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欧阳修诗词选
7582900000008

第8章 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

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

莫教弦管作离声。

【题解】

仁宗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欧阳修转起居合人,依旧知制诰,徙知扬州。虽然官位一样还是知州,但是扬州是大州,滁州为小州;而扬州自古繁华,也远远胜过滁州。对于遭受贬职的欧阳修来说,这次升迁是仕途上的一大转机。是年二月欧阳修离开滁州太守任,在州人饯行的酒宴上作了这首绝句。

【句解】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首句写春景之美:鲜花盛开,浓艳灿烂,杨柳依依,青翠可爱。次句写饯行宴会:滁州的同僚们在花下摆下筵席,斟满美酒,为我送行。如此舂日丽景,又是花问置酒,本该尽情纵酒,欣赏春光。但这酒宴却是送别的酒宴,于是一片色彩浓艳的画面中,难免浮起别离的淡淡伤感。“浓烂”,形容花色繁密鲜艳;“轻明”,形容柳丝的轻盈和色彩明丽;“酌”,倒酒。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离别令人伤感,但是作者这次离别却是贬值后迎来的升迁,按道理又应该欢喜才是。作者保持平静的心境,吩咐酒宴边上助兴奏乐的乐人,不要演奏伤感送别的乐曲,还是让我像往常一样喝醉吧。滁州是个“泉香而酒冽”的地方,欧阳修在任时,常饮酒自适。他作于滁州的诗文中,频繁出现“饮酒”、“醉”等字眼。他还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并作了著名的《醉翁亭记》。在《题滁州醉翁亭》诗中,欧阳修阐发“醉翁”的深意:“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可见他的醉,并不是完全对现实逃避,他心底还是保存着“醒然”的状态的。“常日”,往常的日子;“弦管”,指琴瑟等丝弦乐器和笛箫等管乐器,多作为乐器的代称。

【评解】

全诗格调轻快,语简而情味深厚。唐代诗人武元衡《酬裴起居》诗:“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弦管作离声。”欧阳修这首诗的末两句反用了武诗之意,颇能体现翻旧为新的功力。文学作品说穷愁易,作平淡难。面对这次的升迁和离别,常人难免悲喜交集,心潮起伏。而欧阳修却表现得平和镇静。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说,一个真正的高尚儒者,能够不受外物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欧阳修的身上,正体现出这种博大冲淡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