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墨菲法则
7673900000019

第19章 墨菲攻略(1)

十一、认识:不做盲人摸象

在现实世界当中,有一种人无论对事物还是自己都明显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只能跌跌撞撞地前进,甚至还会迷失最初的方向,如同一个无法看见大象真实面目的盲人,只能用双手凭直觉去不停地摸,当触摸到尾巴时,就认为面前是一条蛇;如果摸到的是大腿,就认为面前是一根柱子;如果摸到的是肚子,就认为面前是一堵墙……或者,听到别人说是风,那就是风,别人说是雨,那就是雨,全然不顾自己的认识本领。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认清自我,就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否则尽是模仿别人,最终也只能落得“自我”的名份而已。诚然,人与人之间,其貌不同,气质亦有异,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所以,谁都不愿别人将自己误比作别人,自己就是自己,就算是居住在百亿个人群中间,自己还是自己。这包含了我的自尊、包含了一份自信。但是,当一个人失却了自我时,就算拥有亿万人之众,那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若是不能认清、了解自己,而只为学得别人的举止而自满,终究不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遵循事物发展的法则规律

当我们说人生在世常常惶惶不安时,回顾今夕与昨夕,似乎每一天真是这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将岁月晃荡过去了。“动”或许是进步的一种方式,但是若无定,则动等于是没有人生目标,也因为这样,人才会陷入深深的不安中。今后将何去何从?我们先要做些什么呢?

老年人首先感到不安的是年华的消逝,对年轻人来说,则是为无定的未来前途而感到焦躁。甚至在一家人之中,为成长中孩子的未来前途,也掺杂着不安与冀盼的复杂情怀。不同的人们沉浸在各种不同的想法中,做着各不相同的计划,然而在此社会中,亦有浑浑噩噩、不做任何计划的人。我们首先该体悟的是,做事要全力而赴,尽力而为。不论是不是重要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做一番反省——反省今日我们所采取的出发点是否有所失误。

若是我们时时刻刻地积累着这种反省工作,并时时刻刻地以今日为出发点,做修改矫正的工作,那么我们必定能一步接着一步地朝成功之路迈进。因为,累积反省,就是累积实力,这比制定任何计划都要有成果。

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坦然地反省今日的是与非,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不愿它发生的事情,它们却依次而现。去年是这样,今年也一样如此。是谁在引发这些事情呢?既非马,亦非牛,马和牛只会听从人类的指挥吩咐而已,它们本身不会制造使人类感到困扰的事情,困扰烦恼之产生,完全是由于人类本身的缘故。

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病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世界的灾难正是由此而造成的。如果人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转而投向他人,社会可能要纯净、美丽许多。每个人要经常跳出自身反省自己,取出自己的心,一再检视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其实,对于国家也应如此,正确的自省总能使你进步。

在社会上常听到有人喜欢暴食暴饮,这是由于贪图眼前的利诱与欲望而做出越轨的事。欲望本来是人性的一面,也是社会的自然现象,但是贪得过分,或索之无厌,都不是好现象。因贪得过分而犯下严重的错误,破坏了社会的安宁,不但令人指责,更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发展下去还会断送自己的前途,害了亲戚朋友。

因此,最要紧的就是要“自律”,凡事不要做得过分或要求太多,也就是要秉承中庸之道。这虽非一件易事,但应该努力修炼,其方法是借助外来的力量来控制自己,譬如语言、法律、权力,甚至武力。人类的历史,无异是上述事实的演变与重复,因此已引起不少的悲剧,这也是借助外来力量太多所致,因此最佳的办法是自己约束自己。人类今后只有此路可行,虽然前途充满荆棘,但为了真正的进步,还是要全力以赴地前进。

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地工作,拼命地工作。但是,当他在真正有所刺激时,却会静下来检讨自己的工作,这点更加难能可贵。聪明人有时反而做不好简单的工作,因为他们先下了评语,聪明反被聪明误,社会上这种例子太多了。聪明人往往批判在先,未能专心于工作,得天独厚的智慧未能充分发挥,甚至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做得好,久而久之,失去世人的信用。

