好了。”他望了眼蜂箱上的蜂蜜,沮丧地说:“人是好了,可接连几天下这么大的雨,蜜蜂都没法子出去采蜜。”

赵小莲:“是啊,三宝叔,我们的粮食和菜都没了,还是我去镇上买吧。”

赵三宝:“小莲,你一个女孩家不认识路,还是我去吧!”

60.山水镇街(日,外)

赵三宝在打米买菜。

61.汽车站候车室(日,外)

赵三宝在此候车,一时内急他想去解手,这时他见厕所内走出一些男女。

男女厕所分别悬挂“男卫生间”“女卫生间”门牌。

赵三宝不识字,他朝女厕所奔去。这时,女厕所内传来“抓流氓”“抓坏蛋”的喊声。

赵三宝提着裤子往街上逃,后面两个女子追上他。

这时,车站两名保安将赵三宝抓住:“走,去派出所。”

赵三宝歇斯底里地叫喊着:“冤枉啊,我不是故意的,我不识字。”

一保安:“不要穷瞎嚷,这年头哪有男女两字都不认识的人?等下去派出所好好交代,争取宽大处理。”

赵三宝无奈地低头叹气。

62.开满海棠花的山上(日,外)

蜜蜂在蜂箱内出出进进。

天将黑,正在放蜂的赵小莲仍不见赵三宝回来,不时地在山上张望。

这时,山下走来两名妇女,赵小莲老远走了过去,面对一妇女:“阿姨,请问你们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在镇上吗?”

妇女乙:“是不是瘦高个,是你什么人?”

赵小莲:“他是我叔。”

妇女甲:“你叔真不要脸,我们在解手,你叔耍流氓,进了我们女厕所,还嚷嚷着不识字。”

赵小莲焦急地:“什么?我叔真的不识字,他现在在哪?”

妇女乙:“在派出所蹲着呢。”

63.山水镇派出所(日,内)

赵三宝正在接受警察的询问。

警察甲:“赵三宝,你真的不识字吗?”

赵三宝:“真的,当时我太内急了,只管闯了进去,哪知闯了女厕所。”

警察乙:“赵三宝,你不用狡辩,还是坦白交代吧。再说,又有谁能证明你是文盲呢?”

“我能……”这时,赵三宝听到门外赵小莲的声音。

赵小莲推开了门:“警察叔叔,这是我三宝叔,他真的一个大字也不识。”

赵三宝喜出望外地:“小莲!”

警察甲:“小朋友,你可不要撒谎。”

赵小真诚地:“警察叔叔,我赵小莲还是个学生,怎会撒谎呢?”

面对赵小莲天真无邪的目光,警察乙:“好吧,三宝,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你还是文盲,回去可得好好学,你回去吧。”

64.开满海棠花的山上(日,外)

赵三宝与赵小莲一前一后地走着。

赵三宝:“小莲,今天真多亏了你,要不三宝叔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赵小莲:“三宝叔,你不是常说,读不读书一个样,这下你领教到不识字的苦了吧。”

赵三宝:“小莲,三宝叔错了。从今以后,我拜你为师,你每天教我认几个生字。”

赵小莲:“三宝叔,当年你怎么没读书?”

赵三宝:“说来话长啊,小莲,我正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别说读书,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谈何读书?看来你三宝叔这辈子只好当个睁眼瞎了。”

赵小莲:“三宝叔,我们乡间有句俗话‘八十岁的人还学吹鼓手’呢,你才50出头,我每天教你识几个字。”赵三宝:“小莲,我这么大年纪真的能学会识字?”

赵小莲:“三宝叔,只要认真,一定能。我先给你讲个凿壁借光的故事吧。”

赵三宝:“好吧,你说。”

赵小莲:“汉朝时,有个人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要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

赵三宝:“好,你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小莲,我去山下买几块月饼,今天是中秋节。”

赵小莲:“三宝叔,还是我去吧。”

赵三宝:“好吧,我给你十块钱,快去快回。”

65.村里小卖部(日,内)

赵小莲来到村里,路过小卖部。

发现那里还有几本本子,赵小莲:“我买10本。”

赵小莲给了钱,接过本子。

66.开满海棠花的山上(夜,外)

一钩明月升上天穹。

赵三宝:“小莲,开始赏月了,快把月饼拿出来,我们来赏月。”

赵小莲:“三宝叔……”

三宝:“怎么,月饼呢?”

赵小莲 :“我没买……”

赵三宝:“怎么,是钱掉了还是买零食吃了?”

