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23

第23章 绿洲在我们手中出现

苏东岩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灵武陶乐交界处的长城脚下,黄河岸边的荒漠上,将要出现一片郁郁葱葱、果香四溢的绿洲。这便是灵武园艺试验场正在建设的新场。这个新场是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于1986年批准兴建的全国121个农产品基地之一。

新场是为了发挥灵武园艺试验场几十年来积累的园艺试验和生产的经验、技术和优良品种等优势,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满足区内外市场需要和进一步扩大出口多创外汇的工程,是根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区内建立十大商品基地的决定而安排的重要工程项目。

新场位于黄河东岸的灵武、陶乐两县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台地边缘地带。场中心距灵武县城37公里,距陶乐县城55公里,隔黄河与20公里远的自治区首府银川市遥遥相望。这里的气候条件同灵武、陶乐两县相近,蒸发大,积温高,温差大;土壤为淡灰钙土和风沙土;土地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适宜发展园艺生产。由于新场地处黄河、长城和水洞沟3个自然历史地物夹成的三角地带,附近又有汉墓群、横城和黄沙古渡,这里也将成为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新场计划投资550万元,其中农牧渔业部投资320万元,自治区筹资140万元,其余部分的380万元由灵武园艺试验场自筹。新场场区规划总面积19630亩,控制高度1109米~1144米。设计扬水流量0.6立方米/秒~0.8立方米/秒,分三级扬水,总扬程49.22米,净扬程38.2米,设泵站3座,总装机400千瓦。干渠长2公里,支渠长20公里。架设1万伏高压线路22公里,场内低压线路5公里;修路5.5公里,建房9000平方米;职工编制120名。

新场控制灌溉面积10858亩,建园净面积7511亩,其中果树4973亩,枸杞1000亩,防风林1431亩,农田107亩。工程建设期限为4年。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平均每年生产水果165万公斤,枸杞7万公斤,加上果品160吨,年平均产值303万多元,利润81万元。老场将把30多年来的最好经验、最好技术用在新场,将最好的果树品种移植在新场。新场果树定植后,4年挂果,5年形成生产能力而有效益。

灵武园艺试验场的扩建工程得到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自治区农业厅更为重视,领导经常到工地现场指挥,并且帮助园艺场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1985年5月进行初步勘察,1986年5月份,灵武园艺试验场扩建组,规划组在场党委书记李生福、副场长韩尚义同志的带领下进驻茫茫沙漠,地质钻探、土壤普查、地形测量、水利规划、电路勘测等全面铺开,同时开始施工。战斗在新场工地的干部、工人,为了争取速度、早投产、早受益,他们住帐篷、吃苦水、战风沙,每天劳动10个小时。

两年前,这里半固定沙丘连绵起伏,沟壑纵横,荒无人烟;如今,面貌大大改观。新场已经基本完成了电通、水通、路通、田平和植树成功的任务。截至1988年年底,已经开荒6600亩,水利配套2670亩,定植果树和造林2000亩共12万株。1987年带土移栽的167株成龄果树,有164株成活,当年开花结果,并于第二年收获水果1000多斤;定植的小树,个别的也挂了果;营造的防风林,有的已有树冠,形成林带。这都说明新场的前景大有希望。1986年建场工程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任务更为艰巨。经厅党组和场党委研究,加强了新场领导班子,即抽调年富力强的副场长、农艺师游泳,并提拔农艺师、生产科长苏东岩为副场长,两人到新场担任主要领导。1987年要开荒2000亩、定植果树1000亩、假植1000亩、水利配套2000亩,定植、造林各10万株。为了迎接国庆40周年,新场100多名职工发挥拼搏精神,抓住春季大好时光,不但管理好前两年定植的果树和营造的林带,并且于4月15日完成了定植、造林各10万株的任务。在那样艰苦条件下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如果领导不好,职工没有一点精神的话,实在是难上加难。经过全场领导干群合力拼搏,昔日的荒野变成了绿洲。

如果您在春、夏、秋三季来到原来是一片荒漠的长城脚下,展现在您眼前的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