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17

第17章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①。闻琴解佩神仙侣②,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③,烂醉花间应有数④。

“注释”

① “长于春梦”二句: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② 闻琴:用卓文君事。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声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解佩:江妃二神女,游于江滨,逢郑交甫悦之,遂解佩玉赠之。见《列仙传》。神仙侣:喻幸福的伴侣。③ 独醒人:《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数:定数,气数,注定的命运。

“语译”

燕子和大雁飞走以后,黄莺也回去了。仔细算来,虚浮不定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事情真是千头万绪。相见的欢乐比一场春梦又能长多少?分离倒像被吹散的秋云,再也无处寻找了。

就像听琴声挑动而彼此心心相印,或像以玉佩相赠表深情的神仙般的幸福伴侣,一旦要离去,即使扯断罗衣,怕也挽留不住。奉劝你不要像独自保持清醒的先贤那样太认真了,还是在红巾翠袖群中喝个酩酊大醉,大概这是命中注定的罢!

“赏析”

词的主题也还是感叹往事如梦,欢乐短暂,恩情难久,劝人及时醉酒行乐。不过字里行间,颇有不满于现实的牢骚意味。

先说繁华易过。“燕鸿过后莺归去”,是借季节改换,候鸟相继飞去,来说世事人情由盛至衰的变化。人经早年欢乐之后,渐入晚岁悲凉境地,这正好比过了青春、盛夏、接着而来的便是万物凋谢的秋冬季节。燕子、大雁、黄莺都归去了,留下来的只有对往事的回忆:“细算浮生千万绪”,经历过的事情倒是不少。但其中足使自己铭记在心的好事,也不过像一场春梦那样,十分短暂。而一经风流云散之后,无论事或人,要想再找回来,却是不可能的了。化用白居易诗成句,改易数字,变特定的比喻对象为普遍性的人生哲理,偶句仍工丽而多致。“春梦”比往昔事,“秋云”借眼前景,都不离首句所写。

下片着重写人情,写男女间的恩爱,这也同样难以持久。“闻琴解佩神仙侣”,用的是熟典,但说得也相当灵活。因为无论是“闻琴”的卓文君,或“解佩”的湘水神女,都不曾有过“挽断罗衣”的事。这不过是词人用来强调“留不住”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但就表达两情不能持久的意思来说,用典却又是恰当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虽结为夫妻,但后来却有见异思迁事,故李白有诗说:“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作《白头吟》。”(《白头吟》)郑交甫虽有受江妃青睐、解佩相赠之幸运,但转眼却又失去了神女,连玉佩也保不住。由此看来,词人借以发恩情难久的牢骚也是有理由的。最后,词人作奉劝世人语,我们更能从中体会到有一种不满现实的愤激情绪。所谓“莫作独醒人”,言外之意,你若要学屈原那坚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态度,那就只好去投河了。所以词人说,还不如“烂醉花间”就认命算了!由此看来,那些消极颓伤的话中,未必没有一点积极可取的思想内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