赵小莲:“三宝叔,我买作业本了。”

赵三宝又从口袋内拿出十元钱:“小莲,好了,三宝叔不怪你了,快,我们重新去买。”

67.槐花山,蜂厢旁(日,外)

太阳挂在树梢上,碎碎的树影铺得东一片,西一片。

赵小莲在教赵三宝识字。

赵小莲:“男。”赵三宝跟着小莲:“男。”

“女”,赵三宝跟着小莲:“女。”

68.又一个放蜂的山野(日,外)

在赵小莲的指导下,赵三宝在帐篷上写上“蜂蜜”“蜂胶”字样。

待几十个购买蜂蜜的人走后,赵小莲在帮助赵三宝点钱:“三宝叔,这是13000元,你点点。”

赵三宝:“小莲,一路带钱不方便,你陪我去邮局把这钱汇了。”

69.镇邮政所(日,外)

女邮电工作人员面对赵三宝:“同志,你干什么?”

赵三宝:“我汇款。”

工作人员递出一张汇票:“好的,你把汇票填了。”

赵三宝:“我……我不会。”

赵小莲:“三宝叔,我来教你填。”

赵小莲在教三宝填汇单:“三宝叔,是写婶子的名字吧。”

赵三宝:“是啊。”

赵小莲:“叔,你为何不跟婶通个电话?你难道不想婶吗?”

赵三宝在学着填字,转移话题:“小莲,跟你学了几天字,我的眼睛变得亮堂了,我想通了,叔不能耽误你,过些日子让你回去上学。”

70.开满各种花朵的山上(日,外)

采访车在山坳里盘旋,钟凯朝前面一个山坡望去,他发现了一个女孩沐浴早晨的阳光读书的情景,钟凯吩咐司机:“停车。”

此时,赵小莲正在深情地朗读一篇课文,钟凯摆好画笔,他趁女孩专心致志学习的机会,对着坐在蜂箱上读书的女孩开始了油画创作。

在创作中,钟凯发现女孩睁着一双渴求的大大的眼睛正在读书。

“小朋友……”当钟凯走近女孩面前叫了一声,正在专心致志进入晨读中的小莲才发现前面来了几个人。

赵小莲:“叔叔,你们是……”

钟凯拿出工作证:“小朋友,我们是县文联美术协会的,叔叔问你,你是不是赵小莲?为何不在学校念书?”

赵小莲止不住流泪了:“叔,我叫赵小莲,我原来在东城县柳溪小学念五年级,因为我爸没了,妈妈还不了爸爸生前的债,只好让我边打工边还债。”

文晓莉:“小莲,你得回学校读书。”

赵小莲摇摇头。

钟凯:“是啊,小莲,叔叔阿姨一定会通过社会的力量来支援你重返校园,等画完这幅画,你搭我们车跟我们回去吧。”

赵小莲:“叔叔阿姨,不好麻烦你们了。假如我这样回去的话,妈妈是会失望的。”

钟凯:“好吧,过些日子我们接你回去念书。”

钟凯走到另一边打手机:“田亮,我找到小莲了,她不愿跟我走。好的,你赶紧来接。”

71.山路上(夜,外)

养蜂车在向另一个地方转移。

车上,赵小莲在教三宝识字。

车上放在蜂箱上的书包在下坡时不慎抖落了下来。

72.凤凰山(日,外)

山花烂漫,荔枝树最吸人眼球。

工蜂飞出蜂箱在山上采花粉。

赵小莲:“三宝叔,这是什么地方?”

赵三宝:“这叫凤凰山,是福建省的一个山村。”

赵小莲:“难道我们出省了?”

赵三宝:“是的,这里是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过了分水关镇,我们就到了福建了。”

赵小莲:“上一站是我们江西,这一站就到了福建。”

赵三宝:“是啊,我们养蜂人一年四季都跟着花儿跑。”

赵小莲在找书包,焦灼万分地:“三宝叔,我的书包掉了。”

赵三宝:“掉了,那掉哪儿了?”

赵小莲:“三宝叔,我也不知道,我必须返回槐花山找。”

赵三宝:“傻丫头,我们已到凤凰山,这里离槐花山足足20里地,你在这里养蜂,我开车帮你找。”

赵小莲:“三宝叔,还是我去找,我的心细。”

赵三宝:“小莲,那好吧,你快去快回,现在这方圆几十里的山都是原始森林,山上有野猪,听说还有狼。”

赵小莲:“叔,你放心,我找到书包就回来。”

赵三宝:“注意路上不要碰到坏人。”

赵小莲:“好的。”

73.开满各种花朵的山上(日,外)

田亮在寻找小莲,失望地面对远外大喊:“小莲……”

74.一组镜头

盘山公路上,赵小莲在找书包。

蜿蜒的山间小路,赵小莲在找书包。

哗哗流水的小溪边,小莲在找书包。

槐花山坳里,赵小莲在找书包。

75.槐花山脚下(日,外)

前面走来几个淘气的小学生,小学生甲发现前面掉了一个东西:“大家猜猜,前面掉了什么?”

