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115

第115章 我的父亲李金明

李精卫

当得知园艺场领导在建场六十周年之际,要为场子的老职工们出一本书,在感慨现任领导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的同时,有了一种要写一写我父亲的冲动,以此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并借此以园艺场创业者的后代以及园艺场第二代员工的身份,向园艺场开创事业的创业者和前辈们表示敬意。

在我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是模糊不清的,父亲的容貌都是来自照片中的,我对父亲的了解也大多来自母亲的回忆,当然也有园艺场的叔叔和阿姨的评价。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的事情,却经常在脑海里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天我们兄妹三人被一个人(现在已记不清是叔叔还是阿姨)领着,他拉着我和妹妹的手,哥哥跟在后面,就这样我们在漆黑的乡间道路上高一脚低一脚急匆匆地赶路。当时我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只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跟着往前走,往前走。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很多房子的院子里,当时院子里有很多人,这个人把我们带到了父亲躺着的床前,这时我才知道这里是医院,父亲生病住在这里,当时我只是好奇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兄妹三人站在父亲的床边听着父亲给我们说话,我只记得一句话:“要听妈妈的话,不要玩火。”这就是我记住的父亲留给我的遗言,没想到这也是我们兄妹三人和父亲的诀别。看完父亲,我们兄妹三人又被这个人拉着手往家里走,我们走得很累了,觉得走了很长时间也不到家。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把眼睛一闭往地下一躺就能到家该有多好。

第二天早晨,我们正在吃哥哥做的早饭,忽听得有人在叫我们,我出了家门看到了一辆马车上面拉着一个红漆棺材,母亲在车上哭着。

父亲的追悼会是在原一队东边的“打场”上举行的,白凤魁场长亲自主持了父亲的追悼会。开完追悼会我们上了马车就往东山上走,马车后面跟了很多人,记忆中父亲的葬礼是在场办公室主任宋好礼的指挥下进行的。在盖棺下葬的那一刻我看到母亲悲哭着扑向父亲的棺材,好多人又把她拉开了,母亲当时十分悲痛,但我不懂事也没有什么感觉。

父亲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一个山清水秀。满山长着竹子的小山村里。山村是美丽的,但父亲却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父亲幼年失去双亲,是姐姐把他拉扯长大,姐弟俩相依为命。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父亲选择了从军的道路。1948年父亲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剿匪战斗中父亲无畏、勇敢,还荣立了三等功。父亲在部队里不但军事素质高,还学了文化,并于1950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他复员时已是一名人民解放军的排长。

1955年因为娶了当时是华村业余剧团漂亮演员的母亲,父亲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母亲的家乡浙江省永康县李店公社华村。因父亲是复员军人、有文化、又当过排长,经推荐担任了华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

父亲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当国家号召有志青年支援祖国边疆时,他积极报名支边。母亲坚信父亲的决定是对的,所以,就义无反顾地和父亲一起来到了园艺场,父亲就这样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祖国的边疆宁夏灵武园艺场。

据园艺场王奇山叔叔告诉我,说我父亲多才多艺,性格开朗,豁达乐观,并拉一手不错的京胡。工作之余父亲经常拉京胡,母亲唱家乡剧,为浙江支宁青年和职工们演唱,既自娱自乐又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在我的记忆中,那把京胡在很长时间都挂在家里,只可惜没能永久保存下来。我的大哥长大后,就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成为学校的一名文艺骨干,吹拉弹唱样样能行,也拉得一手不错的京胡和二胡。

记得有一年除夕,父亲按照习俗守岁,并将猪头加上黄豆炖猪头冻(按照老家的习俗过年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猪头)。我们熬不住都睡了,在第二天早上吃猪头冻时,我们发现里边有鞭炮壳,后来看到父亲的手上有许多水泡,我才知道,父亲在炉灶上烤鞭炮时不小心炉火燃着了鞭炮,他为了我们在过年时能有鞭炮放,不惜受伤为我们抢出了一些鞭炮。从记忆的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父亲内心深处对我们的深厚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据母亲回忆,父亲在园艺场历任过副队长、队长以及场党委委员等职。为了工作他很少顾家,一切家务都由母亲操持。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很深,几十年过去了,不论何时提到父亲,我都能从母亲的话语之间和目光中感受到母亲的自豪和对父亲深情的思念。

“文革”中,父亲也曾受到了冲击,原因是因为父亲在一次回老家探亲途中,丢失一个装有复员证的包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把他当兵说成是当土匪,后经组织调查给予平反。

父亲的早逝是我们的不幸,更给我们的家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也造就了我们坚强、坚韧的性格。

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但父亲的爱是永存的!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在我们的心中是伟大的!

父亲大人,你当年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为之辛勤工作的地方,将你的忠骨留下的地方——园艺场,在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是绿树葱葱、水果飘香、誉满塞上江南的、最美丽的地方。

在这宁夏首府银川,遥望灵武的东山,父亲,请接受我们深深的一拜,你永远活在儿孙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