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45

第245章 鹧鸪天

吴文英

化度寺作①

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②。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③。

“注释”

① 化度寺:在杭州西。《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县北江涨桥,原名水云,宋治平二年改。”② 淡秋山:以远山比女子黛眉。③ 阊门:在苏州城西。

“语译”

我独自靠在栏杆旁,只有池中的荷花与我作伴;眼前不时有回巢栖宿的乌鸦带着夕阳的余晖飞过。浓云引来了阵雨,已稀疏的梧桐树又纷纷落叶。雨霁后明月使人感到阵阵凉意,漂亮的扇子可就用不上了。

家乡的梦是如此的短促,水连着天又是那么的宽广!远处淡淡的秋山正像小窗前她那黛色的愁眉。吴地的大雁啊,为我带去将归的消息罢,那杨柳掩映的阊门旁的几间房屋,便是她住的地方。

“赏析”

本篇是词人由杭返苏途中,寓居化度寺,思念苏州的姬妾所作。《梦窗丁稿》中有一首《夜行船·寓化度寺》,当与此篇同时。其下阕云:“画扇青山吴苑路。傍怀袖,梦飞不去。忆别西池,红绡盛泪,肠断粉莲啼路。”可参看。

首句由眼前景写起。“倚栏”,透露出望远思乡意。说与“池上红衣”相伴,见客中孤寂无聊。这里以“红衣”代荷花自好,正可用以拟相“伴”的人。接写远望所见,倦鸦犹知归还,况离家之人乎!鸦带夕阳之说,固有王昌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之诗可为依据,但也未必不是受李商隐“鸦背夕阳多”名句的影响。“常带”,非偶见一二只也,又可见倚栏之久,与上句紧相呼应。再两句分写暮雨与霁月两种景象。从向晚入夜,时间上自然推移:季节为新凉落叶之时,也已明确。意境闲淡清丽,宛如图画。

换头点出“乡梦”,为全篇主旨。“天水”寥廓,当是化度寺周围风景的特色,寺原名“云水”,或即此意。两句一言时间之短促,一言空间之辽远,本非同一概念,现统一用“窄”用“宽”,打通时空之差异,形成对比,以表现归心之急切。“小窗愁黛淡秋山”,点“愁”字写对方盼归,借用“远山如眉”典故,由眼前之景过渡到所怀之人。故末了以期望吴鸿传信作结。“归信”,指自己即将回去的消息;“杨柳阊门”,则是心上人所居。陈洵云:“全神注定,只此一句。”(《海绡说词》)

全篇疏快自然,不事雕琢,全以秀淡见长,代表了吴文英小词的一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