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欧阳修诗词选
7582900000007

第7章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题解】

这是诗人庆历七年(1057)春在滁州任职时的作品,借咏画眉鸟而寓寄托。颢目一作《郡斋闻百舌》,郡斋即知州所居住的官舍。

【句解】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画眉鸟的鸣声婉转多变,又称“百舌”,所以诗中用“百啭千声”来形容其鸣声的千变万化。诗人在官舍中听到鸟鸣,并没有见到枝叶中的鸟影。但是从鸟声高下远近的变化中,可以想象到画眉鸟在叶底花间上上下下、自在跳跃的活泼姿态。上句虽只写鸟鸣,而一片灿烂的春光,已经在想象中浮现在读者眼前。下句承接上句的“移”字而来,具体写画眉在什么地方呜叫。它无拘无束,一会儿跳上绿树的高枝,一会儿又跳下来落到开满万紫千红花朵的灌木丛中。绿树红花是画眉声的背景。画眉如此自由自在,正与下文“锁向金笼”相成对照。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听着大自然中自由呜叫的画眉声,不由生出感慨:那锁在笼中人工饲养的鸟儿,纵然盛以华贵的鸟笼,喂以精美的鸟食,可是最宝贵的自由已经失去,又怎么唱得出林间画眉如此自在动人的歌声!这种达观的自然论,显然来自于道家老庄思想。清代郑燮论养鸟时也说:“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辗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颐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溪为池,各适其乐,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巨细仁忍何如也!”

【评解】

这是一首寓有寄托的咏物小诗。诗人春天在滁州官合中听到的阵阵鸟鸣,勾起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在遭受外界名利的重重束缚,丧失了本性的天真自由之后,人是否还能发出属=于二自己的声音?也许只有寄情山水之中,向自然敞开怀抱,才能重新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欧阳修少年进士及第,春风得意,并在文坛崭露头角,声名鹊起。中年时期,却因为卷入朝廷中的新旧党争,屡遭贬谪。但他并不一味嗟叹哀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善于在逆境中找回平静的心态,并在逆境中咀嚼人生,获得新的体悟。贬谪对于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固然是一种打击,但对于他的文学生涯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欧阳修在滁州任上,以逐臣而为名太守,并写下大量优秀诗文。从庆历五年八月到庆历八年正月,四年不到的滁州任上,他创作的诗歌多达六十余首,其中不少被视为佳作。他后来在《书三绝句诗后》中说到,朋友梅尧臣、苏舜钦在这个时期也不谋而合,分别写了咏竹鸡、黄莺和画眉的三首绝句,成为文学史上一次有趣的巧合。欧阳修本人解释说,这大约是三人“精神会通”的缘故。欧、梅、苏三位诗人诗风确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在宦途失意时借咏鸟而抒发情感,寄托怀抱,“精神会通”当指这种共性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