小学生乙:“我们去看看。”

小学生丙:“好像是个书包。”

三个小学生走了过去,小学生甲捡了起来:“是个书包。”

学生乙:“看看书包里有什么东西。”他找出一本数学书,见上面写着“五年级,赵小莲”几个字,小学生乙:“走吧,这书包值什么钱,丢在这里算了。”

小学生甲:“不,我们等等,人家掉了书包一定挺着急的。”

小学生丙:“ 是啊,这个叫赵小莲的同学一定会来找书包,我们在这里等吧。”

此时,赵小莲路过此处,赵小莲:“请问你们见到一个书包吗?”

小朋友乙:“是不是这个?”

赵小莲:“是的。”

小朋友甲:“我们在这里等你好久了。”

赵小莲如获至宝:“同学们,真是太感谢你了。”

76.柳溪村,田野上(日,外)

田芳芳正在打猪草,这时传来“田嫂”的呼喊声。

田芳芳抬头一看,见田亮走了过来:“田老师……你……”

田亮:“田嫂,小莲并没有在大河小学念书。告诉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田芳芳:“这……这……”

田亮:“田嫂,请你跟我说实话,今天你不说实话我不走。”

田芳芳无奈而又痛心地噙泪道:“田老师,我让小莲跟着别人打工去了。”

田亮:“什么?田嫂,小莲才13岁,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法,小莲有读书的权利,你为什么要剥夺她的这一起码的权利?”

田芳芳:“田老师,不是我硬要她去打工,实在是没有办法。小莲为还掉她爸生前的几万元借债,只好辍学还债。”

田亮:“田嫂,你告诉我小莲现在在哪里打工?我找了好几个县都找不到,我发誓一定要把她找回来。上次我就说了,你家有困难我来帮,我们大家来帮,我们学校来帮。”

田芳芳:“老师,我也是没有办法,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田亮:“田嫂,你不知道,为了让许许多多像小莲一样的贫寒子女返回校园,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了‘我要上学’助学活动。当年我就是这个活动的第一个受益者,是那些无数的好心人帮助我这个孤儿读书,成为一位人民的教师。饮水思源,我要回报社会,我要资助小莲,请你坚信我是真心的,假如你不给我这个机会,我会终生不安的。”

77.赵小莲家(夜,外)

月牙钻进了云层。

还是青云镇街上见过的男青年甲、乙、丙、丁悄悄地来到田芳芳家。

在狗吠声中,男青年甲敲门:“田嫂,请开门。”

屋内传来田芳芳的声音:“谁啊?深更半夜的。”

男青年乙:“田嫂,我们有急事,请你开下门。”

78.赵小莲家(夜,内)

二老已睡着,田芳芳正在剥豆子听到外面叫声,吓得脸色发白,她抓住一张扁担,冲着外面:“等天亮再说,你们回吧。”

外面又传来青年乙的叫声:“田嫂,再不开门我们可就要冲进去了。”

79.赵小莲家(夜,外)

男青年甲乙丙丁正在敲门,正当企图冲开大门的瞬间,身后传来了赵二喜的声音:“你……你们都给我滚!”

男青年甲等回头一看是赵二喜,男青年甲:“是二喜结巴啊,你跟我滚,不要坏了我们的好事。”说着四人向二喜打来。

赵二喜突然从身手拿出一支鱼叉:“谁敢动手,我宰了谁!”

男青年甲、乙、丙、丁见状,只好悻悻地走了。

80.赵小莲家(夜,内)

屋内,田芳芳听到二喜的声音以及男青年甲、乙、丙、丁远去的脚步声,田芳芳放心地打开了门,面对赵二喜:“二喜哥。”

赵二喜:“田嫂。”

田芳芳情不自禁地伸出了双手,与赵二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田芳芳:“二喜哥,今晚真是多谢你了。你怎么知道这些人会来我家?”

赵二喜:“田嫂,自打小莲爸走了以后,我知道你漂亮容易惹人注意,总担心晚上有人欺负你,我常偷偷来你家为你站岗守夜。”

田芳芳感动地:“二喜哥,你对我太好了。”

赵二喜:“田嫂,请你放心,我对你绝对没有非分之想。我晓得我是残疾,说话又带点口吃,其貌又不扬,我配你差……差十万八千里,但我愿意帮助你,不……不图任何回报。”

田芳芳:“二喜哥,我知道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81.北京一印刷厂(日,内)

一张张散发出油墨芳香的钟凯创作的《我要上学》的宣传油画,正在紧张地印刷。

82.柳溪小学办公室(日,内)

田亮在看杂志,这时他看到封面上刊登了钟凯创作的反映赵小莲在山坡上坐在蜂箱上沐浴阳光专注读书的油画,他兴奋地叫了一声:“小莲,老师可找到你了。”

