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华国学经典)
7890900000018

第18章 姑妄听之(一)(2)

早在《诗经·小雅·大田》里就已经有“遗秉”,“滞穗”的说法,可见寡妇通过拾取稻穗来获利,在周代的诗歌中就有记载了。农村里麦子熟了的时候,妇女们十几个一群,跟在割麦子的人后面,收集掉在地上的残余的麦穗,就叫做拾麦,在农村里这一习惯已经很久了,并成了一种风俗。割麦子的人也不会回过头来干涉妇女们捡麦子,就像古时候的人一样淳朴宽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淡薄,大家都纷纷追求利益,割麦剩下的不够人们的期望,于是盗窃抢夺的事情常常发生,由于大家过于沉醉于利益上面反而失去了这件事最初的意义。所以在四五月间,妇女们都在田野上露宿,为了早些赶去拾麦。有几个妇女在静海的东面,黄昏以后乘着天气凉快在晚上赶路,远远看见一个地方有灯光,于是就去讨口水喝。到了近前一看,发现这是一户大户人家,房屋高大宽敞,佣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大厅里亮着灯,奏着乐,好像在招待客人。远远望去有三个贵人坐在床榻上,正在喝酒吃肉。大家说了想要借宿的请求,看门的人把它通报给了主人,主人点头答应了。一会儿又把他叫回来,好像对着他的耳朵说了些什么。看门的人出来以后,拉着一个老太婆偷偷地说:“这里离城里比较远,一下子找不到妓女。主人希望能在你们一起来的女伴中,选三个长得还不错的人陪客人喝酒睡觉,每个人一百两银子,其他的人也有奖赏。你帮我说一说,加倍给你赏钱。”老太婆悄悄的把这个消息告诉同伴,大家想着有钱赚,就怂恿几个年轻的妇女去做这件事。于是看门的人领了三个人进去,洗漱打扮了一番后,换了衣服侍奉客人,其他的妇女则安置在另外的地方,也有好酒好肉招待。到了深夜,三个贵人各自拥着一个女人到了一个院子,全家都熄灭蜡烛睡觉了。这些妇女白天走了一天的路累得不行,睡得很香,天亮了都不知道。等到太阳已经老高了,才醒过来。结果发现昨晚上的房子和人统统不见了,只有茂密的野草,一眼望不到头。去找另外三个妇女,发现她们都光着身子睡在草丛里,换过的衣服都不见了,只有旧的衣服放在十几步开外的地方,幸好还在。再看主人给的银子,居然都是纸做的。她们怀疑是遇到了鬼,但是吃的东西都是真的,又怀疑是狐狸精,或者这个地方靠近海边,也许是海里的什么怪物?为了贪求财利,结果失身,却只是吃了一顿而已。我想像她们迷惑不解地相对着,回忆这个晚上,就像是邯郸枕上的一个梦一样。我的去世的哥哥却说:“美妙的舞蹈,好听的音乐,动人的姿态,瞬间的繁华,就像流水一样逝去。情人分离的时候,再回过头看,过去的事情都成空幻,也和那三个妇人光着身子躺在草丛中,从美梦中醒过来一样。难道只有海市蜃楼才是一瞬间的幻觉吗?

【原文】

裘超然编修①言:杨勤悫公年幼时,往来乡塾,有绿衫女子时乘墙缺窥之。或偶避入,亦必回眸一笑,若与目成。公始终不侧视。一日,拾块掷公曰:“如此妍皮②,乃裹痴骨!”公拱手对曰:“钻穴逾墙,实所不解。别觅不痴者何如?”女子忽瞠目直视曰:“汝狡黠如是,安能从尔索命乎?且待来生耳。”散发吐舌而去,自此不复见矣。此足见立心端正,虽冤鬼亦无如何。又足见一代名臣,在童稚之年,已自树立如此也。

【注释】

①编修:古代吏官之一,宋代设编修官修国史实录、会要等,明清翰林院设编修,并无实质职务②妍皮:美好的皮囊,指相貌。

【译文】

翰林院编修裘超然说:杨勤悫先生年幼的时候,到乡里的书院去读书,有一个穿着绿衣服的女子常常倚着墙,透过缺漏的墙偷偷看他。有时偶然躲进去,也一定会回头一笑,好像脉脉含情。杨先生从来都目不斜视。一天,那个女子丢了一个土块打杨先生,说:“长了这么好的相貌,却包着一堆傻骨头!”杨先生拱手向她行礼说:“你又钻洞,又越墙,我实在不知道是为什么?要不你找个不笨的,怎么样?”那个女子忽然瞪起眼睛,两眼直视他说:“你这么狡猾,我怎么能从你这里索命呢?还是等来世吧!”于是散披着头发吐着舌头走了,以后再也没有见到。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立心端正,即使是被冤而死的鬼也拿他没有办法。由此也可见一代名臣,在小时候,就已经注意培养自己的品质了。

