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7819200000005

第5章 七言绝句(4)

道人②不是悲秋客,一任③晚山相对愁。

【注释】

①白[艹频]:江上草,于初秋开白花。

②道人:作者的自称。

③一任:听凭。

【译文】

从北而来,向南而去,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萧瑟秋风把江里的白[艹频]吹尽了,眼前是一片悲凉的晚秋景象。我不是那种因悲凉的秋色而伤感的过客,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黄昏中相对发愁去吧。

秋月

朱熹

【原文】

清溪①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②一色秋。

隔断红尘③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①清溪:清澈的溪水。

②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③红尘:泛指人世间。

【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蓝的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幅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七夕①

【作者】

杨朴(921?—1003?),字契元,自号东野逸民。宋朝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军阀混战的乱世里度过的。常骑牛往来村店,曾入嵩山隐居数年。作诗百余篇。后被皇帝召出,又作《归耕赋》表明自己的归隐志向。

杨朴

【原文】

未会②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③人间巧已多。

【注释】

①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

②未会:不明白,不理解。

③不道:岂不知道。

【译文】

不明白牵牛的用意究竟是怎么回事,每年七月总要邀请织女在天上穿梭织锦给地上的人们看。你们年年让人间乞得巧去,岂不知道人间的巧多得很哩!

立秋①

【作者】

刘翰,字武子,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宋光宗绍熙(1190—1194)前后在世。

刘翰

【原文】

乳鸦②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③无觅处,满阶梧叶④月明中。

【注释】

①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的八月七、八、九日之间,为秋季的开始。

②乳鸦:幼小的乌鸦。

③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

④满阶梧叶:据说在立秋的时节,梧桐的叶子最先掉落。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声聒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秋夕①

杜牧

【原文】

银烛②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③扑流萤。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①秋夕:即秋天的晚上。

②银烛:银白色的蜡烛。

③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作的小团扇。

④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译文】

白色的烛光和秋夜清冷的月光淡淡地照在画屏上,使那本来就寂寥黯淡的画屏更平添了几分凄冷的意味,一个孤单的宫女手持轻罗小扇扑打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越来越深了,宫苑中石阶上的夜色冰凉如水。这宫女依旧仰卧在石床上,凝视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中秋月

苏轼

【原文】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①无声转玉盘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①银汉:即银河。

②玉盘:指月亮。

【译文】

夜暮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明月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在何处观赏月亮呢?

江楼①感旧②

【作者】

赵嘏(ɡǔ),字承祐,山阴(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唐会昌二年(842年)进士。他的七言律诗写得清圆熟练,时有警句。但他的诗多反映个人的生活情趣。著有《渭南集》。

赵嘏

【原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注释】

①江楼:江边的楼台。

②感旧:感念旧人旧事。

【译文】

独自登上江楼,不禁触景生情,感到寂寞怅惘。月亮倒映在水波粼粼的江面上,水天相接,分不清哪是月色,哪是水色,哪是天色。昔日来此共赏明月的朋友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这儿的风景却仿佛还和去年一样。

题临安①邸

【作者】

林升,宋孝宗淳熙年间人,生卒年不详。

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②!

【注释】

①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系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晓出净慈寺①送林子方

杨万里

【原文】

毕竟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

②毕竟:终究,到底。

【译文】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贴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liànyàn):形容水波流动的样子。

②空濛:迷茫的样子。

③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很美的。

入直①召对②选德殿③赐茶而退【作者】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年(1150年)进士。曾作过宋孝宗的丞相,他关心国事,言事不避权贵,为人耿直。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等。

周必大

【原文】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④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⑤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

①入直:古代称官员入宫禁值班供职。直,值。

②召对:被皇帝召去议事。

③选德殿:宫殿名。

④敕(chì):指皇帝的诏令。

⑤玉堂:翰林院。

【译文】

皇宫内路两旁绿色的槐树浓荫覆盖,树上落满了黄昏时即将归巢的乌鸦;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传话让我到选德殿,皇帝赐坐赐茶。回到翰林院后,想到皇帝对自己的礼遇,我深感荣幸,觉得神清气爽,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到新月照到紫薇花上。

夏日登车盖亭

【作者】

蔡确,字持正,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宋神宗时宰相。

蔡确

【原文】

纸屏①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②。

【注释】

①纸屏:纸糊的屏风。

②沧浪:本指水的青苍色。此处指代江湖。

【译文】

夏日在亭里纳凉,躺在纸屏遮挡的竹方床上,头枕着石枕,翻看着诗书,感到有些困倦,随手把书一丢,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醒之后,感悟到人生如梦,富贵如烟,不觉莞然独笑,忽然听见江湖上传来阵阵渔笛声。

直玉堂作

【作者】

洪咨夔(kuí)(1176—1235),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浙江省临安市)人。耿直敢言,讥刺朝政,同情劳动人民,有《平斋文集》、《平斋词》。

洪咨夔

【原文】

禁门①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②。

唱③彻五更天未晓,一墀④月浸紫薇花。

【注释】

①禁门:宫门。

②淋漓:酣畅的样子;麻:唐宋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此处代指诏书。

③唱:古时皇宫里有人专司唱晓。

④墀(chí):台阶;也指阶面。

【译文】

夜晚,皇宫门紧锁,宫禁之地戒备森严,寂静无声,我饱蘸墨水,淋漓挥洒,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两份任命丞相的诏书。宫中报晓的太监已敲过五更了,天还未亮,满阶的紫薇花浸润在皎洁的月光中。

竹楼

【作者】

李嘉祐,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官至袁州刺史。其诗华美婉丽。

李嘉祐

【原文】

傲吏身闲笑五侯①,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②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注释】

①五侯:泛指达官显贵。

②蒲葵:草名,可制为扇。

【译文】

简傲清闲的小官员,不羡慕五侯的尊贵,在西江边修建了竹楼,安居于竹楼水阁之上。凉风习习,即使在暑热的天气里也用不着摇蒲葵扇,且可把纱帽搁在一边,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地睡去。

直中书省

【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世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ɡuī)(今陕西渭南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早期所作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中的不少篇章,尖锐地揭发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均为杰作。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原文】

丝纶阁①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