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贫客怎么玩
757200000014

第14章 贫客玩天涯(14)

明代林云翰诗云:“冰泮黄河柳作烟,忽看新涨浩无边。飞涛汹涌警千里,卷浪弥漫沸百川。两岸晓迷红杏雨,一篙春棹白鸥天。临流会忆登仙事,好借星槎拟泛骞。”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洪流奔腾,一泻千里,巨浪澎湃,百川汇流。伫立在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驾着小船去效法张骞探寻黄河的源头。

读诗,若身临其境,春天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在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开始消融,封冰已经解冻,滔滔的黄河水汹涌澎湃。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东望,只见银光四射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滚滚而来,水天一色,而商贾们争渡的情景尤为生动,一叶叶帆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风声、水声、吆喝声,声声入耳,不由得想起那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七景,谯楼晚照。

清代潘耀祖有诗云:“画楼突兀映麒麟,斗角钩心满眼春。待得夕阳横雁背,鼓声初动少行人。”谯楼是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瞭望、报警、报时。而此处谯楼晚照之景,是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也就是西城门楼上的景致。

潼关的西城门楼如果你不熟悉,那么“中流砥柱”这个成语熟悉吧,“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现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写下“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诗云:“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而这中流砥柱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段的时间是位于潼关西城门楼下的。

西城门楼,雕梁画栋,飞檐叠障,古色古香,构筑精美,眺望城内巷道阡陌,起伏密布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今却只留下残垣断壁,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而那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如披锦裳,跃于彩云之巅,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而谯楼四周的“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也只能成为画中的景致。

第八景,道观神钟。

明代林云翰诗云:“隔断红尘紫气堆,仙家台殿倚云开。海鲸制就迷青雾,追蠡年深锈绿苔。百杵敲残天未曙,千门响彻梦初回。飘飘环佩空中举,又是朝元礼上台。”相传明万历年间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黄河内有雌雄二钟,雌钟为铁钟,雄钟为铜钟,两钟摩荡有声,雌钟止于潼关,而雄钟则流于陕州。

万历二十四年,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四周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叩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故有此景。

屹立千年岿然不倒的潼关毁掉了,梦里的潼关,依旧游人摩肩接踵,商贾如林,车水马龙。一派富庶、繁荣。

梦里的潼关,十二连城烽火起。

梦里的潼关,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说起这访古拾遗,总有如数家珍的感觉,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地方,遍地是宝,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玩味。而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富县,让我们去领略这古代称之为鄜州的地方。

杜甫有诗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中杜甫之妻所在地即为鄜州。时值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妻儿安置在鄜州,便从鄜州奔向灵武,投奔新帝,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而此处鄜州便位于现在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东靠黄龙山系,以晋师庙梁为界,与宜川相邻;东南、南部与洛川、黄陵相连;西隔子午岭、关山梁与甘肃省的合水、宁县毗邻;北缘丘陵沟壑与志丹、甘泉、延安接壤。