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71

第171章 霜天晓角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语译”

傍晚时,天晴了,风停了,这一夜中,早春的威势受到了遏制。疏疏的梅花,含情脉脉;天淡淡的,夜云来来去去,有几枝花洁白如雪。

景色美极了,人也愁极了。这心情又能对谁说呢?只有两行低飞的归雁,才知道我在这月夜里独自靠着画楼的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纯用白描,全不用典使事,甚至连“疏影”、“暗香”之类咏梅名句中的现成语词也不借用;不但如此,还连诗词中常见的傲冰雪、迎春到之类的意思也不写,这是很少有的。作者仿佛随心勾勒,无意于琢刻和寓意,然词中又不乏兴寄,这是他技巧高明之处。

上片写梅,下片写赏梅人自己的感受。直接说到梅花的地方甚少,多的倒是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情,但不论哪方面,都是为了烘染、衬托梅花,并共同组成一幅有机的统一画面,以完成咏梅的主题。

因为词只写梅花的绝胜风姿,并不表现其坚贞品格,所以不必先营造风雪肆虐、崖冰百丈的酷寒环境,相反的倒写了风雨初歇,春威遽减,夜晚晴朗的好天气。“晴”与“夜”,已摄最后“月”字之神。写到梅花,“疏”,言其形态;“雪”,喻其姿色;“脉脉”,是其神情;简洁单纯,没有更多的渲染。而穿插着写的是“天淡”和“云来去”,这是梅花的背景,又仿佛是这位雪色佳人的闲远的志趣和胸襟。

换头“胜绝”二字,是对梅花风姿的总评赞;“愁亦绝”,则是由梅花风姿所引起的感受、心情。过片极妙。有人以为“愁亦绝”是写作者“心情之暗淡愁苦”,是见花后“更加深了悲愁的深度”(见《唐宋词鉴赏辞典》一四一四页,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不对。在这里,愁绝是因爱怜之极而感到无可奈何的心情。喜极而泣,怜极而愁,人之本性,诗中有之。李白“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即是。此正从虚处写花之姣好动人,不可领会错。

见梅花而深受感动,于是想向人诉说感受,但又无人可说。这还是虚笔写梅花给自己的感受之难以言状;当然,同时也表现孤独感。所以结尾说只有飞雁知道自己在月下倚楼看花。这里应该想到梅花也是幽独的,它在春夜里靠近画楼悄悄开放,除了诗人又有谁知道呢?所以末两句又不妨多加一层意思,同时理解为“惟有两行低雁,知花倚,画楼月”。“雁”“画楼”“月”,被加入到这幅以梅花为主体的画面中作陪衬,色彩就更丰富了。写孤寂又写雁,往往与怀远有关,而春天正是南雁北飞的季节。也许作者的心里正深藏着北国之梦,而孤独、美丽的梅花正触动了他的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