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的领导者,就是那些能看见良机的人,哪怕他们走进沙漠,也能找到花园。花点时间再想想你的信念。通常你对事情的期望是好,还是坏?你希望自己的心血是有所成就,还是付诸东流?在艰难环境中,你看见的是自己的潜能,还是路上的绊脚石?要想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改变的本质。若是心存无力之感,便会成为没有能力的人,要想改变,就是消除无力感觉,从相信自己能办得到的念头开始。
始终要相信“人”是最伟大的资源。卓越的人,也就是指有杰出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有一个不寻常的认识,即尊重和珍惜每个人的存在。他们重视团队,重视共同的目标,重视团结的氛围。如果说在每一本企业管理的名著里,都传送一项重要且相同的信息,那就是员工之间若无共识,若不能结合成同心协力的团队,便不会有永久的成功。我们都知道日本工厂的情形,老板与职员共餐,一起努力工作,他们的成功说明了一件事,惟有尊重而不是对员工颐指气使,才能创造奇迹。
《追求卓越》一书分析出企业卓越的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的关注。书中指出,卓越公司弥漫的最浓厚的观念,就是尊重个人。他们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尊重及尊严,他们把每一位员工都看成工作伙伴,而不是想使用就使用或想丢弃就丢弃的工具。根据书中所做的调查,惠普公司的10位职员中有9位认为,该公司的成功全赖于他们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家都知道,惠普公司不是常与大众接触的零售商,也不是靠信誉的服务公司,它是从事最复杂的现代科技业者,由此看来,即使是在尖端工业里,有效处理人际问题也是被列为首要任务的。
每当你看到一本书,希望脑海里自然能浮现舵手掌舵、修正航向、直驶目的地的画面。我们要常保警觉、调整态度、修正做法、确定人生方向无误。今后在人际交往上,要常说:“我们要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我们应当如何行动,才会有更大的成就?”要知道三个臭皮匠,绝对是可以胜过一个诸葛亮的。
有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毕加索曾说过:“我工作时,觉得舒服自在;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令我困倦。”
或许我们都不像毕加索那样逍遥自在,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兴奋的事情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马克·吐温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休闲。”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
我们常听说有关工作狂的故事,他们除了工作外,没有一丝休闲时间。有些人就因为热爱工作,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为工作给他成就感,工作让他兴奋,工作使他活得充实。他们对工作的看法,犹如我们对游戏,认为工作是扩展自我、获取新知、探求新境界的方式。有哪些工作态度能让你更有劲?当然有,秘诀就在于对你的工作,要有独到的做法。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更多更好的做法,它就能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认为工作索然无味,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那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有人曾说过,始终不悖的信念系统具有相乘的效果,即积极的信念能强化积极的信念。
成功者都相信热忱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尽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前苏联著名芭蕾舞蹈家帕芙洛娃说过:“不休不止地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的秘诀。”也就是找出好的方法,立刻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到目标为止。
在任何领域中,我们都可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就以体育界来说吧,是什么因素让拉里·伯德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的最佳球员之一?有许多人一直都感到奇怪。他行动慢、又跳不高,在以重视手脚迅捷的NBA,伯德的行动看起来仿佛是慢动作。但是当你详细分析后就会发现,伯德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全心投入。他平日辛勤苦练,矢志不懈,打起球来比别人认真、卖力,结果成就也就光顾于他了。另外,再看看伟大的高尔夫球手汤姆·沃森。当他在斯坦福大学时仍是默默无闻。虽然他只是队中的一名普通球员,但他的教练对其苦练的精神万分称许,认为是其一生中仅见的用功球员。这些都说明了惟有埋头苦练的热忱,方能脱颖而出。没有热忱的信念,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
摆脱自卑有良方
有些人一遇到困难情绪就会特别低落,总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意”,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灭,失去了奋斗拼搏、锐意进取的勇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自卑情绪的自然流露,若不及时纠正,不仅削弱斗志,最终还会酿成疾病,自误终生。
大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郁、烦恼、焦虑便会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已经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仔细思忖,自卑实际上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人以激励,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只会摧老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容忍它的存在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邹韬奋在《自觉与自贱》一文中明确指出:“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着自贱的心理,便是甘居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结果只能是颓废。”现实生活的实践早已证明,凡是自卑情绪严重的人,除了自己得不到快乐外,在事业上也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相反,那些成就巨大的人,都是心胸广阔、信心十足的人。任何困难对他们来说,都不屑一顾,到头来终究会走向成功。自信自强是人才成功的内在决定性条件,是成功的精神因素。
如果想消除自卑,就要对自己现存的力量感到满足,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凡事都要有信心,要想着自己行,自己是有能力的。意大利的但丁在《神曲》中写到:“不要怕,定定心,我们已在更好的路上了;不要后退,尽情地发挥你的力量吧!”要相信,一时不能理解的事情总是可以理解的,一时办不到的事情总是可以办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有胆量做事,才会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才会高高兴兴地踏着自己制定的路线,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理由是,因为你不是他人,他人的优势你不会完全具备。他人做到的事情,有的你可以做到,但有的无论你的愿望多么强烈,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同样,他人也不完全具备你的优势,你能办得到的事情,他人往往也很难办到。只要相信、明白和接受了这个道理,自卑感就会自然消失。当然,这里仅仅只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而言,绝对不是不去学习别人的长处。相反,他人的勇于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工作劲头,恰恰是需要认真加以学习的。
同时,更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金钥匙打开乐观的大门。在这方面,那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总是能够看到生活的光明一面,即使是遇到天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也会坚定不移、百折不挠。长征的艰难岁月对他们来说,就是胜利的前奏和前进的号角。我们都知道,严冬过后,必然是明媚的春天。所谓挫折为成功之母,黑暗尽头是光明,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并不是盲目的自满,更不是无视困难,而是时刻准备着去迎击困难,在搏击困难中感受到欢乐。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因此,正确的比较应该全面而具体。既比上,又比下;既要比优点,也要比缺点。跟下比,看到自身的价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渴求进步。这样,就会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结论。世上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公式,明白了这一点,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点。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走自己的路,奋发努力,不断进步,放出自己的光和热,这就是光荣的、有意义的人生。
总之,自己要在生活上或事业上,学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途径来发挥长处,而不是总盯着事情变坏的形势不放,慢慢地自卑的心理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