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牙膏、牙刷属于()。
A。日用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耐用品
2.根据过去的购买经验和使用习惯而进行购买的行为类型属于()。
A。理智型
B。习惯型
C。情感型
D。疑虑型
3.消费者购买行为程序的第一阶段是()。
A。确认需要
B。搜索信息
C。评估选择
D。购买决定
4.用户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需要,按常规方式进行订货的购买行为,称为()。
A。直接重购
B。修订重购
C。新购
D。再购
二、判断题
1.衣食住行等需求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此所有人的需要都是大体相同的。
2.经济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通常表现为购买低价产品。()
3.需求具有伸缩性和可诱导性是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4.易耗品生产企业,其营销活动的重点是做好售后服务。()
5.手表,家具属于特殊品,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对其购买风格有不同的要求。
6.消费者的购后感受通常有两种:满意和不满意。()
7.消费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他们的购买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8.生产资料市场是非最终用户市场。()
9.非营利组织购买的商品大多价格比较高。()
10.政府市场的购买行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三、问答题
1.消费者市场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3.简述生产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4.影响生产者购买的因素有哪些?
四、技能训练
1.一顾客要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请你帮助其进行决策。
2.一企业要采购一批钢材,请说出它的购买程序;假如你是推销员,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使其购买你的产品?
五、案例分析
从豆浆到维他奶
豆浆,以大豆为原料的副食品,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可乐、牛奶相比,浑身上下冒着土气。以前,喝它的多是穷人。
但是现在,豆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超级市场上都能见到,与可乐、七喜、牛奶等国际饮品并列排放,且价高位重,有形有派。当然,它改了名,叫维他奶。
豆浆改名维他奶,是香港一家有50年历史的豆品公司为了将街坊饮品变成一种国际饮品,顺应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现代人的生活形态,不断改善其产品形象而特意选择的。维他来自拉丁文Vita,英文 Vitamin,其意为生命、营养、活力等,而舍浆取奶,则来自英语Soybean milk(豆奶,即豆浆)的概念。50年前,香港人的生活不富裕,营养不良,各种疾病很普遍。当时生产维他奶的用意,就是要为营养不良的人们提供一种既便宜又有营养价值的牛奶代用品———一种穷人的牛奶。在以后的20年中,维他奶都是以普通大众的营养饮品这个面貌出现的,是一个廉价饮品的形象。
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香港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营养对一般人来说并不缺乏,人们反而担心营养过多的问题。如果此时还标榜“穷人的牛奶”,那么喝了不就掉价了吗?难怪豆品公司的职员发现,在马路边汽水摊前,喝汽水特别是外国汽水的人喝起来大模大样,显得十分有派,而喝维他奶的人,就大多站在一旁遮遮掩掩,唯恐人家看到似的,因而,豆品公司的业务陷入低潮。
70年代中期,豆品公司试图把维他奶树立为年轻人消费品的形象,使它能像其他汽水一样,与年轻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时期的广告便摒除了“解渴、营养、充饥”或“令你更高、更强、更健美”等字眼,而以“岂止像汽水那么简单”为代表。1983年,又推出了一个电视广告,背景为现代化城市,一群年轻人拿着维他奶随着明快的音乐跳舞,可以说,这时期维他奶是一种“消闲饮品”的形象。
然而,到了80年代,香港的年轻人对维他奶怎么喝也喝不出“派”来了,于是,从1988年开始的广告便重点突出它亲切、温情的一面。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维他奶是个人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人对维他奶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它是香港本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代表,维他奶对香港人如同可口可乐对美国人一样。由此,维他奶又开始树立一个经典饮品的形象。
在同一时期,维他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时期,太多的脂肪成了困扰美国等发达国家国民的一大问题。维他奶正是标榜高档天然饮品而进入国际市场的。所谓天然饮品,就是没有加入人工的成分,如色素和添加剂等,可以使消费者避免吸收太多的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标榜天然饮品,当然受美国人的欢迎。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历史性的趣事:维他奶创始之初,标榜穷人的牛奶,强调它与牛奶的相似之处,并且价格比牛奶要低;今天在美国市场,维他奶强调的是与牛奶不同的地方(维他奶具有牛奶所有的养分,而没有牛奶那么多的动物脂肪),其价格也比牛奶高。
资料来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课程组。
问题:
从豆浆变成维他奶,直至国际饮品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课外实践
1.调查你周围的亲戚、同学或朋友,并分析他们在购买商品时的购买行为?
2.组建模拟企业,就组建的模拟企业类型,研究其市场的购买决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