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16

第216章 生查子

刘克庄

元夕戏陈敬叟①

繁灯夺霁华②,戏鼓侵明发③。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④。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释”

① 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刘克庄《陈敬叟集序》:“敬叟诗才清拔,力量宏放,为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草隶如张颠、李湖;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余每叹其所长,非复一事。为谷城黄子厚之甥,故其诗酷似云。”② 霁华:明月光。③ 明发:天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④ 楼西月:一作“楼中月”。

“语译”

千万座彩灯掩盖了明月的光辉,百戏的锣鼓直闹个通宵。这一切风物景观都与往年所见一样,只是人到中年,情绪兴致与过去大不相同了。

对着明镜,随意淡扫蛾眉,懒得去浓妆艳抹;却向画楼西面的明月深深下拜,默默祈祷。等到游人散尽,市上喧声都已静寂,这便渐渐到了愁思难禁的时刻。

“赏析”

宋词中写“元夕”题材的为数不少,常常不离男女情事,因为元夕是青年男女邀约相会的好时光。此词题为“戏陈敬叟”,也是利用这种习俗来调侃友人的。词的作意是写陈敬叟其人,并不写元宵灯节本身。

自《楚辞》始,便有“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借男女情事说君臣亲疏、政治上的升沉得失。此词从一位人到中年的妇女角度,写元夕之夜的感受,以此来喻指其友人陈敬叟的现实境况,所以说“戏”。

头两句写灯火辉煌、鼓乐喧阗,是说元夕;三四句起,便只说人的感受:景况年年如此,“情味”已全然不同,因为人入“中年”,暗喻陈君怀才而已有迟暮之感。换头第五句“浅画镜中眉”,是说他却无意奉迎权贵,取悦当局,犹美人之不作盛妆打扮。唐代朱庆馀在临考试前,求有地位的张籍推荐自己,戏诗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借画眉之深浅是否时髦,说自己的诗文是否能合当权者的口味。词着重一“浅”字,正反其意而用,写出陈“为人旷达”的个性。但他又不甘于沉沦,内心里还是希冀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恰如小女子之拜月祷告,望能终遂心愿。写拜月,切合元夕之月圆。终至“人散市声收”,情侣不来,佳期又误。不免凄然惆怅,故曰“渐入愁时节”。此虽戏谑之词,却仍可觉出对友人处境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