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石榴花开的季节
7620900000035

第35章 不“余”的鱼

1979年的除夕,我们家破天荒将餐桌上一大盆青鱼全部吃光了。

按照老家的习俗,除夕餐桌上的鱼是不允许动筷子的。那是一条凝聚着一家人美好愿望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鱼。那条鱼每餐都要摆放在餐桌的中央位置,直到元宵节晚餐才能吃。为了不让那条鱼变味,好多人家里都用腊鱼来充当这个重要的“角色”。

餐桌上是一大盆煮熟的鱼,那是一条七斤多重的青鱼,因为从来没剖过那么大的鱼,妈妈下午剖它时折腾了好长时间。当爸爸说今天晚上把这条鱼吃掉时,我们姊妹四个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我们看到妈妈将一大块鱼夹到爸爸碗里,才争先恐后把筷子伸向那碗鱼。

说除夕的鱼要摆到元宵节晚上才能吃是习俗,其实也不完全对。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一般人家难得吃到鱼。而大过年的又不能缺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吉祥物,于是,鱼成为摆设,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爸爸之所以敢于破除那个习俗,让我们在除夕之夜吃到味道鲜美的大青鱼,是因为他不但心里有鱼,而且手里握着现成的鱼。

那年,爸爸承包了生产队唯一的一口鱼塘。他每天清早在生产队出工前和傍晚散工后,都要到附近扯些鱼草喂鱼。姐姐和我也经常趁放学之余和星期天,帮着去割青草。真是天道酬勤,鱼塘里的鱼很为我们争气,过年前生产队拉网、干塘,满塘肥硕的鱼吸引着社员们的眼球,每家都比上年多分了1倍的鱼。特别是那条大青鱼,让社员们垂涎欲滴,他们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青鱼。队长拿秤一称,居然有七斤八两!这么大的鱼不好分,加上青鱼的价格算得贵些,好多社员最终觉得分到青鱼不划算,爸爸便毫不犹豫地把那条青鱼提回了家。

青鱼的肉很细嫩,带着淡淡的甜味。以前只是听说青鱼好吃,从来没试过究竟味道如何。以至于那么一大盆青鱼摆在餐桌上,且爸爸吩咐我们尽情地吃时,我们姊妹四个禁不住大吃起来。最后,扣肉、蒸鸡等菜还剩下不少,唯独那一大盆按照传统习俗须“余”下来的青鱼却被我们风卷残云,一扫而光。爸爸喝完了一大杯米酒,有了点醉意。当他把筷子伸向那盆鱼,夹了半天却没夹起一块鱼肉时,才发现那盆鱼已经被嘴馋的我们消灭了。他趁着酒兴,站起来,对我们一挥手,大声说:“年年有‘鱼’不够,餐餐有鱼才行。我们家从今天晚上到元宵节,餐餐吃鱼!”

(原载2010年2月2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