83.石拱桥下(日,外)

田芳芳在洗衣。

赵二喜从口袋内取出一叠钱来:“田嫂,这是我去乐平挑炭赚的几千元,够这学期小莲读书用了,你还是听我的话,让小莲回来吧。”

田芳芳怎么也不愿接钱,赵二喜强制性地递过钱走了。

84.山坳内,日外一民房(日,外)

夕阳射进小民房,勾勒出小屋的明暗与凄凉。

屋门一开,一只狗叫着走了出来,从里面匆匆走出一对鬼鬼祟祟的中年男女。

男中年人:“桂花,等做完这笔生意,我们回山西好好过日子。”

那个被称为桂花的女人:“长生哥,我们天天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我好害怕,我不知哪一天我们会蹲大牢。”

长生:“桂花,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这个年头不冒点风险,怎能发财?”

桂花:“可我们拐卖儿童妇女是犯大罪的,我们是不是从此金盆洗手,见好就收呢?”

长生:“我们走南闯北,从山西来福建又去江西,干了大半年才赚了9万元,要不这样行不行?”

桂花:“怎么呢?”

长生:“等再找一个目标,只一个,我们再赚个一两万元就回去过个清闲日子好吗?”

桂花:“好吧。”

俩人有说有笑地向前走。

85.山路(日,外)

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小莲抬头望了望天空。

这时,赵小莲发现迎面走来了一男一女。

长生:“小姑娘,你干什么?去哪?”

赵小莲拍着书包:“我一路跟我叔养蜂,我是回凤凰山找书包的。”

桂花动了恻隐之心:“小朋友,快回吧,天气不早了。”

长生眨巴着一双狡猾的眼光,装着友好的样子:“小朋友,你饿了吗?”

赵小莲眨巴着天真无邪的目光说道:“跑了一天,找了一天的书包,是有点饿。”

长生拿出一块干粮和一瓶水:“小朋友,快吃快喝吧,吃了好赶路。”

赵小莲接过干粮和矿泉水:“谢谢叔叔阿姨,等下我让我叔拿蜂蜜回报你们。”

紧接着,赵小莲一边走一边吃干粮并喝了一瓶矿泉水,倏而昏厥在地上……

长生一看,连忙从背包里找出一个大麻袋,桂花也诚惶诚恐地帮助长生将小莲塞进布袋里。

86.凤凰山(夜,外)

夜已深了,一弯明月高悬天穹。

赵三宝将蜂箱集中一块,蜜蜂纷纷回归箱中。

赵三宝将箱板拿出放进采蜜机里。

赵三宝自言自语地:“都十二点了,小莲怎么还不回来?看来怪我太粗心,我得回去找小莲。”

赵三宝面对群山大喊:“小莲。”

87.春风镇神仙山上(日,外)

田亮在打听几个捡蘑菇的妇女:“请问你们看到一个养蜂的女孩吗?”

妇女甲:“是不是跟一个瘦高个的男人?”

田亮:“是啊,他们去哪儿了?”

妇女乙:“昨晚刚走的,不知去哪儿了。”

妇女丙:“养蜂人图的是赶花,哪座山花多,他们就会去哪儿。眼下正是开花的旺季,不知去了哪儿。”

88.福建省一条铁路线上(日,内)

火车在风驰电掣般地向前驶去。田亮坐在火车上,面对窗外沉思。

田亮画外音:“小莲,你在哪?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念书啊,有困难老师帮你。”

89.山上(日,外)

赵三宝手持养蜂用的竹竿在翻山越岭找小莲。

赵二喜发现山上走来一男一女。

那男的正是长生,身上背着一个大麻袋。

待长生他们走近的时候,赵二喜从长生背的麻袋中猜出了端倪。

赵二喜:“老乡,你身上背的什么?”

长生不悦地:“背的竹笋,我拿去分水关镇赶集。”桂花试图转移话题:“老乡,深更半夜,你这是去哪?”

赵三宝:“我侄女丢了,我来找她。”

长生生怕被赵三宝发现麻袋中的秘密:“好吧,老乡,你快走吧。”

赵三宝面对长生:“老乡,这黑黑的夜晚,我一个人走夜路多可怕,我还是跟你们一块走吧,再说我可以帮你扛一下竹笋。”

长生:“不用,不用,兄弟,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们还是分头走吧。”

赵三宝此时真正明白了对方麻袋中的秘密,他走近长生:“你放下,看看什么东西。”说着就要上前夺布袋。长生见状,对着三宝拳打脚踢,桂花也在帮着长生撕打三宝,三宝使出浑身力气,手持养蜂用的竹棒对着长生、桂花猛击,长生、桂花被击倒在地,大喊:“饶命,饶命啊。”

二喜打开布袋发现里面装着赵小莲,他急忙将塞进小莲嘴里的布条取出,小莲哭喊着:“三宝叔。”

赵三宝:“小莲。”

赵小莲与赵三宝紧紧拥抱。

赵三宝:“小莲,只怪三宝叔太粗心了,让你遭遇这么大的风险。”

“饶命,饶命啊,”这时瘫倒在地上的长生与桂花正不时地求饶。赵三宝:“你们两个狗男女,能不能饶命先问我下我侄女。”转而面对赵小莲:“小莲,你说这两个人咋办?”

