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石榴花开的季节
7620900000038

第38章 叔叔

叔叔的骨子里满是叛逆和抗争。也正因为这种性格,在那个人人受着大集体约束的年代,他却享受了自由,同时,也历尽了坎坷。如今他已年过花甲,我们却不知他身在何处。

尚在襁褓之中便失去了父亲,六岁时母亲远嫁他乡,从此与哥哥寄人篱下、相依为命的叔叔,虽然只上了小学,却天生聪颖,写得一手潇洒遒劲的毛笔字,他临摹的毛泽东草书,一气呵成,惟妙惟肖。他平时喜欢读书,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农村,成年的他却拥有几十本藏书,其中的小说和诗歌我小时候也借读过不少。他还酷爱下棋、喝酒。十几岁时,他便不甘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去弄几个一文不值的工分,背井离乡,只身走湖北、上新疆、去甘肃、下广西,凭着能主宰全国城乡人民的口粮和副食的小小粮票的魅力,打听着不同地区的粮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来回奔波,赚取一些差价,解决自己的口粮和生活所需。当时,全村人都认为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都不正眼瞧他。小时候,我很少见到过叔叔。只有过年的时候,戴着蓝色布帽、穿着蓝色衣服的叔叔才回来,与我们全家一起过年。有几次,公社派人从外地把他捉拿回来,在全公社的群众大会上,叔叔脖子上挂着写着“投机倒把”几个大字的木牌,被民兵押上台批斗。有时还被关上好几天。当时我们兄弟姊妹还小,我爸爸妈妈没少去为他送饭。

因为浪迹天涯,叔叔三十多岁才回家结婚。婚后的几年,他组建了打井队,走南闯北,为湖北等地的一些单位挖掘饮用水井,每年也能弄个一两千元的收入。不几年,他成了全乡的首富。人们都传说他在信用社有六千多元的存款,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叔叔却很不知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凭着手头的积蓄,还向信用社贷了些款,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南下广东韶关开煤矿,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大赚一把。可是,天不遂人愿,由于政策、经营等原因,他几万元钱的投入血本无归。他只得靠给附近的煤矿业主打工,弄口饭吃。极要面子的他,觉得无颜见家乡父老,便几年时间没有回家,也未向家里寄过一分钱,婶婶在家守着两亩薄田,靠养猪和做小生意赚点钱,解决自己和两个小孩的生活开支和学费。

突然有一天,叔叔来信了,他要婶婶带着两个初中还未毕业的孩子一起去海南。这几年里,我家偶尔收到他的长子写来的信,却均是歪歪扭扭、三言两语,从中得知他们的境况并不好。每封信上都以快要搬家为由,从未留过地址和联系电话。之后他们再也未来过信,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消息。

这几年,陆陆续续有从海南打工回来的村里人带来一些有关叔叔的消息。有人说,叔叔一家四口已在海南安家,据说还上了当地户口;还有人说,叔叔和婶婶做一些小生意,两个儿子给人家打工,生活很清苦;也有人说,叔叔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彩票,据说还中了大奖,买了房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好……不管怎么样,我们全家人再也没见到过叔叔全家人,前几年奶奶去世也无法与他们联系上。

但愿叔叔过得好,但愿一生浪迹天涯的叔叔,能有一个安稳的家,拥有一份幸福的晚年生活。

(原载2005年8月18日《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