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43

第143章 柳梢青

蔡伸

数声鶗鴂①,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②。自是休文③,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注释”

①鶗鴂 :也作“鹈”,通常指子规、杜鹃。《离骚》:“恐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然辛弃疾《贺新郎》云:“绿树听;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其词题称:“、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则或以指杜鹃科的“鹰鹃”。② “丁香”二句:是贺铸《石州慢》“芭蕉不展丁香结”注。③ 休文:沈约,字休文,仕宋及齐,不得大用,郁郁成病,消瘦异常,卒后,有司提出谥为“文”,帝曰:“怀情不尽曰‘隐’。”遂改为“隐”。

“语译”

传来几声杜鹃的啼叫声,可怜又到春天回去的时候了。东风满庭院,吹得海棠花如锦绣铺地,梨花像雪花似的飘飘。

丁香花的残枝上滴着露水,仿佛是哭泣的泪珠,想来也比不上我愁肠寸寸郁结。我就像沈约,多情善感,实在与风月之事无关。

“赏析”

短小的词往往略去人与事的个别特征,只留下共同性的一面,这首伤春词即如此;我们只知道作者“多情多感”,因“春归”而“愁肠寸结”,却无法进一步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词分四个层次,每到句号标点处是一层;上下片各两层,上片说春归,下片说愁绪。

说春归,再分听到和看到。听到的是“数声”,又连带写想到已经是“春归时节”;用“可怜”二字,在写景之中夹入抒情,以突出伤春的主题。在写看到的景象时,则表明是以庭院作为描写环境的。“海棠铺绣,梨花飘雪”八字成对,竭力描摹渲染,把衰败与绚丽结合在一起,让景象本身来代替作者直接说“可怜”,以表现无限惋惜之情。

下片说愁,仍先用一句景语过片。但这句中的景物是为了与“愁肠寸结”作比较而写的。丁香花蕾密集,常比结愁之多,如南唐中主李璟有“丁香空结雨中愁”之句。这里正借此作比,以强调愁肠郁结之甚。那么愁是因何而生的呢?最后一层回答这个问题。用力主写诗要辨“四声”、避“八病”的沈约自喻,说是因“多情多感”所致,并“不干风月”之事。这里的“风月”是指景物,包括了、落花等等,也就是说伤春并非为了花月春风本身的逝去,而是另有感触联想。诸如年华将暮、青春虚掷、所思在远、功名未酬等等都无不可。但究为何种呢?小词不明言,含混些应该是容许的,未必就可以责其为无病呻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