赵小莲面对长生与桂花:“你们还配做大人吗?你们也有父母、姐妹、儿女,放了你们,会让更多的姐妹遭殃。走,跟我们去派出所。”

正当长生与桂花准备逃走的时候,一辆警车风驰电掣地驶来,警车上走来两个干警。

赵三宝:“警察同志,我们抓到了这对绑架儿童的犯罪分子。”

警察甲面对长生、桂花:“李长生,陈桂花,你们终于落网了。”说罢,两副手铐铐住了这对犯罪分子。

另一警察:“好的,谢谢你们。” 警察甲转而面对赵小莲:“小朋友,让你受惊了,谢谢你们。”

90.庄稼地里(日,外)

田芳芳在种地,二喜前来帮忙。

田芳芳:“二喜哥,我不是多次说过,寡妇门前是非多,我看你还是少来,免得让人惹闲话。”

赵二喜:“嫂子,我赵二喜走得正行得正,身正不怕影子歪,我才不怕那么多啦。”

田芳芳:“二喜,你是个好心人,可我……”

赵二喜:“田嫂,你……你怎么啦……”

田芳芳:“小时候,我妈帮我算过一次命,是南风村的瞎子阿三算的,阿三说我虽然长得漂亮,但我是个‘克夫’的人,小莲爸是我‘克’死了,我不能再‘克’了你。”

赵二喜:“田嫂,只要能与你一起生活,只有你允许我来承担照料小莲的义务,我死在你的手上也心甘情愿。再说算命先生的话怎能听呢,哪个叫阿三的算命先生假如真正能掐会算的话,那天他就不会去张庄乡算命,更不会掉到洞溪湖被水淹死。田嫂,我认为一个人的命并不是老天安排的,而是要靠自己的把握。”

田芳芳:“二喜,看你平时沉默寡言的,想不到你还知道这么多的道理。”

赵二喜:“田嫂,这么多年,我一直把对你的爱藏在我的心里,我一辈子爱你,不管你对我怎样,我的爱不图任何回报。”

田芳芳:“难道你不想跟我结婚?”

赵二喜露出质朴憨厚的笑容:“当然想,可我知道自己远远配不上你,为你做事,为你还债,我心甘情愿。”

田芳芳:“可嫂子我心里全是你大牛哥……”

赵二喜:“嫂子,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会像大牛哥一样爱你,疼你,我会把小莲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嫂子,说句实在话,每次见了你我的心就直跳得慌。”

田芳芳:“我看看,现在还跳不跳?”

赵二喜:“没没……没敢跳。”

田芳芳:“二喜,你想得美。”

田芳芳羞涩地一笑,她抬头将右手伸往赵二喜的心胸部位时,赵二喜握住田芳芳的手惊喜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田芳芳试着把头靠近二喜的胸部,二喜将田芳芳紧紧抱在怀内:“芳芳,想女儿了吗?”

田芳芳:“当然想啊!”

赵二喜:“芳芳,你真漂亮,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像小莲爸一样疼爱你,关心你,我要让小莲从我的身上感受到失去的父爱。”

赵二喜:“芳芳,我已经赚下一笔钱了,我想把小莲接回来读书。”

赵二喜将一大把钱放入田芳芳的手中,田芳芳感动地:“不,我不能总用你的钱。我不知道这是你砍了多少柴、卖了多少鱼才挣来的钱……”

赵二喜:“芳芳,我们都快成一家人了,哪能分你我呢?明天,我们一起搭车去接小莲回家读书,然后我们结婚。”

田芳芳脸上露出羞怯的喜悦。

91.县文联(日,内)

田亮与钟凯在说着什么。

田亮:“老同学,祝贺你啊!我从电视上获知,你的油画作品《我要上学》获得‘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少年儿童求学形象,请问你有什么感叹吗?”

钟凯:“我这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绘画我们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农村失学女童形象。是赵小莲那双渴求知识的目光,让我读到了知识的力量,激发了我创作这幅油画的灵感。”

田亮:“是啊,钟凯。可我找了好多地方还是找不到小莲。”

钟凯:“老同学,你等下坐我的采访车,我要对小莲做个深度采访,我们一块去找。”

田亮:“我们把田嫂也带去做工作,这次一定要把小莲找回来。”

92.山间土路上(日,外)

山色随时光的流转不停地变化各种层次,从浅灰变深暗。青山在夕阳的辉映下,如同童话中的迷宫显得如此壮美和动人。

养蜂车在行驶。

赵小莲:“三宝叔,在想啥?”

