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7816200000053

第53章 周德清(九首)

蟾宫曲

别友

【原文】

宰金头黑脚天鹅①,客有钟期②,座有韩娥③。

吟既能吟,听还能听,歌也能歌。

和白雪新来较可,放行云飞去如何?

醉睹银河,灿灿蟾孤,点点星多。

【注释】

①金头黑脚天鹅:是名菜佳肴,宴席上有此,则其丰盛不言而喻。②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楚国人,精于音律。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钟期听而知之,遂为知音。这里借指精通音乐的行家。又暗指座中诸友都是情好甚笃的知音。③韩娥:古代的一位歌唱家。她的歌声很美,其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里借指宴席上陪酒的歌妓。

【赏析】

这首小令用典贴切而灵活,“钟期”、“韩娥”,既切合宾主身份,又抒发了知音难得和依依惜别的情思。曲中妙用谐合手法,如“点点星多”,星与心谐音,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怀。“行云”是语意双关;诗人用来叙事写景,情景融为一体,浑然无迹。至于结尾拓开一步,融情入景,则有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之妙。

蟾宫曲

别友

【原文】

倚篷窗无语嗟呀①,七件儿全无②,做甚么人家!

柴似灵芝③,油如甘露④,米若丹砂⑤;

酱瓮儿恰才梦撒⑥,盐瓶儿又告消乏⑦;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

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桂攀花⑧?

【注释】

①嗟呀:叹息。②七件儿:持家度日不可短缺的七种用品,即下面写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③灵芝:一种名贵药材。④甘露:甘美的雨露。⑤丹砂:即朱砂,一种名贵的矿石,可入药,也可用为染料、颜料。⑥梦撒:没有了。⑦消乏:短缺,贫乏,消耗光了。⑧折桂攀花:寻花问柳。

【赏析】

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有“九儒十丐”之说。此曲即从最普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慨叹日常生活的贫苦困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与乞丐相去不远的窘迫状况。最后一句更把这种生活的“嗟呀”推衍至人生追求的失落与渺茫,实际是辛酸悲苦之至。

蟾宫曲

别友

【原文】

唾珠玑点破湖光,千变云霞,一字文章。

吴楚东南①,江山雄壮,诗酒疏狂②。

正鸡黍樽前月朗③,又鲈箐江上风凉。

记取他乡。落日观山,夜雨连床。

【注释】

①吴楚:古代吴国楚国所处之地,此泛指东南处。②疏狂:狂放。疏:疏放,约束不严。③鸡黍:泛指饭菜。

【赏析】

这首别友曲写得与众不同。一般别友之作,往往有凄哀之音。作者面临分别,没有临别沾巾的儿女缠绵,而是对自己言语行为的自豪感。作者把“一字文章”比作“千变云霞”,可见其文采之超众。“吴楚”、“江山”、“日”、“月”、“江”等阔大物象的运用也给曲子增加了雄壮豪放。读之给人以乐天、达观、向上的感受。

红绣鞋

郊行

【原文】

茅店小斜挑草稕①,竹篱疎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②。

题诗桃叶渡③,问酒杏花村④,醉归来驴背稳⑤。

【注释】

①草稕:古时酒家用草扎成的酒幌子。②吠:狗叫声。③题诗桃叶渡:化用晋朝王献之赠妾诗《桃叶歌》的故事。王献之有爱妾名桃叶,献之出游时,桃叶常到渡口相送,两人在此赠诗作别。桃叶渡:在今南京秦淮河口附近。④杏花村:在今山西省汾阳县境。⑤醉归采驴背稳:醉后骑驴回家。

【赏析】

此曲写郊外的春景。“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虽然都写地名,但与春景吻合,并且都是借用典故,增大了曲的文化蕴含,使读者的想象也更为丰富。

红绣鞋

郊行

【原文】

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

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煞。

【赏析】

前篇写春景,此篇则写冬景,“雪意商量酒价”,用语不凡,将全局点活;以“说江山憔悴煞”作结,更是对冬景特点进行总体概括。

朝天子

秋夜客怀

【原文】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赏析】

月光皎洁、桂花飘香,捣衣声声,雁叫阵阵,都被那萧瑟的秋风吹送过满天霜露,传入客人的心怀。面对这由光色、香味、声响组成的秋夜,不由人不陡生身在异乡、梦牵家乡的情怀。所谓“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直抒胸臆,并直逼出以下“夜凉”、“枕凉”的强烈感受。最后“不许离人强”点醒曲意,更突出了离情愁况的难堪和排遣不去。

满庭芳

看岳王传①

【原文】

披文握武②,建中兴庙宇③,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④。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⑤,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⑥!

钱塘路⑦,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注释】

①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②披(p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③建中兴庙宇:岳飞为国竭智尽忠,挫败了金兵的侵略,使宋朝得以中兴。④正落奸谋:落入奸臣贼子的阴谋。⑤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弄得中原人民只能遥望宋军撤退,而不能恢复祖国的统一。闪杀:抛闪。旌节:指旌旗仪仗。士夫:宋朝的官员。这句指岳飞破金打至朱仙镇被宋廷召回的事。⑥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奸臣杀害了岳飞,致使大宋皇帝渡江南逃,大片国土沦于金人之手。丘陵:泛指国土。銮舆:代指皇帝,即宋高宗赵构。⑦钱塘:即今杭州。

【赏析】

本曲为元人小令中歌颂宋代名将岳飞的名篇,开头三句对岳飞作概括性的评价,称他文武双全,有再建宋王朝宋庙社稷之功,足以留芳百世。后两句追述被诬身亡的悲剧,一个“却”字,饱含悲愤、痛惜。“闪杀人”两句揭示由此产生的后果:丢弃宗庙南逃,收复失地无望。最后三句落笔于岳坟。那“愁风怨雨”所凝聚的,正是千古不灭的民族正气,为忠臣的冤魂长掬一腔热泪。全曲叙事抒情一气呵成,动人心魂。

满庭芳

误国贼秦桧①

【原文】

官居极品②,欺天误主③,贱土轻民④。

把一场和议为公论,妒害功臣。通贼虏怀奸诳君⑤,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⑥!

英雄恨,使飞云幸存⑦,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注释】

①秦桧:字会之,江宁(今南京市)人。绍兴年间两任宰相,为宋高宗所宠信,暗通金邦,卖国求荣,诬杀岳飞,成为中国著名的汉奸、卖国贼。②官居极品:居于品级最高的官位。③欺王误主:欺瞒、贻误皇帝。天与主,此处均指皇帝。④贱土轻民:指不惜国土沦丧,人民惨遭亡国之痛。⑤贼虏:指金国。⑥那些儿:哪里是。仗义依仁:施行仁义。⑦飞云:指岳飞及其养子岳云。

【赏析】

这首小令主要谴责秦桧的罪恶。前四句是对秦桧罪行的总体评价。第一句指出秦桧的地位;后边三句是说他欺瞒皇帝,使国土沦丧,弃人民于不顾,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揭露他的具体罪行:嫉妒陷害功臣,杀害岳飞父子;私通金国,诳骗君王;枉立于朝堂之上,不施行仁义。最后三句抒发作者内心愤慨。最后两句又回过来写秦桧误国,使得当时中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原文】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②,塞鸿③一字来如线。

【注释】

①淀:同“靛”。青翠的颜色。②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③塞鸿:边地的鸿雁。

【赏析】

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