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
7897700000033

第33章 防治宝宝忧郁症

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尤其在学龄前及学龄期,一般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变化,常因某些生活事件或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问题。比较轻的情绪反应为自卑心理,感到自己事事处处都不如人家,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进取心,情绪比较压抑。比较严重的情绪反应患儿称为忧郁症。

情绪压抑是患儿最突出的表现,患儿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同时对周围不感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有的表现自责自罪、自暴自弃、易激惹,且有消极言语,甚至严重时有自杀行为。真正忧郁症在宝宝并不多见,宝宝忧郁情绪并不少见。

有忧郁情绪的宝宝早期常有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宝宝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若不加注意,自卑心理会不断加剧,并持续影响宝宝的情绪行为,导致患儿的忧郁症。

1.宝宝忧郁症的表现

有自卑心理的患儿,经常抱怨没人喜欢他,平时不够活跃,动作迟钝或精力不足,觉得自己没用。有自卑心理的患儿多见于学龄期宝宝。这类宝宝多数学习成绩大多较差,在家经常遭家长打骂,往往情绪低落、恐惧、紧张,有的宝宝一进家门,便闷闷不乐,担心挨打。由于学习困难,被老师批评,又遭同学歧视,精神负担较重,因此,他们逐渐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不及时消除,那么从心理角度而言,想再争取优异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宝宝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事事处处总感到不如别人。碰到困难或遇到学习方面的难题时,他们不是知难而进,想方设法去解答难题,而是畏畏缩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种自卑心理势必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叫小刘,由于学习成绩差,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上课时他总低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师提问时,他不敢举手发言,害怕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一进校门就感到自己好像比别人短一截似的,抬不起头来,心情很压抑。他觉得自己就像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一样,精神负担沉重又无法解脱。由于缺乏自信心,做作业时就怕做错。哪怕是很简单的计算题他也担心算不对,虽然自己反复验算了几遍,但是,还要家长帮助把关。有时,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能把成绩提高。相反,他认为这是偶然的。

小刘家长平时对宝宝也缺乏信任感,忽视了对宝宝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当小刘做错习题时,家长一味怪他“太粗心”、“不用功”,从不帮助他分析做错习题的原因。当小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并不是想方设法教会宝宝解决困难,而是简单地责骂“不行”、“太笨”,甚至伴有体罚。从此以后,当小刘一遇到难题,他就说“我不行”、“我不会做”。还没动脑筋就畏难而退了。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所致的宝宝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心理是宝宝忧郁倾向的表现,所以家长们必须加以重视。

2.宝宝忧郁症的发病原因

(1)得不到家长的爱

在宝宝幼年时,家长时常与宝宝分离,以致建立不起情感依附关系。或家长间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宝宝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或母爱,甚至被当成出气筒,常遭谩骂殴打等。

(2)突然丧失家长之爱

例如爸爸或妈妈突然身亡或离异等引起的忧郁反应。

(3)受到蔑视和抛弃

由于家长或其他亲人流露出“生出来是多余的”、“还不如死了的好”等对宝宝羞辱的态度和行动,甚至将宝宝遗弃,这种宝宝不少是肢体残疾或低能宝宝。

(4)地位的改变

如有了弟妹后,家长对患儿的态度发生改变,原先是家长的宠儿,现在降到次要地位。或者家长一方再婚后,宝宝受到继父或继母的歧视等等。

(5)家长患有忧郁症

家长中有一个患忧郁症,对宝宝冷漠,使宝宝的一些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忧郁。或家长的情绪低沉,经常闷闷不乐,影响到家庭的气氛。

3.宝宝忧郁症的分类

(1)急性忧郁

这类患儿在发病前带有明显精神诱因,如爸爸或妈妈突然死亡,突然患重病而需离开家长去住院。这类宝宝病前精神正常,仅在精神诱因出现之后,才突然呈现明显的忧郁症状。有位10岁的女童,暑期赴爷爷、奶奶处度假,突然听到家乡地震,而且家长均在地震中不幸身亡,她立即出现急性忧郁反应,惊恐,焦虑不安,失眠,紧张,大声哭喊,拒食,用头撞墙,扬言与家长一起身亡,认为活着毫无意义。急性忧郁症状持续2周,经住院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

(2)慢性忧郁

起病缓慢,而精神刺激是长期存在并重复发生的。慢性忧郁患儿病前多表现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性强,很孤独。有位11岁的男孩,爸爸患有忧郁症,情绪消极悲观,多次企图自杀,均被发现未遂。他从小得不到父爱,胆小,害羞,经常闷闷不乐。爸爸几次自杀行为,均给他带来深刻影响。久而久之,他也出现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常失眠,做噩梦。由于思想不易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他认为活着没有意思,还是死去的好。经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

(3)以身体不舒服为主诉的忧郁

如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肠绞痛、胸闷气促、食欲缺乏等心身疾病,但这些不适,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病因,而在详细查询中,采用心理检查方法,才能发现其忧郁情绪。有位13岁的女孩一向学习成绩优秀,在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时,由于大意漏做一道数学应用题,以一分之差未考上重点中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感到恶心想吐,腹胀难受,不思进食。两天后吃了一碗面,突然面色发白,出汗,阵阵腹痛,经过检查未发现肠胃系统疾病。以后每逢家人谈及这次未能进重点中学一事,她均有上述类似发作。

这种忧郁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故往往易被误诊。

贴心小叮咛:

学龄前宝宝有自卑心理者占2%左右,有忧郁情绪者占0.3%左右,而学龄期宝宝发生率还要高些,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宝宝心理问题。若患儿平时情绪不稳定,经常有自我贬低观点,家长要注意防止宝宝自卑心理的发生。若出现睡眠不好,社交活动减少,对学习态度改变,不愿上学,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精力减退,食欲不佳,或带有身体不舒服感,这时要警惕忧郁情绪的发生。

4.宝宝忧郁症的治疗

培养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宝宝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宝宝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营造,使宝宝更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欢迎。家长或老师要多给宝宝信任和鼓励,对于他们在成长中的缺点或错误,要耐心说服引导,切忌动辄训斥或打骂,不要经常揭宝宝的短处,以免宝宝出现自卑情绪。对有学习困难的宝宝,要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要让宝宝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并从成功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对有较明显忧郁情绪反应的宝宝,也要针对病因给予心理治疗。急性忧郁反应患儿均能找到诱发因素。而慢性忧郁反应患儿很少能发现急性促发因素,但在过去生活中常有与亲人分离等不幸遭遇,或者家长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据研究,认为家庭遗传因素在宝宝忧郁症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约有50%忧郁症,特别是慢性忧郁症患儿的家族中,大多都有忧郁症的病史。这类患儿的治疗比较复杂,除了注意培养患儿乐观情绪和给予适量的抗忧郁药物外,还要重视调整家庭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和注重教育方法。

5.宝宝忧郁症的预防

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1)创建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长民主、平等的作风可以形成和睦的家庭气氛。这样,宝宝言行不受拘束,有什么想法敢于和家长交流,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

(2)多让宝宝与小朋友交往

宝宝最喜欢的伙伴是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知识水平也比较接近,彼此互相吸引。因此他们在一起活动时总是轻松、自然、愉快的。这种环境气氛对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是有益的。为宝宝创造条件,在适当的场合表演节目,接待客人,培养宝宝落落大方,并且克服被动、孤独、不合群的个性。

(3)家长乐观开朗

家长是宝宝最早也是最多的观察模仿的对象。家长自身的情绪、性格、处事、为人,无不对宝宝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家长是宝宝最好的老师。

总之无论家庭还是学校,要为宝宝从小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培养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以预防各类不良情绪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