赵三宝充满父爱地感叹道:“小莲,你多像我的女儿春花,要是春花在的话,跟你一般大。”

赵小莲:“三宝叔,那从今天开始我就认你作干爸。”

赵三宝动情地:“小莲,我的女儿。”

赵小莲:“三宝叔,不,干爸。”

赵三宝甜甜地应了一声。

赵小莲:“干爸,我们现在去哪?”

赵三宝:“女儿,你多次说过你要上学,我送你回家念书,干爸再也不耽误你的学习了。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我不忍心你跟着我再受这么大的委屈,再担这么大的风险。”

赵小莲:“干爸,那我家欠你的钱……”

赵三宝:“做爸的哪有向女儿收账的?一笔勾销了。”赵小宝说完便又哼了起来:“蜜蜂采花本为蜜,梁山伯为祝英台……”

小莲:“干爸,你怎么总爱唱这首歌?”

赵三宝:“小莲,这是为我们养蜂人写的歌我当然爱唱啊。再说你干爸养了这么多年的蜜蜂,对蜂真是太有感情了。你说这蜂真是了不起,它采花为的是酿蜜,而且蜂的生命期限极端。”

赵小莲:“多少天?”

赵三宝:“二十天。”

赵小莲:“二十天真是太短暂了。”

赵二感叹道:“是啊。”

赵小莲:“三宝叔,我看你唱这么歌的样子挺伤感的,是不是想什么人?”

赵三宝:“是啊,你干爸是想一个心爱的女人……不说了,你是个小孩子,干爸个人的秘密不想给小孩讲。”

赵小莲:“干爸,这有什么要紧?我都13岁了,你尽管说,我决不外传。”

赵三宝:“好吧,小莲,干爸只好和你说个私事。干爸年轻的时候爱过一个女人,可是干爸家穷得叮当响,拿不出礼金,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心爱的女人嫁给了别人。”

赵小莲懂事地:“那个阿姨喜欢你吗,干爸?”

赵三宝:“这个,我也不知道,我想只要我家能拿出500元彩礼,我准能让她喜欢。”

赵小莲:“干爸,这个你就错了,你要知道,感情是不能用钱买的。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阿姨是谁吗?”

赵三宝掩饰道:“你也许认识,也许不认识。”

赵小莲:“那个阿姨漂亮吗?”

赵三宝:“漂亮,比天上的织女还漂亮。”

赵小莲:“有我妈漂亮吗?”

赵三宝:“跟你妈妈一般漂亮。”

看到小莲那双美丽的大眼睛,赵三宝有点走神。

赵三宝:“小莲,你长得这么漂亮,多像一个人。”

赵小莲:“像谁?”

赵三宝:“像你妈。”

赵小莲:“干爸,难道你心里还有什么秘密?……”

赵三宝:“干爸不好意思说。”

赵小莲:“干爸,你说出来,我一定为你保密。”

赵三宝:“在你妈面前也不能说好吗?”

赵小莲真切地:“我发誓。”

赵三宝动情地:“小莲,你不知道,我和你爸,还有二喜是当年割头换颈的伙伴。我们三个都喜欢你妈,可你妈只爱你爸。是啊,你爸心地善良,长得又帅,我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二喜人是好,可天生有点口吃,你妈当然也不会看上他。当时我们三人都知道,谁这一辈子能娶上你妈这个美人胚子,算是一辈子来世不后悔。后来,我和你妈都各自成了家,但我的心里一直爱的是你妈。你不是问我为何每天唱那首歌,那是我从心里唱给你妈听的。你爸买货车找我借钱,我从心里不愿,但为了你妈我只好同意了……”

赵小莲:“干爸,我有一点不理解,那你为何老催着要我妈还钱,还让我打工还债?”

赵三宝不好意思地:“我的本意不是为了催账,是‘逼’你妈跟我一路养蜂,我想天天看到她靠近她。可你妈却让你来跟随我,我原想你妈会来换你回去念书,可你又不愿回去换你妈……就这样,受害的是你,小莲,你干爸一肚子的坏水,我向你全倒出来了,我向你道歉。”

赵小莲:“干爸,我理解你,我知道你这是为了爱,只是你爱的方式错了……”

在他们的车轮下,有曲曲弯弯的公路,有蜿蜒不平的乡间土路。

93.路上(日,外)

钟凯开着车,车上坐着田亮、田芳芳和赵二喜。

田亮:“田嫂,我已和县教育局取得联系,小莲已成为全县‘我要上学’重点救助对象。”

田芳芳:“多谢田老师。”

94.路上(日,外)