【原文】

献县一令,待吏役至有恩。殁后,眷属尚在署,吏役无一存问者。强呼数人至,皆狰狞相向,非复曩时①,夫人愤恚②,恸哭柩前,倦而假寐。恍惚见令语曰:“此辈无良,是其本分。吾望其感德已大误,汝责其负德,不又误乎?”霍然忽醒,遂无复怨尤。

【注释】

①曩时:以前,原来。

②愤恚:非常生气,生气之极。

【译文】

献县有一个县令,对待下属和仆人都很好。恰巧在任上死了,他的妻子家人都还在官衙里,却没有一个下属和仆人来吊唁安慰她们。勉强叫来的几个人,都显出丑恶的嘴脸,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了。他的妻子很气愤,在他的灵柩前大哭,哭着哭着,累了,居然睡着了。依稀听见县令对她说:“这些人都没有良心,他们的本性就是这样,我指望他们能够对我的恩情有所感激,有所回报已经是极大的错误了。你责怪他们辜负了我的恩情,就更是妄想了。”他的妻子一下子突然明白过来,从此再也不埋怨,觉得气愤。

【原文】

太白诗曰:“徘徊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此为冶游①言也。人家夫妇有睽离阻隔,而日日相见者,则不知是何因果矣。郭石洲言:“中州有李生者,娶妇旬余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母殁后,谨守礼法,三载不内宿。后贫甚,同依外家。外家亦仅仅温饱,屋宇无多,扫一室留居。未匝月,外姑之弟远就馆,送母来依姊。无室可容,乃以母与女共一室,而李生别榻书斋,仅早晚同案食耳。阅两载,李生入京规进取,外舅②亦携家就幕江西。后得信,云妇已卒。李生意气懊丧,益落拓不自存,仍附舟南下觅外舅。外舅已别易主人,随往他所。无所栖托,姑卖字糊口。一日,市中遇雄伟丈夫,取视其字曰:“君书大好。能一岁三四十金,为人书记乎?”李生喜出望外,即同登舟。烟水渺茫,不知何处。至家,供张亦甚盛。及观所属笔札,则绿林③豪客也。无可如何,姑且依止。虑有后患,因诡易里籍姓名。主人性豪侈,声伎满前,不甚避客。每张乐,必如李生。偶见一姬,酷肖其妇,疑为鬼。姬亦时时目李生,似曾相识。然彼此不敢通一语。盖其外舅江行,适为此盗所劫,见妇有姿首,并掠以去。外舅以为大辱,急市薄槥,诡言女中伤死,伪为哭敛,载以归。妇惮死失身,已充盗后房。故于是相遇,然李生信妇已死,妇又不知李生改姓名,疑为貌似,故两相失。大抵三五日必一见,见惯亦不复相目矣。如是六七年,一日,主人呼李生曰:“吾事且败,君文士不必与此难。此黄金五十两,君可怀之,藏某处丛荻④问。候兵退,速觅渔舟返。此地人皆识君,不虑其不相送也。”语讫,挥手使急去伏匿,未几,闻哄然格斗声。既而闻传呼曰:“盗已全队扬帆去,且籍其金帛妇女。”时已曛黑,火光中窥见诸乐伎皆披发肉袒,反接系颈,以鞭杖驱之行,此姬亦在内,惊怖战栗,使人心恻。明日,岛上无一人,痴立水次。良久,忽一人棹小舟呼曰:“某先生耶?大王故无恙,且送先生返。”行一日夜,至岸。惧遭物色,乃怀金北归,至则外舅已先返矣。生至家,货所携,渐丰裕。念夫妇至相爱,而结褵十载,始终无一月共枕席。今物力稍充,不忍终以薄槥葬。拟易佳木,且欲一睹其遗骨,亦夙昔之情。外舅力沮不能止,词穷吐实。急兼程至豫章,冀台乐昌之镜⑤。则所俘乐伎,分赏已久,不知流落何所矣。每回忆六七年中,咫尺千里,辄惘然如失。又回忆被俘时,缧绁⑥鞭笞之状,不知以后摧折,更复若何,又辄肠断也。从此不娶,闻后竟为僧。戈芥舟前辈曰:“此事竟可作传奇⑦,惜末无结束,与《桃花扇》⑧相等。虽曲终不见⑨,江上峰青,绵邈含情,正在烟波不尽,究未免增人怊怅耳。”

【注释】

①冶游:野游,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后来专指嫖妓。

②外舅:即岳父。

③绿林:原为山名,位于湖北当阳东北。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领导过绿林山起义。后以此称聚众抗官或劫富济贫的行为。

④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⑤合乐昌之镜:宋《太平御览》引《青琐记》记叙南朝陈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几番曲折,破镜重圆的故事。

⑥缧绁: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⑦传奇:中国唐、宋时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以“作意好奇”为特点;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一般每本由二十余出至五十余出组成。

⑧《桃花扇》:清代孔尚任所作戏曲。故事以南明的兴亡为背景,讲述了名妓李香君和文人侯方域的悲欢离合,两人最终未能团聚。

⑨曲终不见,江上峰青:出自唐代诗人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