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12

第212章 秋霁

史达祖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①。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②!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注释”

① 南山:杭州西湖有南北二山,南山也叫南屏山。② 脍鲈:用晋张翰思家事,参见辛弃疾《水龙吟》“鲈鱼堪脍”注。

“语译”

江水一片深蓝,我望着那疲惫的杨柳和含愁的莲荷,觉得它们也都有感于自己秋来即将凋零的颜色。破旧的楼阁凉气先已来到,陈年的帘幕空自悬挂到晚,大雁在征程中最怕那霜风过于猛烈。我盼着故乡家园的消息,深深地爱着它触目苍翠的南山景物。想一想家在京都的人中,有谁像我那样流落江汉,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却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异乡客呢?

又到岁晚季节了,我瘦棱棱的身影临风而怯,夜间听到秋声四起,吹破了周围的一片静寂。露水下时,蟋蟀在凄清的灯下、冷落的屋角悲鸣;我闲翻着书册,愁绪上涌,鬓发都变白了。年轻时那些杰出的朋友们都已隔断了交往。只有那可怜的地方,还无可奈何地牵动着我柔弱的内心,我神往那离别时采花相赠的南浦和剪梅寄远相慰的烟水畔的驿站。

“赏析”

词写流落江汉的寂寞悲愁和对故园旧游的怀念,无疑是史达祖被当局视作韩侂胄党而遭放逐后所作。

前六句写客居感秋。“江水”、“柳”、“荷”、“阁”、“帘”、“雁”,皆眼前景物;“倦”、“愁”、“共感”,“废”、“古”、“最嫌”,把形容客观状态和抒写主观情绪结合起来,给人以一片萧飒凄清的感受。“先凉”“空暮”,孤独寂寥之境况可想;“雁程”句,更是经长途跋涉、羁旅于异乡者,再也经不起政治打击的怯弱心态的象征。心念故园,盼望信息,其所深爱满目青青之南山,用以与江上倦愁秋色作对照,更见“上国”之人今作“江汉未归客”之可悲;用“谁是”反诘,增强了传情的力度。

过片“还又岁晚”接“未归”而下,进一步以“瘦骨临风”形容自己,作为主体,使“闻秋声”、听“蛩悲”都增添了浮想余地。被“吹动”的“岑寂”,不限于环境,也打破了心境的麻木静止状态。“清灯冷屋”,与前“废阁”“古帘”相应。寒夜无欢,闲翻书籍,看前人之成败荣枯,不觉忧从中来,感慨鬓发之早白。“俊游”,谓贤俊之辈,陆游诗云:“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此时早零落无闻。七字宕开,作一波折,结尾收回,说唯别恨与旧情难断,尚时时牵魂动魄耳;此所以“可怜”,亦所以令人“无奈”也。“苒苒魂惊”,形容神魂之不禁惊悸,真善于措词者。“采香南浦”,是送别事;“剪梅烟驿”是寄远事,皆应在前而置于最末,如此颠倒,便令句法夭矫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