养蜂车与钟凯的采访车迎面开来,同时停了下来。

两边车上的人都下了车。

田芳芳与赵小莲含泪紧紧拥抱。

田芳芳:“小莲,我的女儿,妈妈真蠢,不应让你辍学打工。”说着泪水夺眶而出。

赵小莲:“妈妈,小莲不怪妈妈。”

田亮:“小莲,我来接你回去念书。”

钟凯:“小莲,我也是接你回去念书的。”

赵二喜:“小莲,我也是来接你回去念书的。”

赵小莲:“田老师、钟叔叔、二喜叔,谢谢你们了。”

赵二喜把小莲紧紧地拥抱在怀里:“小莲,小莲,你晒黑了,瘦了。跟你二喜叔回去吧。”

赵二喜:“小莲,想你二喜叔了吗。”

赵小莲:“二喜叔,我真是想死你了,夜里做梦都梦到你了。”

田亮:“小莲,你把老师找得好苦啊。”

赵小莲:“田老师,对不起,真是太感谢你了。”

赵三宝望着他们欢乐团聚的情景,百感交集……

赵三宝走到田芳芳面前:“田嫂,我错了,不该逼你还债,你家的债一笔勾销,我愿意用养蜂的钱供小莲读书。”

赵二喜:“三宝,你自己那么抠门,怎舍得用自己的钱来送小莲念书呢?”

赵三宝拿着一包蜜胶送到田芳芳面前:“嫂子,这是蜜胶,给你补补身子,现在我把小莲还给你了。忘了告诉你一件事,我认小莲为干女儿了。”

赵小莲:“是啊,我现在称三宝叔干爸了……”

田芳芳:“那敢情好啊!”

赵二喜:“三宝,好啊,你真是变了。”

赵三宝笑了,笑得好纯朴,好灿烂。赵三宝:“二喜哥,我错了,你知道我一向抠门。这一年里,小莲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边养蜂边学习,是她的言行感动了我,使我深深感到知识的力量,真正感到没有知识的愚蠢。我想通了,从此以后不再逼田嫂还债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莲,让小莲重返校园。”

95.柳溪小学校园(日,外)

田亮:“小莲,只怪老师,找你回来太晚了。”

赵小莲:“田老师,我一点也不怪你,连感谢你都来不及,怎能怪你呢?”

田亮:“小莲,你回来了,你在外养蜂快一年了,考虑到你的实际情况,我跟校长报告了,让你留级。”

赵小莲:“老师,在养蜂的一年内我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学,我想先参加期末考试再说。”

田亮:“好吧,明天你先参加我们班的期末考试,看看你的成绩如何。”

96.柳溪小学五年级教室内(日,内)

赵小莲与同学们在认真地做着考题。

97.柳溪小学办公室(日,内)

田亮批改卷子,他发现赵小莲的语文、数学都是100分。

98.柳溪小学五年级教室(日,内)

田亮面对同学们:“同学们,这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出来了,让我高兴的是,同学们的成绩比上学期都有了一个大提高,尤其是赵小莲同学在失学近一年时间里,坚持边养蜂边打工自学,考试成绩都是100分,仍列全年级第一,这简直是个奇迹。”

众同学鼓掌。

赵小莲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99.抚州市文化宫(日,内)

“我要上学”油画作品拍卖会正在举行。油画中的赵小莲捧着语文书,,睁着一对大眼睛望着前方……

上百人举牌参加了拍卖,不时地有人举牌叫喊。

拍卖人鼓槌不时地喊着“10万元”“20万元 ”“30万元”。

最后拍卖人鼓槌落下:“好,40万成交。”

100.抚州市城东县文联办公室(日,内)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与钟凯、文晓莉等人开会交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这幅‘我要上学’的油画不仅是我们县文联美术家协会的扛鼎之作,也是全国近几年从未有过的优秀绘画作品,在全国发行达几千万份。正是这幅油画推动了‘我要上学’助学工程在全国的开展,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失学子女的命运。毛主席说得好,艺术是创作的源泉。钟凯的这幅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通过刻画人物一双渴求的眼神来折射主人公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之心,况且这里的静物,如蜂箱,这里的动物,如人与蜜蜂都处理得相当到位,有张有弛。我认为将来你们在文艺创作上要想有所新成就的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坚持三贴近,打好主动仗,我想你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众人鼓掌。

101.抚州市城东县街上(日,外)

文晓莉:“凯,这40万元你打算怎么用?”

钟凯:“晓莉,你说呢?”

文晓莉:“我们马上要结婚生子,还要买房子,我想用这笔钱留作急用。”

钟凯:“晓莉,你想想你是怎么读的大学?”

文晓莉:“我是个孤儿……是靠‘我要上学’助学工程捐款读完大学的。”

钟凯:“晓莉,你是个懂事的姑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把这笔钱捐给‘我要上学’助学工程,你的意见如何?”

