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44

第244章 瑞鹤仙

吴文英

晴丝牵绪乱①。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②。正旗亭烟冷③,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剪。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拼分钿④。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注释”

① 晴丝:春天由虫类所吐的在晴空中的游丝。② 吴苑:吴王阖闾所建的林苑。③ 旗亭:酒楼。④ 分钿:指诀别。出自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语译”

晴空的游丝牵动我纷乱的思绪。面对着青青的江水、西斜的白日、飞舞的落花,但觉与你相隔遥远。吴宫的林苑已被垂杨的浓荫遮暗。正当寒食时节,酒楼上不见炊烟,河桥畔熏风正暖。歌女多情顾盼的目光,在这晚春酒边,又把相思惹起。你又哪能知道我这个会吟词的人因愁思萦怀已日益消瘦,渐渐地旧日的春衫又须重新剪裁了!

伊人该也在凄然魂断。见落红随流水,翻起千层波浪;望缺月挂天边,照着孤寂的小楼。怨恨楼中总也留不住春燕筑巢相伴。无心再唱,歌扇已蒙上了灰尘。心想,与其等待你的凭信,倒不如豁出去与你诀别算了。试着挑亮灯芯,把这些话写信告诉你,可心里依旧不忍,又把写好的信笺连同纸上的眼泪偷偷地卷了起来。这一片痴情即使寄托给蓬莱山上的残云剩雨,也应该能被你梦见的罢!

“赏析”

本篇结构特殊,上下片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上片写漂泊者的相思,下片写闺中人的幽怨,两人都在思念着对方,又都在责怪对方体会不到自己思念之苦,把因时空阻隔造成的误解双方,并列于一首词中,相反相成,仿佛把一枚硬币的两面同时呈现在人面前,给这首缠绵凄婉的词作增添了几分深曲。

首句即景起兴,春虫的游丝、纷乱的思绪,用一个“牵”字联结了起来。骀荡的春光因而被染上几分苍凉的色彩,纷飞的落花也变得那么凄迷,那都是因为“人远”的缘故。吴苑中杨柳的阴影渐深渐浓,是因为已当“斜日”时分,也因为到了暮春季节。邓肃《南歌子》:“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吕本中《减字木兰花》:“花暗长堤柳暗船”,用“暗”字写暮色或春晚对心情的感染,亦词家惯用手法。“正旗亭烟冷”句,点明时令,正值寒食。周邦彦《琐窗寒·寒食》:“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情况相似。但梦窗词有意将烟火不举的旗亭与春风正暖的河桥对举,暗示客居者萧索落寞的处境。“兰情蕙盼”,是承“旗亭”而写陪酒歌女,以新相逢引起旧相思。面对歌女顾盼含情的美目,幻现的却是爱人望穿秋水的双眼,于是相思之情便从这春末的酒宴上油然而生。“春根”,就是春末。吴文英好用新字、替字,通常词中少见的“根”字在他的词中却反复出现,如“斗草溪根”(《祝英台近》)、“同抚云根一笑”(《齐天乐》)等等。结三句的主语即不知者,是所思的在远方的伊人;用反诘句式以增加感情的分量。所谓“萦销”,是说相思日夜萦梦魂、销肌骨,致使“旧衫”渐宽大而不再合体,故非得重新剪裁不可。柳永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作诀别语以见感情之深挚,此则于怨艾中寄婉曲之情,堪称异曲同工。

下片转从对方落笔。“凄断”,一顿。“流红”,青春去也;“千浪”,心潮难遏;“缺月”,寓不团圆;“孤楼”,自叹寂寥;“总难留燕”,借燕子以说人,恨不能留其共叠香巢也。又“流红千浪”,照应上片“花飞”;“总难留燕”,绾合“人远”;回环往复,总不出“凄断”二字。“歌尘凝扇”,即“尘凝歌扇”,诗词中字可颠倒组合;此写别后无心歌舞,致使纨扇蒙尘,借韵脚再作一顿挫,接下来几句,则一气呵成。“待凭信,拼分钿”,一纵,“还依不忍”,一收;“笺幅偷和泪卷”,又将“试挑灯欲写”之心抹去。一句一折,层次分明,“疑往而复,欲断还连,是深得清真之妙者”(陈洵《海绡说词》)。末两句,写痴情于幻梦,神思天外。“残云剩雨”,明明用襄王神女事,因昔日之欢情难再,唯存于想像之中,故曰“残”曰“剩”,然将“巫山”换作“蓬莱”,乃又借李商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诗意,以切“人远”,其针线之细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