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44

第144章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欲尽时①,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②。调宝瑟,拨金猊③,那时同唱鹧鸪词④。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

① :灯。② “梧桐”二句: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③ 金猊:指狮子形的香炉。猊,狻猊,即狮子。④ 鹧鸪词:《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往也),南人闻之则思家,故郑谷诗云:‘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席上赠歌者》)”唐时已有《鹧鸪天》之曲。

“语译”

当油灯的一点火焰将要熄灭的时候,刚刚转凉的秋气已充满了摆着屏风、垂着帷幕的室内。半夜里的雨打在梧桐树叶上,每片叶子、每滴雨声,都在诉说着别离的痛苦。

那时候,我们弹奏着精美的瑟,拨弄着金狮香炉,曾一同唱起《鹧鸪天》的曲子。如今我却独自在西楼度过这风雨之夜,即使不听动人的歌声,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别离相思词。

“一点残欲尽时”,说夜已深。李白《长相思》乐府云:“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这里也有借“残欲尽”暗示“思欲绝”的作用在。接一句室内气氛的描写。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这深夜里“满屏帏”的“秋气”,给人的感受如何,自不难想像。“乍凉”,固然是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但何尝没有内心对别后凄凉的体验在呢。“梧桐”二句,点清夜已“三更”,窗外正有风雨,怪不得室内“乍凉”。化用温飞卿词意写离情,自妥帖,且也有变化。温词中离情是离情,雨打叶声是雨打叶声,两者只是配合,而这里说“叶叶声声是别离”,则已合而为一了。这就有创新。

换头“调宝瑟,拨金猊”是写追忆中昔日闺中之乐,因为下句有“那时”二字,语意是同时管住前面的。那时,他们弹瑟焚香,还同唱一只歌,感情之亲密无间,并不逊于古人所谓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同唱”之“词”,必称“鹧鸪”,想来其用意有三:(一)恰好与此词之词牌名同;(二)鹧鸪常雌雄成双,其意象同于鸳鸯、蝴蝶,如温飞卿《菩萨蛮》云:“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三)唱此词能引起想思,尤其对“南人”是如此,故有“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的诗。而周紫芝为宣城人,恰好是“江南客”。所以,幸福的时刻同唱此词不以为意,离别之后回想起来,不待再听歌就已垂泪了。“那时”、“如今”,时间的转换,交待得明明白白。“风雨西楼夜”,用作与闺中的温馨生活的对照,又与秋夜梧桐雨的描述首尾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