文晓莉:“好啊,钟凯,我支持你。”

102.赵三宝家(日,内)

赵三宝与妻子上床。

赵妻:“三宝,看我今晚怎么收拾你!告诉我,为啥一年时间都不给我打电话?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女人?”

赵三宝掩饰道:“老婆,没有……我怕打了电话更想你。”

赵妻:“真话还是假话?”

赵三宝显出真诚:“真话。老婆,从此以后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补还你的情,让你跟随我一起走南闯北做个养蜂人好吗?永不分开。”

赵妻:“好啊,你这才说出了一句人话。好啊,从此我跟我老公一块养蜂我才放心了。”

103.柳溪小学操场上(日,外)

“我要上学”助学仪式正在柳溪小学举行,上面放着捐款箱。

女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们朋友,今天我们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来柳溪小学举行‘我要上学’助学仪式,目的是为了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如赵小莲同学一样的失学儿童,现在我宣布,‘我要上学’救助仪式现在开始!”

田亮:“这是我和我的妻子捐的一年的工资三万元,作为‘我要上学’助学活动的首批受惠者,我理应回报社会,并希望这个活动能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钟凯在掌声中走上台前:“谢谢各位,我永远忘不了小莲那坐在蜂箱上读书时渴求知识充满梦想的大眼睛。现在我将拍卖我的油画《我要上学》获得的40万元捐给‘我要上学’大型助学工程,用来资助和赵小莲一样的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

这时,一辆红十字标志的车子开来,车上几个医护人员下车,一领头人:“主持人你好,我们来自华山医院,为了让更多的赵小莲重返校园,我们也向‘我要上学’ 助学公益活动捐赠50万元。”

赵三宝:“这是我卖蜂蜜赚的2万元,我愿意捐献给学校。”

一位老者手捧一本1972年版的《高玉宝》,他就是我们见过的为赵小莲捞书秃了顶的老农赵大爷,他动情地说道:“同学们,我是个年过七旬的老翁,我叫赵宝贵,《高玉宝》这本书这是我童年时代的读物。三十多年了,它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仿佛我童年时代的影子——不,它是我幼小的心灵的回声,是那充满了饥荒和书荒的年代里的一面镜子。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也有过一段失学的经历。在因为家境贫困所迫不得不离开学校、在他乡的大洼地上为生产队放猪的日子里,在我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或奔跑在旷野上的狂风骤雨之中,或躲风避雨于晚秋路边的茅草棚与草垛间的时候,我总是用高玉宝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励自己、安慰自己。我的耳边似乎也时刻响着一个声音:‘我要读书!’”老者从衣袋子里拿出一个大红包:“这是我平生积蓄的一万元,我捐给‘我要上学’助学工程,捐给更多的小莲……”

众人捐过款后,女主持人:“现在有请赵小莲同学发言。”

赵小莲激动地上台:“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要上学’希望助学工程带来的收获感动和喜悦。我非常感谢爷爷奶奶阿姨叔叔,谢谢大家,我们一定会用好大家资助的每分钱,认真学习,刻苦攻关,为了山区的明天好好念书,为让更多人重返校园,考上大学,走出大山,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一起努力!等我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以后,我一定会加入到‘我要上学’大型助学公益活动,我会像你们一样,让这一活动薪火相传。”

104.(字幕:10年后)新的柳溪村小学(日,外)

崭新的花园式的柳溪村小学,国旗在飘扬,在阳光和花朵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新美观。

田老师带着赵小莲走在学校操场上。

赵小莲用惊喜的目光打量新式的校园。

田亮介绍道:“小莲,欢迎你回到母校任教帮我们一把。你看我们学校真是大变样了。县教育局为我们学校拨了一批建校款,帮我们把这危房翻修了,改成花园式的学校。是啊,再穷不能穷教育,现在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越来越大了,我们当老师的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了。”

赵小莲:“校长,我真是太高兴了。”

105.(字幕:10年后)新的柳溪村小学(日,内)

赵小莲画外音:“10年后,我从北大学毕业。为了回报社会,回报更多的好心人,为了让更多贫寒子女走上校园,走出大山,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柳溪村,成了一名光荣的支教老师,我要把更多的爱献给那些急需关心资助的少年朋友。能够在我的母校柳溪小学三尺讲台上描绘青春和人生,我觉得心里十分幸福。因为这里有我童年的美好梦想,永远也回报不了的浓浓乡情……”

教室内,赵小莲在为五年级学生上语文课。

赵小莲:“少年智则国智。”

众学生:“少年智则国智。 ”

赵小莲:“少年富则国富。”

众学生:“少年富则国富。”

赵小莲:“少年强则国强。”

众学生:“少年强则国强。”……

校园上空,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