相对的,有些人傻劲十足,对于工作非常热心而固执。这种人对工作是一心一意的,那些乍见之下毫无价值的工作,他们做起来却是非常慎重,全心全力地去做。因此,这种人的智慧能够得到最高的发挥,他们的工作也非常顺利,成功往往就是如此产生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只要身为人,就必须自省。因为,自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义务,对于这种自省,不管用词形式如何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必须严格要求,这样方可求得进步。

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经常善于自省的人,而这种自省恰恰帮他认清了自己的真实能量。他追忆自己的经历说:“我孩童时代,在学校、商店以及公司都受到非常严格的教养,而社会一般风气也都以自省为贵。但是,战后这种精神却渐渐开始没落了。于是,因为大家都不太尊重自省而引起了种种混乱,这可能是误解了民主主义的缘故吧。”

值得警醒的是,人类往往在不知不觉和他人的比较中,只想到以自己为中心,于是就变得骄傲、自满,陷入令人叹息的困境。最终,在不断的比较中,迷失了自己独具的那珍贵纯真的自我。

跟他人比较之后能够再向前迈进,这固然是进步的良好方法。但松下认为,在比较之前,不如先深深了解、看清自己那别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自我。明白了自己所独具的特点,再和别人比较,向前迈进,那才是更加可贵的,也是更加有效的。因为比较的目的,是认清自己的特长,从而发挥潜力更加充实自我。

相反的,有人总想以反面的态度,来衡量判断事物,认为社会形势并不好,以此为前提来判断形势,把自己拘束在狭窄而细小的范围之内,自寻烦恼,以偏见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我们或许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绝无任何事是仅凭一个人单独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我们全体人类,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之下,总是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忙。这种帮忙,有些是直接可用肉眼看出来的,而有些却是眼睛看不出,内心亦察觉不出的。不论如何,我们工作时,要是没有这一份援助,是一日也不得改进的。

所以,我们只有时时怀着感谢的心情,为能有所长进而去寻求他人之助。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这整个世界,我们皆须努力,以求事事更上一层楼。

我们要经常不断地鞭策自己,就算是空乏其身,也要竭尽全力地使力量全部发挥出来。而自己这份力量更会如神灵附体般地压迫着对方,神灵附体——这不是一句神秘不可解的话,那是通过一份真诚无比的作用,使自己的力量与对方的灵犀互通,仿佛灵魂游移到对方身上。到达了这般境界,才算是真正得到了他人的协助。

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什么样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其实所有的成功之路,究其本质都是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认识自我。所以你只要不拘一格地锻造自己,你就会觉得天广地阔,什么样的起步都有价值。

有这样一对兄弟,他们的母亲早逝,父亲是个不问家事的浪荡男人。兄弟俩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缺乏必要的基础教育和指点,但是后来出现的情况却令人深思。哥哥不但学有所成,而且事业有成,而弟弟却因触犯法律被关进了监狱。人们禁不住要问这兄弟俩,你们在相同的环境里成长,为什么结果如此不同?哥哥说:“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这样一个父亲,所以我要自己努力啊!”弟弟说:“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这样一个父亲,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你看,一样的环境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高起点的人生会培养出与众不同的素质,而低起点的人生却会使你拥有与众不同的经历,这都是别人无法掠夺的财富。

你手中若是一张好牌,你要审时度势,小心出牌,不要好牌却输了人生。你手中若是一张坏牌,你也要相信,坏牌也不一定输。因为什么样的起点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奔向最美好的人生。

个性助你成功。爱因斯坦几乎是“天才”的代名词,他的理论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且完善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是,爱因斯坦在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并未显得如何地出类拔萃,高人一等。他行事古板,反应迟钝,不讨老师喜欢。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爱因斯坦呢?

