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
7897700000021

第21章 防治宝宝肥胖症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妈妈们格外关注宝宝的营养,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过量的营养摄入使得肥胖宝宝越来越多。宝宝患上肥胖症总是让妈妈们十分担心,一方面担心宝宝的营养状况,另一方面害怕会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其实,儿童肥胖症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也是营养不良性代谢病。一般宝宝肥胖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还是能够得到控制的。

1.宝宝肥胖症的分类

儿童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称病理性肥胖症,占所有儿童肥胖症的不足1%,而99%的肥胖症属于单纯性肥胖症。

(1)单纯性肥胖症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大多数是由于不合理饮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了消耗的量,多余的能量即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造成了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从而引发肥胖。

另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物质代谢比较缓慢而持久,并且基础代谢水平较低,往往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人体的能量代谢一般受遗传因素控制,家长均肥胖,其子女患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风险大于正常人群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后代患病率为40%~50%。

一般人体脂肪百分率男性正常值为15%~18%,大于或等于25%为肥胖;女性正常值为20%~25%,大于或等于30%为肥胖。

(2)病理性肥胖症

儿童病理性肥胖症常常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药物等因素引起,占所有儿童肥胖症的不足1%。此类儿童除了体形肥胖外,常伴有原发性疾病的一些症状和体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瘤引起的丘脑下部疾患,常伴有脑炎、脑瘤等病史。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常伴轻微性水肿、智力低下等症状。

药物副作用所引起的肥胖,如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疾病、风湿病、顽固性哮喘等需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会由于药物引起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紊乱而引起肥胖,脂肪分布一般集中于颜面、背部、腹部,呈满月脸、水牛背、腹部隆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蛋白质的代谢是分解大于合成,常引起患儿四肢肌肉萎缩,四肢消瘦明显。

2.宝宝肥胖症的常见并发症

①高血压

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青少年肥胖同样潜在着患高血压的危险。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对468名儿童从6岁起连续追踪观察8年(1987-1995年),肥胖检出率由4.91%上升至16.20%,肥胖发生率增长3倍。而且肥胖对血压的升高有较大影响,随着肥胖度的加重,血压水平逐年增高。13岁肥胖儿高血压检出率为14.7%,而对照组同龄儿童则为4%,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非肥胖儿的3.5倍。在治疗初期的4~8周,通过控制总热能及盐的摄入,患儿的高血压随体重的减轻而下降。山东省立医院随访肥胖儿高血压167例,而临界高血压则为59例,其中98%经1~3个月治疗,随着体重的下降,血压降至正常,不需要用任何降压药物治疗。

②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儿由于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增高,出现胰岛素阻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所以,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常会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某省立医院诊治和随访167例肥胖儿,其中测血脂135例,有脂代谢紊乱者占28.1%,表现为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出现一个或多个指标异常。通过控制总热能的摄入,调整三大营养素的结构及所占热能的比例,并且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肥胖儿童高脂血症发病率随体重的减轻、高血压的下降而降至正常值。

虽然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其发病诱因却起始于儿童期。若能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发现血脂增高这一危险因素,及早防治,可有效地防止冠心病,并降低病死率。

③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场所,而脂肪肝是肝脏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肥胖患者有50%~60%伴有脂肪肝,但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在肝脏B超或肝酶异常时才发现脂肪肝。有21%~63%的患者有无症状性肝酶升高。儿童肥胖症也有类似的情况。脂肪肝严重的程度与血脂高低成正比,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有必要对肥胖者进行常规的B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脂肪肝。

④糖尿病

目前认为儿童肥胖症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的前驱症。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有轻度糖耐量反应延迟现象,肥胖患儿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值明显高于健康组,说明患儿有糖代谢障碍。另外,肥胖患儿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或存在一种抵抗作用,为了维持糖代谢的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时间一长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出现糖尿病。据报道,有10年肥胖史者,同时会有34%发生糖尿病的概率。

胰岛素分泌增多是肥胖患儿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肥胖患儿空腹血胰岛素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肥胖患儿超重率与空腹胰岛素值呈明显正相关、超重率越重,越容易发生糖尿病,而且肥胖程度与糖尿病发生年龄早晚有关。

3.宝宝肥胖症的家庭治疗

以家庭行为疗法为基础,包括合理饮食和运动的综合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为适合于儿童肥胖症的治疗手段。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肥胖的家庭,其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中有许多易致肥胖的因素,宝宝和家长生活在一起,容易有相同饮食、嗜好和运动习惯,在减肥方案实施过程中,宝宝极易受家庭中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的影响,使行为矫正难以进行,影响治疗效果。

在治疗儿童肥胖症时,应增加运动、减少非生理性进食等,要求宝宝有较强的毅力和控制力,家长若对此不予以支持,或经常给予不必要的食物诱惑,则宝宝极易退回到原有的生活模式中,使治疗方案难以进行。

家长的参与和家庭行为疗法的执行程度,是儿童肥胖症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儿童和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家长的督促在治疗儿童肥胖症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单纯性肥胖症必须注意合理饮食

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饮食所引起的,故需坚持长期甚至终生的合理饮食,才能达到真正的减肥效果。另外,儿童和青少年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过分的禁食或限食,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减少,将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反而给健康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因此,肥胖儿童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制订详细的合理饮食方案,三大营养素合理搭配,这样使肥胖儿在减肥中健康成长。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合理饮食治疗方案以高蛋白、适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为基础,保证适量热能的摄入,使肥胖儿在减肥中不会出现负氮平衡,肌肉组织不致萎缩,并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做到合理饮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总热能控制在每天800~1800千卡,对7~15岁的肥胖儿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身高等自身情况决定。

②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20%(需肾功能正常),以乳类、蛋、鱼、瘦肉、豆制品等蛋白质高、脂肪少的食物为主。每天可吃一个鸡蛋、250~500毫升牛奶,配以鱼、虾、瘦肉等。

③少吃或不吃含高热能、高脂肪的食品,如巧克力、饮料、糖果、蜜饯、肥肉、油炸食品等。

④多食新鲜蔬菜、适量水果及菌藻类食物(香菇、黑木耳、紫菜、海带等),可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素的供给量,有利于增加饱腹感,降低血脂。

⑤每天饮足量的白开水,2~3升。

(2)肥胖宝宝要多饮白开水

水是人体不可缺乏的物质。水的需要量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能的摄入量。儿童和青少年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体内的水分相对地较成人多一些。单纯性肥胖儿在治疗时,脂肪组织分解大于合成,且蛋白质的摄入较多,为了减轻肾脏的负胆,满足肥胖儿水分的额外需要量,应补充大量水分。另外,肥胖儿不显性失水(肺和皮肤)也较一般儿童明显增多,故应补充相应的水分。一般来说,肥胖儿童每日需饮白开水2~3升。

(3)儿童肥胖症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的一个重要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早、中餐要吃得好,晚餐要吃得少;每餐进食的速度要慢,一般20~30分钟;晚餐后尽量不要吃含热能的食品;逐渐习惯于良好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食物,尽量用蒸、煮、炖、凉拌等烹调方法;饮食应清淡,限制食盐及油的供给(一般每天食盐为4~6克,植物油10~14毫升),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登楼、快散步等,锻炼时间30~60分钟,这样每天可多消耗热能200~400千卡;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