原来他自幼就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少年时代的他就似乎已经拥有了实现这种抉择的坚韧意志。在写给格罗斯曼夫人的信中他曾提到:“我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大学时代好友格罗斯曼是一个无可指责的学生,我自己却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爱梦想的人;他同老师的关系搞得很好,而且谅解一切,而我却是一个流浪汉,对社会心怀种种不满……”他在自白里进一步写道:“苦与甜均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我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我自己的本性驱使我去做的。”这种对个性重视的态度在极大程度上帮助爱因斯坦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谈到对自我的评价,爱因斯坦写道:“我性格中的非理性的、自相矛盾的、可笑的、近于疯狂的那些方面只在心灵受到严重考验的时刻才会分别流露出来。”“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而鲜明的对照。”

正是爱因斯坦看似矛盾的两极化情感特征成就了独特的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及对世界的高度责任感使他富于斗争精神和开拓意识,习惯孤寂又使他能够沉醉于苦涩无边的科学探索,从而成就了他一生的伟业。做自己想做的,而不计较想要的,我们就会真正成为自己,而那时候便赢得了真正的幸福。

找到潜在自我。俗话说,爱好和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也说明了人们追求个性特征,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有一个小男孩,见了一棵自认为不同凡响的大树就围着转,这边看看,那边瞧瞧,父母以为他在开心地玩耍,却听他嘴里嘀咕着:“像天鹅!”“像扇子!”“哦,又变了,像鹿角!”后来,这个小孩子成了出色的盆景园艺师。

这个故事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那就是潜在的自我总会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发现了这个潜在的自我也就发现了个性,找到了成功之路。因为当一个人喜欢某事时,便已说明了这个事物本身与他有着情调合一的优美意境,说明他对这种事物有着天然的理解、感悟和洞察能力,这就是个性上的一种先天存在的优势。

你比想像中的要好。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吗?所谓的优点是任何你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但是,我们大家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会显得太不谦虚。

其实,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优点却去否定它,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人性,也代表着不诚实,肯定自己的优点绝不是吹牛,相反地,这才是诚实的表现。

你有哪些优点?自己清楚吗?你是不是知道自己所有的优点?你能不能说出这些优点?通常,大家不愿意谈论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显得太不谦虚,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一件不对的事情。在别人问起他们时,他们总会小心翼翼地说:“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我是有些优点的。”可是,在别人问起他们有什么缺点时,倒是罗列出一大堆。大多数人都被教会了一个观念:讲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讲缺点是绝对应该的。希望你能真正清楚自己有哪些优点,因为要成功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你的优点。

让心灵做主

在事业上,很多人都有强烈的脱颖而出的愿望,到了这个时候,发展的机遇也很多。在他们看来,机遇来了,剩下的便是奋斗,然后就可收获成功了。

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过度乐观的怡然自得心态,不能对你的愿望实现起到推动作用,相反,会起到一种延缓、阻碍作用。

千万不要轻视在做事情时所犯下的种种错误,并且要毫不犹豫地、勇敢地克服它们,并且要掌握一些脱颖而出的技巧,惟有这样,才能彻底打败心理上的负面想法,让自己在事业上胜过别人。

下面这六个方面,如果长时间地盘绕在人们的心里,对事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一、认为失败必会换来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如今这句话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将会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和错觉——以为自己经历了数次的失败,就能换来最后的成功;或者以为失败得多了,成功必然就会到来;或者以为自己汲取了很多人失败的教训和经验,自己就不能经历同样的失败。

在某种意义上,失败并不是好事,它不仅仅能给人带来内心的痛苦,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或心理暗示,它容易让人们总是按照失败的思维去考虑成功的事情——即使心里想到的是成功,所以,以为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深刻地反省失败的原因,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诚然,这个道理任何人都懂,但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思考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到位。比如,有人一旦经历了失败,总是在客观上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而不是从主观上去分析问题,久而久之,失败只不过是自己失败史上的一个个记录,而不是常常被提及的成功之母。

二、以为优秀者必成功。在人们的想像当中,优秀者应该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实现成功的愿望。如果优秀者都无法完成的一件事情,非优秀者如何才能完成得了呢?还有人敢于做优秀者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吗?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与内在条件的配合与完善。如果忽视了外界条件的配合或存在,这种认识误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而那些能力强的人自以为自己十分强大,往往最容易忽视外部条件,因此,在工作能力上很优秀的人,往往还不如那些在能力上一般而特别注重外部条件的人更容易把事情做完、做好。

三、认定“好酒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这个经济时代里容易让人们犯下致命的错误。事实上,不论是好产品,还是好人才,都需要把它更好地宣传出去,争取让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能知晓,否则,那或深或浅的巷子肯定会成为埋葬“它”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